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熱點辨析:堅決防止和反對碼頭文化

柴寶勇 發布時間:2018-03-29 09:27:00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同誌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堅決(jue) 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yi) 、圈子文化、碼頭文化”。這一重要要求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堅決(jue) 防止和反對碼頭文化,既是堅定不移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內(nei) 在要求,也是廣大黨(dang) 員、幹部應有的政治品格。

政治學意義(yi) 上的碼頭文化,是指帶有宗派主義(yi) 和地域主義(yi) 色彩的封建幫派文化。傳(chuan) 統社會(hui) 的碼頭文化由來已久,曆朝曆代都不乏“結黨(dang) 營私”之群、“朋黨(dang) 幫派”之鬥、“玩權弄黨(dang) ”之禍。信奉碼頭文化的人以利益相交,極力維護少數人的利益。他們(men) 或者培養(yang) 私人勢力,養(yang) “家臣”、拉幫派,大搞人身依附;或者到處拜碼頭、找靠山。碼頭文化在我們(men) 黨(dang) 內(nei) 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是封建“朋黨(dang) ”“幫派”文化與(yu) 市場經濟負麵效應相互作用的產(chan) 物。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但封建碼頭文化的遺毒在一些黨(dang) 員、幹部頭腦中仍然存在。改革開放後,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利益格局變化又銷蝕了少數黨(dang) 員、幹部的理想信念,拜碼頭、找靠山、搞依附成為(wei) 其“升官秘籍”,江湖義(yi) 氣與(yu) 政治潛規則相勾連成為(wei) 其“為(wei) 官之道”。同時,社會(hui) 轉型期出現的浮躁之風以及相關(guan) 製度的不完善,也為(wei) 碼頭文化的滋長提供了社會(hui) 土壤、打開了方便之門。

碼頭文化與(yu) 我們(men) 黨(dang) 的性質和宗旨格格不入。我們(men) 黨(dang) 自誕生之日起,就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作為(wei) 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黨(dang) 要踐行自己不變的初心、完成崇高的使命,必須紀律嚴(yan) 格、組織嚴(yan) 密、動員有力、團結統一,在黨(dang) 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步調一致向前進。但是,碼頭文化這一政治毒瘤嚴(yan) 重違反黨(dang) 的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嚴(yan) 重汙染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態,嚴(yan) 重破壞黨(dang) 的團結統一、黨(dang) 的民主集中製原則,嚴(yan) 重削弱黨(dang) 的執政能力、消解黨(dang) 的組織力量。如果對碼頭文化不加以整治,任其在黨(dang) 內(nei) 蔓延,不僅(jin) 會(hui) 損害黨(dang) 的肌體(ti) 健康、影響黨(dang) 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而且會(hui) 帶壞政風民風、影響社會(hui) 團結。

堅決(jue) 防止和反對碼頭文化是加強黨(dang) 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堅持黨(dang) 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一項長期性、係統性工程。說其有長期性,是因為(wei) 對一種腐朽文化的清除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久作戰、久久為(wei) 功,任何時候都鬆懈不得。說其有係統性,是因為(wei) 防止和反對碼頭文化需要各方通力配合、各領域相互促進。從(cong) 長遠看,需要黨(dang) 內(nei) 政治文化、國家政治文化、公民政治文化相互促進與(yu) 整體(ti) 發力,需要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當前,尤其需要從(cong) 兩(liang) 方麵著力:一是讓信仰內(nei) 化於(yu) 心,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全黨(da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是有著崇高信仰的馬克思主義(yi) 者。要讓廣大黨(dang) 員、幹部深刻認識到,結群逐利、結黨(dang) 營私是與(yu) 我們(men) 黨(dang) 的性質和宗旨完全背離的,也是我們(men) 黨(dang) 絕不允許的,引導黨(dang) 員、幹部切實解決(jue) 好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這個(ge) “總開關(guan) ”問題。二是讓行為(wei) 約束於(yu) 製度,注重建立健全法規製度。要在強化正向激勵的同時,依靠製度對拜碼頭等行為(wei) 予以嚴(yan) 厲懲戒,形成製度與(yu) 文化的良性互動。加強對權力運行的製約和監督,讓權力依法而行、循法而動,不搞遠近親(qin) 疏。尤其要進一步加強黨(dang) 規國法的執行力度,敢於(yu) 動真碰硬,堅決(jue) 破除各種利益鏈、關(guan) 係網、潛規則,讓碼頭文化在黨(dang) 內(nei) 無處遁形。

(作者為(wei)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大學公共管理係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9日 07 版)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