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以差異化考核引導高質量發展

林子文 發布時間:2018-05-10 18:28:00 經濟日報

當前,不少地方加快了幹部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的改革步伐,不僅(jin) 淡化對GDP增速的考核,同時也不再提GDP年度目標增速。這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能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更多精力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上來

近日,青海省決(jue) 定新增8個(ge) 縣區取消財政收入、工業(ye) 增加值、固定資產(chan) 投資、GDP等四項指標的考核;在已取消GDP和工業(ye) 增加值考核指標的基礎上,今年對限製開發區20個(ge) 縣的財政收入、固定資產(chan) 投資取消考核。28個(ge) 縣區取消GDP等考核指標,實行以生態環保和脫貧攻堅為(wei) 導向的差異化考核,無疑能引導相關(guan) 縣區立足地區優(you) 勢,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幹部考核體(ti) 係是廣大幹部幹事創業(ye) 的“指揮棒”“風向標”和“助推器”,對幹部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鞭策作用和激勵作用,也會(hui) 對一個(ge) 地區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產(chan) 生深刻影響。長期以來,GDP是我國許多地方考核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甚至是唯一指標。這種唯GDP論英雄的考核體(ti) 係,在推動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方麵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給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了一係列不良後果。

例如,在唯GDP論英雄的考核指揮棒影響下,一些地方為(wei) 追求經濟增速,對“短平快”的政績項目偏愛有加,通過大量舉(ju) 債(zhai) 的方式來搞“政績工程”,造成大量低水平重複建設,既浪費了資源,也累積了債(zhai) 務風險;一些地方不顧自身的發展實際,盲目跟風發展重化工業(ye) ,以高投入、高排放、高汙染換取經濟增長速度,走粗放型發展道路,導致自身優(you) 勢被閑置,資源環境付出慘痛代價(jia) ;個(ge) 別地方為(wei) 了讓施政成績單更“好看”,甚至明目張膽地搞數字造假。

要解決(jue) 好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這些亂(luan) 象,必須通過完善幹部的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徹底改變許多地方在政績評價(jia) 中唯GDP論英雄的偏好,讓考核真正成為(wei) 指引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使廣大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高質量發展上來。

2017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提出,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ti) 係、政策體(ti) 係、標準體(ti) 係、統計體(ti) 係、績效評價(jia) 、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製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當前,不少地方已經加快了幹部考核評價(jia) 體(ti) 係的改革步伐,一些地方不僅(jin) 淡化了對GDP增速的考核,同時也不再提GDP年度目標增速。一些地方還根據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和地方實際,有序推進政績考核改革,通過差異化考核的製度性安排,引導各地區各部門充分發揮優(you) 勢資源,努力實現“錯位”發展。

這些考核體(ti) 係的改革改變了過去考核指標過多偏重於(yu) GDP等經濟指標的現象,既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能引導廣大幹部摒棄唯GDP論英雄的政績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更多精力放到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上來。特別是通過實施差異化的考核,更加重視對民生改善、社會(hui) 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的考核,可以更好地引導幹部轉變發展觀念,改進工作作風,防止和糾正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等問題;也能促使廣大幹部立足本地實際,發揮本地資源優(you) 勢,因地製宜、因時製宜,研究製定更加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思路,在保持一定合理經濟增長率的同時,找準工作的側(ce) 重點和著力點,尋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群眾(zhong) 和曆史檢驗的業(ye) 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子文)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