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科技

機“智”過人 AI或將主導空戰新模式

孫亞力 發布時間:2019-05-30 09:28:00來源: 科技日報

  近日,美國媒體(ti) 報道稱,美研究機構認為(wei) 二戰式空中格鬥已成為(wei) 過去,未來將由人工智能(AI)負責處理空中作戰的細節問題。那麽(me) ,計算機“飛行員”能在空中格鬥時擊敗人類飛行員嗎?文章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似乎是這麽(me) 認為(wei) 的。它希望讓人類戰鬥機飛行員變身為(wei) 無人機遙控操作員,同時由AI負責處理空中作戰的細節問題。

  DARPA發布聲明說:“人工智能已擊敗了國際象棋大師、圍棋冠軍(jun) 和職業(ye) 撲克選手,現在又在網絡策略遊戲《Dota2》和《星際爭(zheng) 霸2》中戰勝了世界級人類專(zhuan) 家。然而,目前尚不存在能夠在一場高速、高過載的近距空中格鬥中戰勝被縛於(yu) 戰鬥機中的人類的人工智能。隨著現代戰爭(zheng) 逐漸納入更多人機協作,DARPA尋求將空對空作戰自動化,使反應時間達到電腦速度,並將飛行員解放出來,使之能集中精力於(yu) 更大規模空戰。”

  由上可知,美軍(jun) 的研究機構總體(ti) 上肯定空中格鬥已成為(wei) 曆史,美國欲研發AI主導的空戰新模式!

  實際上,美國早已開始探索AI係統代替戰鬥機空中飛行員的基本場景。2016年6月,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研製的戰鬥機飛行員AI戰鬥係統“ALPHA”(音譯:阿爾法),擊敗了資深戰鬥機飛行員、已經退休的美國空軍(jun) 上校李·吉恩。“阿爾法”係統采用“模糊邏輯”的算法,構建的數學模型,相比模擬人腦,更多的是模擬人們(men) 的所想之物。該係統具體(ti) 運用了“遺傳(chuan) 模糊樹”新算法,完全實現了對數百個(ge) 輸入量的處理,然後在虛擬世界裏訓練了“阿爾法”。訓練過程包括對抗多個(ge) 人類飛行員,以及對抗計謀多端的人類已經用過的各種奇怪招數。

  李·吉恩說:“‘阿爾法’係統的感知和反應能力令人震驚,瞬間就能對我的動作和導彈發射作出反應。它知道如何擺脫導彈,一轉眼就能從(cong) 防禦轉入進攻。”

  但筆者認為(wei) ,AI是難以完全代替人類駕駛員的,隻可能在高危險、高動態、全觀察、快處理、精操縱的空中環境下駕駛戰鬥機。

  就目前看,人工智能駕駛戰鬥機的主要優(you) 勢有以下幾點。一是成本低,有人飛行成本高昂,戰鬥機的飛行員訓練時間對於(yu) 其戰鬥力亦有重大影響,而無人機不需要訓練飛行員,不需常規日常訓練;二是在刻意提高結構強度的情況下,能夠獲得更高的機動過載,這在高亞(ya) 音速段是非常明顯的。考慮到無人機能極大地省去飛行員的訓練成本,所以,對於(yu) 人工智能成熟的無人戰鬥機,其必然擁有超過同技術水平有人戰鬥機的作戰效費比;三是相對於(yu) 人腦而言,人工智能在“多線程”處理能力方麵處於(yu) 優(you) 勢,常規空戰中某飛行員因專(zhuan) 心追擊敵方而被敵人偷襲的事幾乎不會(hui) 再發生,取而代之的是遍布全身的傳(chuan) 感器和機載計算機的極快速運算,並列出威脅性的排行榜,從(cong) 而優(you) 先打擊威脅性最高的目標;四是隨著人工智能與(yu) 5G以上通信技術的發展,將來的無人機或許將可以脫離地麵控製站獨立執行任務。但是,人工智能一切都要運算,不能像老練的飛行員一樣,靠直覺來完成某些電腦需要運算的結果。另一方麵,目前人工智能的自主學習(xi) 能力較低,且穩定性、應變性、創造性較差。

  以上優(you) 勢簡要概括就是:研發製造成本大大減低,省去了大量的訓練費用,節省了培養(yang) 飛行員和撫恤的大量費用。

  現在甚至可以設想,未來戰鬥機的總體(ti) 構想之一是防空導彈式無人戰鬥機。未來的無人機會(hui) 像防空導彈一樣從(cong) 車上、艦船或其他平台上發射,無人機載微小型空對空導彈與(yu) 空對地導彈、空對天導彈以及機載電磁武器(包括激光武器和微波武器),需要待機保持無人機的長時間巡航,一旦發現和識別需打擊的目標,就發射導彈、電磁等。美國人已經在海軍(jun) 中實現了從(cong) 潛艇平台的魚雷發射管發射巡航導彈的發射器,在這一發射器裏還裝有折疊的無人機以待機發射,無人機一旦發射即可作為(wei) 偵(zhen) 打一體(ti) 的無人機或待發的導彈、機載電磁武器等使用,即“潛艇—魚雷發射管—巡航導彈發射器—無人機發射—無人機偵(zhen) 打”。

  未來操縱戰鬥機的可能是在地麵或潛艇上、飛機上的遙控飛行員,這或許是誰也無法阻擋的大趨勢,也是現代與(yu) 未來空軍(jun) 裝備發展的重大趨勢之一。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為確保AI領先,美國都用了哪些招

    日前,美國國會參議院人工智能小組創始人海因裏希和波特曼及參議院商務委員會成員布萊恩·沙茨聯合,提出了“人工智能倡議法案”。 [詳細]
  • AI時代的教育怎麽搞,國際大咖來支招

    匯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10餘個國際組織以及眾多教育機構、企業的代表,其中包括數十位部長、副部長和大使——近日,由我國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在京舉辦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吸引了世界目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