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新旗幟

吳奇修 發布時間:2018-03-13 09:13:00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同誌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山東(dong) 代表團審議時,著重論述了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強調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人才振興(xing) 、文化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和組織振興(xing) ,進一步明確了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主攻方向。“五個(ge) 振興(xing) ”與(yu) 習(xi) 近平同誌在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提出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七條道路”一脈相承,是紮實實踐基礎、豐(feng) 富經驗積累和深邃理論思考的結晶,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三農(nong) ”思想的重要體(ti) 現,是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三農(nong) ”思想為(wei) 指導,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nong) ”工作的總抓手、新旗幟。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反映了發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在我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曆史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y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nong) 村發展不充分。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讓廣大農(nong) 民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這樣的小康社會(hui) 才能得到包括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在內(nei) 的全體(ti) 人民認可,才能經得起曆史和實踐的檢驗。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農(nong) 業(ye) 要比以往更加注重保供給、提質量、穩物價(jia) ,繼續為(wei) 穩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發揮“壓艙石”和“穩壓器”的作用,繼續為(wei) 國家宏觀調控留出回旋餘(yu) 地和騰挪空間,為(wei) 黨(dang) 和國家工作全局贏得戰略主動。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建設美麗(li) 中國的必然選擇。美麗(li) 中國要靠美麗(li) 鄉(xiang) 村打底色。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客觀需要。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全力以赴消除貧困,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農(nong) 民,朝著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應曆史地、辯證地認識“三農(nong) ”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為(wei) 國家獨立、民族解放、改革開放和國家工業(ye) 化、城鎮化、現代化所作出的重大貢獻和犧牲。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必須堅持“四個(ge) 優(you) 先”:在幹部配備上優(you) 先考慮,即選拔一批懂農(nong) 業(ye) 、愛農(nong) 村、愛農(nong) 民的好幹部去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在要素配置上優(you) 先滿足,即重點破除體(ti) 製機製障礙,完善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用地保障機製,解決(jue) 土地增值收益長期“取之於(yu) 農(nong) 、用之於(yu) 城”的問題,破解“農(nong) 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讓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能夠公平公正地享有更多發展資源。在資金投入上優(you) 先保障,即創新投融資機製,加快形成財政優(you) 先保障、金融重點傾(qing) 斜、社會(hui) 積極參與(yu) 的多元投入格局。完善財政支農(nong) 投入穩定增長機製,堅持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作為(wei) 財政支出的優(you) 先保障領域,明確和強化各級黨(dang) 委、政府“三農(nong) ”投入責任,確保支農(nong) 投入力度不斷增強、總量持續增加、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目標任務相適應。要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範圍,進一步提高用於(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的投入比例。建立補充耕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機製,將所得收益全部用於(yu)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公共服務上優(you) 先安排,即統籌推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大力增加農(nong) 村公共服務供給,改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優(you) 先發展農(nong) 村教育、文化事業(ye) ,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城鄉(xiang) 統籌,提升農(nong) 村醫療、養(yang) 老服務能力,加快補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短板,使農(nong) 民和市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逐步趨同,加快實現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作者為(wei) 財政部農(nong) 業(ye) 司司長、國務院農(nong) 村綜改辦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12日 07 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