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也正處在一個(ge) 挑戰層出不窮、風險日益增多的時代。世界經濟發展的現實引發人們(men) 深入思考:究竟是什麽(me) 原因導致市場經濟在不同國家的運行效果存在巨大差異?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表明:市場經濟運行效果固然受不同國家的國情和文化等因素影響,但根本上還是取決(jue) 於(yu) 其製度駕馭能力。我國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成功駕馭和發展市場經濟,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發展成就。
製度駕馭能力是有效發揮市場經濟作用的根本保障
市場經濟本身並不必然帶來經濟繁榮與(yu) 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一個(ge) 國家的製度駕馭能力是有效發揮市場經濟作用的根本保障。與(yu) 西方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不同,我國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成功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從(cong) 而不斷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促進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世界經濟發展中不斷出現的經濟危機和發展停滯讓人們(men) 逐漸發現,市場經濟本身作為(wei) 一種經濟運行機製是中性的,駕馭不力的市場經濟不僅(jin) 不美好,有時甚至是恐怖的。在經曆了市場經濟可能促進增長與(yu) 繁榮、也可能帶來危機和蕭條的經驗教訓後,西方國家曾經普遍相信自己已經認識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並通過政府調控和幹預對市場經濟本身的缺陷進行約束和匡正。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金融資本過度逐利、與(yu) 社會(hui) 整體(ti) 利益之間的根本衝(chong) 突以及政府監管的嚴(yan) 重缺失,讓西方國家不得不再次審視其用以駕馭市場經濟的製度體(ti) 係是否真如想象中那麽(me) 完美。2017年初的標普報告顯示,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主權信用評級呈現溫和下降態勢。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部分國家應對市場風險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在減弱,而市場經濟運行所導致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則在增加。顯然,世界範圍內(nei) 如何駕馭好市場經濟的話題仍未終結,各國仍致力於(yu) 在各自不同的製度框架下反思和探索駕馭市場經濟的路徑。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麵前,其實真正需要變革的是在市場經濟背後不同的製度體(ti) 係。哪種製度體(ti) 係更具優(you) 勢、能夠更好駕馭市場經濟,哪個(ge) 國家就有更大可能有效應對經濟風險,在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主動。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和政府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在不斷深化。黨(dang) 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黨(dang) 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dang) 的十七大提出“從(cong) 製度上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在不斷解放思想、深化認識的基礎上,我們(men) 黨(dang) 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曆史擔當,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改革,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同時,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對市場經濟本身保持高度的理論清醒。習(xi) 近平同誌指出,在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個(ge) 偉(wei) 大創舉(ju) 。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ge) 關(guan) 鍵因素,就是我們(men) 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我們(men) 是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麽(me) 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hui) 主義(yi) ”這個(ge) 定語。之所以說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就是要堅持我們(men) 的製度優(you) 越性,有效防範資本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弊端。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市場經濟作為(wei) 一種經濟運行規則和資源配置機製,必須在一個(ge) 國家的基本製度框架內(nei) 發揮作用,也必須根據其服務於(yu) 國家發展目標的有效程度來評價(jia) 其成效。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與(yu) 一般市場運行機製的有效對接,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生命力也在於(yu) 通過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和駕馭能力,把兩(liang) 方麵優(you) 勢都發揮好。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是對運用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發展市場經濟的最好詮釋
發展成效是對一種製度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最終檢驗。4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從(cong) 一個(ge) 封閉半封閉的計劃經濟國家轉變為(wei) 一個(ge) 全方位開放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國家,從(cong) 一個(ge) 飽受貧困困擾的國家轉變為(wei) 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發展中大國。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運用製度優(you) 勢駕馭市場經濟、使市場經濟有效服務於(yu)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最好詮釋。
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的根本表現是能夠使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以在其他製度下所沒有的速度得到解放和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綜合實力不斷提高。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偉(wei) 大探索中,我國充分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建立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率,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改革開放能取得巨大成就的關(guan) 鍵在於(yu) :堅持在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框架內(nei)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
改革開放初期,在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實行市場經濟改革,既沒有現成經驗可供參考,也沒有固定模式能夠遵循。我們(men) 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前提,采用“摸著石頭過河”的政治智慧和漸進式的改革策略,政府逐步減少運用計劃配置資源的經濟管理方式,為(wei) 經濟運行不斷注入市場活力。在實踐中,對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最終確立了建立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改革方向。在破除原有體(ti) 製弊端、積極探索市場化改革方向過程中,始終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高度重視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guan) 係,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找到三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平衡點,推動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相比之下,那種一味追求所謂理想市場條件下的理想結果,認為(wei) 隻要讓市場機製自由發揮作用就可以達到經濟均衡發展的觀念和模式,從(cong) 一開始就排斥和否定國家和政府在市場製度形成中的作用的做法,往往導致新舊體(ti) 製轉換不順、銜接不上,出現製度真空,進而引發經濟崩潰、政治動蕩甚至社會(hui) 動亂(luan) 。這一點,在蘇聯和東(dong) 歐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轉軌過程中體(ti) 現得比較明顯。不少國家在經曆挫折甚至浩劫之後痛定思痛,又開始重新強調以製度供給促進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性。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基本確立之後,優(you) 化市場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就成為(wei) 改革完善經濟體(ti) 製的重要任務。1997年亞(ya) 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對已經確立市場經濟體(ti) 製並逐漸融入世界經濟體(ti) 係的中國而言,產(chan) 生了較大的衝(chong) 擊和影響。這是市場經濟帶來高效率、高增長的同時不可避免具有負麵作用的“雙刃劍”效應,是對政府監管有效性和國家製度優(you) 越性的考驗。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國家和深陷主權債(zhai) 務危機的希臘等國家的教訓表明,放縱金融資本的逐利行為(wei) 、忽視監管製度建設、迎合或依賴民粹主義(yi) ,必然導致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弱化,無法做出有利於(yu) 經濟長期發展的戰略抉擇。在應對亞(ya) 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衝(chong) 擊過程中,中國充分利用製度優(you) 勢合理擴大國內(nei) 需求,有效降低外部經濟衝(chong) 擊對本國經濟的影響,表現出駕馭市場經濟和應對經濟危機的高超能力。這說明,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中,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和必要幹預是通行做法,而一個(ge) 國家根本製度的本質屬性和優(you) 勢才是保障調控和幹預能夠獲得理想效果的決(jue) 定性因素。
在新時代進一步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優(you) 越性,但這並不意味著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與(yu) 市場經濟已經實現了完美結合。在新時代,麵對國際國內(nei) 紛繁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們(men) 要堅定“四個(ge) 自信”,更好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就國際而言,未來的國際競爭(zheng) 說到底是國家製度的競爭(zheng) 。各個(ge) 市場經濟國家的政治經濟製度和國家治理能力差異,將直接決(jue) 定其應對複雜市場環境的能力,決(jue) 定其整體(ti) 經濟表現和綜合競爭(zheng) 優(you) 勢。對積極引領新型經濟全球化、積極參與(yu) 全球治理的中國而言,更好發揮製度優(you) 勢,增強國家治理能力和全球治理能力,駕馭和發展市場經濟,還將為(wei) 解決(jue) 世界經濟難題、推動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中國貢獻。就國內(nei) 而言,中國經濟要實現保持中高速增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需要通過全麵深化改革,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和發展方式。新時代,利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本質屬性和獨特優(you) 勢駕馭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關(guan) 鍵是著力把握好以下幾點。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更好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永遠煥發強大生命力、保持長久優(you) 越性的根本保證。我國要發揮製度優(you) 勢、更好促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就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通過全麵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以政治優(you) 勢為(wei) 引領,更好推進經濟體(ti) 製改革。我國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一個(ge) 重要前提是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堅持黨(dang) 的領導,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一個(ge) 重要特征,也是保障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具有強大動員能力和高效執行能力的重要基礎。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是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良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以法治建設為(wei) 保障,更好促進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我們(men) 黨(dang) 在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方麵的重大理論創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破除諸多影響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有效發揮的體(ti) 製機製障礙,不僅(jin) 需要有壯士斷腕的決(jue) 心和勇氣,而且需要有相關(guan) 製度建設予以保障。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市場主體(ti) 的經濟活動需要在公平透明的法治環境中進行。這就要求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wei) ,營造公平競爭(zheng) 的市場環境。
以有效治理為(wei) 目標,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優(you) 勢的內(nei) 在要求。有效的政府治理,不是越界去管市場該管的事情,也不是去管自己管不好的事情,而是要尊重市場規律、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政府要加快轉變職能,不斷創新體(ti) 製機製,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hui) 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麵形成更加成熟和完備的體(ti) 製機製。
(作者為(wei) 東(dong) 北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4月17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落實曆史性會晤共識的重要活動(鍾聲)
此次中國藝術團應邀赴朝交流,恰逢習近平總書記和金正恩委員長在北京進行曆史性會晤後不久,這是落實兩黨最高領導人北京會晤所達成共識的一次重要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