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光輝曆程和寶貴經驗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就是一部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曆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yi) 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回顧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光輝曆程,總結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曆史經驗,對於(yu) 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境界富有啟迪意義(yi) 。
一、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光輝曆程
近代中國,救亡圖存成為(wei) 時代課題。以毛澤東(dong) 為(wei) 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立足於(yu) “站起來”,以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wei) 己任,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毛澤東(dong) 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第一次曆史性飛躍。在毛澤東(dong) 思想指引下,團結帶領人民經過長期奮鬥,完成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進行了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艱辛探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cong) 東(dong) 亞(ya) 病夫到站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進入新時期,中國向何處走,中國選擇怎樣的發展道路,成為(wei) 時代課題擺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麵前。以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為(wei) 代表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立足於(yu) 使中華民族“富起來”,以解決(jue) 溫飽和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階段性目標,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nei) 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第二次曆史性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指引下,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的偉(wei) 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如何實現由大到強、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成為(wei) 擺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麵前新的時代課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於(yu) 使中華民族“強起來”,以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為(wei) 時代擔當,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新時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從(cong) 理論和實踐結合上係統回答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大問題,創立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又一次曆史性飛躍。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導下,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wei) 大鬥爭(zheng) 、建設偉(wei) 大工程、推進偉(wei) 大事業(ye) 、實現偉(wei) 大夢想,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曆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曆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一個(ge) 世紀以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光輝曆程,使中國這個(ge) 古老的東(dong) 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以鐵一般的事實證明,隻有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二、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寶貴經驗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寶貴經驗,最根本的一條,是將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實現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和中國經驗馬克思主義(yi) 化。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寶貴經驗,對於(yu) 增強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自覺、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境界彌足珍貴。
立足國情,貼近實際,使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具有鮮明的本土特色。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反對把他們(men) 的理論當作教條,強調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曆史條件為(wei) 轉移”。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過程中,既反對脫離國情的教條主義(yi) ,也反對否定理論指導作用的經驗主義(yi) 。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men) 黨(dang) 深入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社會(hui) 的特點,運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解決(jue) 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過程中麵臨(lin) 的具體(ti) 問題。
改革開放後,我們(men) 黨(dang) 深化對基本國情的認識,認定我國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強調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推進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曆史進程。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但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形成,將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推向新階段。正是立足基本國情,結合具體(ti) 實際,馬克思主義(yi) 才得以在中國大地上開枝散葉,結出豐(feng) 碩理論果實,並指引中國取得了令人驚歎的發展成就,使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dong) 方。
緊扣時代,與(yu) 時俱進,使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具有濃鬱的時代氣息。科學把握時代,認清時代主題和時代特點,是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基礎。馬克思主義(yi) 誕生170年來,人類社會(hui) 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克思主義(yi) 在時代變遷中不但沒有黯然失色,反而曆久彌新,更加散發出真理的光芒,奧妙就在於(yu) 馬克思主義(yi) 具有與(yu) 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一個(ge) 世紀以來,盡管世界仍處於(yu) 資本主義(yi) 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兩(liang) 種製度並存的時代,但時代主題和時代特點發生了重大變化。毛澤東(dong) 思想是戰爭(zheng) 與(yu) 革命時代主題的產(chan) 物,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是和平與(yu) 發展時代主題的產(chan) 物,都體(ti) 現了時代特點,順應了時代訴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和平與(yu) 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國際社會(hui) 發生了重大變化,世界格局出現了重大調整,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體(ti) 現了當今時代主題和時代特點。
融入傳(chuan) 統,創新轉化,使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馬克思主義(yi) 跨越百餘(yu) 年時空,從(cong) 西方到東(dong) 方,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一個(ge) 重要原因在於(yu) 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賦予馬克思主義(yi) 民族形式,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增添民族內(nei) 容。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之後,正是在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不斷碰撞融合之中,開啟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曆程,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yi) 。無論毛澤東(dong) 思想、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還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都吸收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實現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使馬克思主義(yi) 在中華大地散發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掌握群眾(zhong) ,武裝群眾(zhong) ,使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具有廣泛的群眾(zhong) 基礎。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yi) 最鮮明的品格。馬克思主義(yi) 掌握群眾(zhong) 、武裝群眾(zhong) 的過程,是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人民群眾(zhong)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化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實踐行動,變為(wei) 物質力量的過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過程中,一方麵順應人民群眾(zhong) 的理論訴求,結合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需要,用通俗化、大眾(zhong) 化的語言和形式,詮釋、傳(chuan) 播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實現馬克思主義(yi) 通俗化、大眾(zhong) 化,使馬克思主義(yi) 走向人民群眾(zhong) ,指導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另一方麵深入總結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經驗,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中吸取養(yang) 分和智慧,進一步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
麵向世界,博采眾(zhong) 長,使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具有開闊的世界視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於(yu) 那個(ge) 時代又超越了那個(ge) 時代,既是那個(ge) 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ge) 人類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yi) 是世界曆史的產(chan) 物和人類知識總和的結晶,是在批判吸收人類全部知識的基礎上產(chan) 生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過程中,能以世界眼光學習(xi) 借鑒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並結合中國實際加以創造性運用。如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理論是借鑒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並總結中國實踐經驗而形成的,實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貢獻。同時,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創新成果一經形成,又將影響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作出當代中國的理論貢獻。
三、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當代啟示
回顧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光輝曆程,總結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寶貴經驗,目的在於(yu) 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進一步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
與(yu) 時代同步伐,關(guan) 注和回答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時代催生理論,任何理論的產(chan) 生及其發展,都植根於(yu) 深刻的時代背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提供了新動力、確立了新坐標、創造了新條件,成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新機遇。同時,新時代國際社會(hui) 出現了新特點,如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局部衝(chong) 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怎麽(me) 辦、人類社會(hui) 向何處去,這是國際社會(hui) 亟待回答的問題。我們(men) 要善於(yu) 聆聽時代聲音,與(yu) 時代同步伐,及時回答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立時代潮頭,發時代先聲,才能開辟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境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
以問題為(wei) 導向,關(guan) 注和回答實踐提出的重大課題。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yi) 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區別於(yu) 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必須麵向實踐,及時回答實踐中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找到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突破口。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實踐訴求與(yu) 實踐經驗的總結。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必須立足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麵向當代中國的具體(ti) 實踐,以問題為(wei) 導向,關(guan) 注和回答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用發展著的實踐推動馬克思主義(yi) 的發展。
與(yu) 人民共命運,總結和升華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智慧。馬克思主義(yi) 是人民的理論。人民的理論訴求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重要動力,人民的實踐智慧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重要來源。新時代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必須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wei) 根本立場,把為(wei) 人民謀幸福作為(wei) 根本使命,既要順應人民群眾(zhong) 的理論訴求,推動馬克思主義(yi) 通俗化、大眾(zhong) 化,又要善於(yu) 總結和升華人民群眾(zhong) 的實踐創造和實踐智慧,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創新發展。
以傳(chuan) 統為(wei) 底蘊,實現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土壤,實現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結合,既有利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yu) 創新性發展,也有利於(yu)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民族形式、中國特色的形成。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必須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以傳(chuan) 統為(wei) 底蘊,實現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結合,以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yi) 。
以世界為(wei) 關(guan) 切,麵向國際社會(hui) 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當今世界發展正處於(yu)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發展中國家現代化進程都麵臨(lin) 各種挑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yi) 國家也麵臨(lin) 諸多發展困境。中國的發展成就讓世界聚焦中國智慧,尋求中國的發展經驗。新時代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重要使命就是推動中國經驗馬克思主義(yi) 化,為(wei) 解決(jue) 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讓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創新成果煥發出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永續接力的過程。今天,我們(men) 可以告慰馬克思的是,馬克思主義(yi) 指引中國成功走上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康莊大道,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正在為(wei)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而執著努力。
(執筆人:胡國勝 陳金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崇高的精神 偉大的人格(1)
馬克思在17歲讀中學時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他的職業選擇是要“為人類幸福而工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