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小鎮是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一項重要舉(ju) 措。近年來,各地建設了不少特色小鎮,有力推進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和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的特色小鎮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特色不夠鮮明、低水平重複建設、產(chan) 業(ye) 聯動不暢、無序競爭(zheng) 等問題。解決(jue) 這些問題,必須推動特色小鎮創新發展。
注重塑造特色。特色是與(yu) 眾(zhong) 不同,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ou) 、人優(you) 我特。特色小鎮的魅力和生命力就在於(yu) 有特色。如果不是科學合理地進行城鎮建設,而是依靠房地產(chan) 、大規模投資來造鎮造城,或者亦步亦趨跟風複製其他地方特色,就會(hui) 導致小鎮同質化、無特色,進而失去吸引力和競爭(zheng) 力。塑造特色小鎮的獨特氣質,應當創新理念,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找準產(chan) 業(ye) 定位,進行科學規劃,將小鎮的產(chan) 業(ye) 、文化、旅遊、社區服務功能有機融合,挖掘出產(chan) 業(ye) 、生態或人文方麵的特色。其中,重點是培育和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是特色小鎮的經濟基礎,有特色產(chan) 業(ye) ,就業(ye) 就有崗位,創業(ye) 就有空間,發展就有前景,就能更好實現經濟繁榮發展、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
強化市場驅動。建設特色小鎮,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多元化可持續投融資機製,更多借助市場力量驅動發展。正確處理市場與(yu) 政府的關(guan) 係,發揮好“看不見的手”的決(jue) 定性作用和“看得見的手”的引導性作用,實現市場與(yu) 政府作用互促互進、有機結合。凡是市場能做好的,就交給市場去做;凡是能利用市場機製的,就引入市場機製。同時,加快服務型政府建設,堅持前瞻性做好長遠規劃和整體(ti) 規劃,加強對特色小鎮的頂層設計;改善營商環境,以良好的政策和製度環境激發社會(hui) 創造力和企業(ye) 發展活力。
激發科技力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進,一些關(guan) 鍵科學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不同技術融合運用使重大創新不時湧現,給社會(hui) 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巨大變化。建設特色小鎮要抓住新科技革命機遇,以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以新能源示範、生態無害化處理、綠色建築推廣等改造傳(chuan) 統的能源使用、汙水和垃圾處理方式,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新技術催生出與(yu) 特色小鎮經濟模式相適應的現代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培育新業(ye) 態、新模式和新增長點。
實現動能轉換。從(cong) 傳(chuan) 統鄉(xiang) 鎮發展到現代特色小鎮,不會(hui) 一蹴而就。必須著眼長遠,構建特色小鎮持續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機製,促進特色小鎮發展動能轉型升級、更加強勁。實現動能轉換,一靠製度創新,二靠科技創新。在小鎮建設過程中,既要解放思想,以創新思維推動工作、解決(jue) 問題,打造優(you) 良政務生態,改善發展環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各類主體(ti) 的內(nei) 生動力;又要著力破除創新鏈條中的障礙,降低創新成本,提升創新效益,依靠創新驅動形成發展新活力,推動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作者為(wei) 武漢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23日 07 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為特色小鎮量身定做“成長秘籍”
鎮小能量大,創新故事多。從省會杭州的基金小鎮、夢想小鎮,到東海之濱的機器人小鎮、漁港小鎮;從浙北平原的巧克力小鎮、絲綢小鎮,到浙西山區的青瓷小鎮、江南藥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