避免同案不同判,海南來了位AI“法官”
“量刑規範化智能輔助辦案係統很受基層法官的歡迎,這是一個(ge) 可以給年輕法官提供經驗,給年長法官提供保護的最新科技成果。”海南省瓊海市人民法院副院長王春豹說。
王春豹所說的量刑規範化智能輔助辦案係統,是海南省高院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自主研發的覆蓋量刑規範化改革的全方位智能量刑係統,它不僅(jin) 能輔助法官辦案,還破解了量刑公正難題。這也使得海南量刑規範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多次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一些經驗在全國推廣。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各地政府部門均紛紛嚐試引入人工智能手段進行輔助決(jue) 策,在法律領域人工智能也開始嶄露頭角。
解決(jue) “案多人少”的矛盾
“人工智能技術在法律領域的應用正在逐步深入,海南省高院走在全國前列,最大限度地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輔助法官辦案。”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吳向東(dong) 介紹。他曾在量刑規範化智能輔助辦案係統開發過程中給出了不少建議。
海南省的量刑規範化智能輔助辦案係統綜合了大數據、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深度學習(xi) 等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模擬法官審理量刑規範化案件過程,自動識別智能提取並回填案件要素,智能分析並運用曆史量刑數據,智能生成裁判文書(shu) 和法律文書(shu) 等。該係統自主研發的法律知識圖譜及法律NLP平台等獲得了10多項發明專(zhuan) 利。
吳向東(dong) 說,係統根據各單位量刑實施細則的具體(ti) 差異以及法律法規調整變化的情況進行實時更新,整個(ge) 係統的智能性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使用了AI技術而智能,而是因為(wei) AI與(yu) 法律業(ye) 務的深度融合,在合適的業(ye) 務場景使用了合適的技術。
北京智慧正安公司總經理李正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係統開發過程中,海南多名專(zhuan) 業(ye) 法官親(qin) 自參與(yu) 大量用於(yu) 機器學習(xi) 的文書(shu) 標注工作,創新性地將貝葉斯算法進行靈活應用,在不改變法官思考、工作習(xi) 慣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刑事量刑效率和準確率;係統還會(hui) 根據法官的使用習(xi) 慣,不斷地進行自我學習(xi) ,提升智能識別提取案件要素的準確性。
“一個(ge) 上午,我在瓊海法院就開了三個(ge) 庭並隨案作出了判決(jue) 書(shu) ,這樣的效率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王春豹說。
量刑規範化智能輔助辦案係統已經在海南全省三級法院使用,根據使用單位匯總的數據顯示,在法官員額製改革後,人手緊張的情況下,海南法官辦理量刑規範化案件的時間減少約50%,製作裁判文書(shu) 的時間縮短約70%,製作程序性法律文書(shu) 的時間減少近90%,大幅度減輕了法官量刑辦案的工作量,進一步解決(jue) “案多人少”的矛盾,有效避免同案不同判現象,提高刑事法官精準辦案效率。這是“人工智能+大數據+智慧法院”的典型應用。
不能承擔政策製定的責任
在感受到人工智能實實在在的便利之後,法律界人士也紛紛探討:未來人工智能會(hui) 不會(hui) 成為(wei) 法律主體(ti) ,搶了律師甚至是法官的“飯碗”呢?
中山大學邏輯與(yu) 認知研究所副所長熊明輝教授認為(wei) ,法律界深度使用人工智能的原因有兩(liang) 個(ge) :一是案多人少的形勢日益嚴(yan) 峻,促使政法機關(guan) 不得不采取更加高效率的手段去應對。二是公正司法的需要。通過人工智能建立一種標準化的裁判基準或裁判模型,將其運用到案件處理當中,會(hui) 使裁判結果更加公正。
在海南外經律師事務所律師郭俊看來,現在談人工智能是否為(wei) 法律主體(ti) 為(wei) 時過早,畢竟人工智能隻是一種趨勢,而非普遍存在。人工智能作為(wei) 高智能工具,是人類的好幫手,可以因保護需要成為(wei) 法律的客體(ti) ,但無法成為(wei) 法律的主體(ti) 。“盡管如此,我們(men) 仍需謹慎界定人機之間的關(guan) 係。”
國務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規、倫(lun) 理規範和政策體(ti) 係,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評估和管控能力”。為(wei) 智能社會(hui) 劃出法律和倫(lun) 理道德的邊界,讓人工智能服務人類社會(hui) 。這也是世界範圍內(nei) 的一項共識。
李正才認為(wei) ,人工智能技術在專(zhuan) 業(ye) 法律領域的最大隱患是由人工智能技術替代法官進行了價(jia) 值判斷,這是絕對不行的,最終的價(jia) 值判斷還是必須由法官做出。
“在公共領域,由於(yu) 當前我國基層法律服務極度欠缺,人工智能技術恰好可以發揮其快速甄別、智能聯想等優(you) 勢,以達到一個(ge) 初、中級律師的能力水平,讓基層群眾(zhong) 24小時全天候隨手獲取法律服務,人工智能技術在法律界這個(ge) 方向最能發揮其優(you) 勢。技術是把雙刃劍,若提供服務的企業(ye) 不能很好地將AI技術與(yu) 法律業(ye) 務進行深度融合的話,可能會(hui) 帶來錯誤的谘詢意見或錯誤的引導。”李正才說。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係博士謝耘也向記者表示,人工智能在法律界或者說政府公共決(jue) 策上隻能做輔助作用,不能承擔政策製定的責任,這是原則。
謝耘認為(wei) ,人工智能的隱憂在於(yu) 人對它的盲目信任,以及我們(men) 對人工智能的可信邊界不清楚,或者說缺少經驗積累。人工智能應該用科學技術的方法來分析,而不是使用藝術的方法來想象,不應強加給人工智能根本不具備的特征、性質、屬性等。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守住碧海藍天,2030年起海南隻賣清潔能源汽車
一直以來,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最大的優勢,而2017年環境監測數據顯示,機動車尾氣汙染已成為海南最主要的大氣汙染源之一,PM2.5汙染物,超過35%來自機動車尾氣排放。[詳細] -
海南:著力推進“陸海空”三大科技城建設
2月25日,2019年海南省科技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會議提出,要積極推進“陸海空”領域科技創新帶動全麵創新,聚焦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領域,引進優勢資源,打造南繁科技城、三亞深海科技城和文昌國際航天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