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環保稅首個(ge) 納稅申報期結束,全國共有24.46萬(wan) 戶納稅人順利完成環保稅納稅申報,收入44億(yi) 元。這一綠色稅製,讓企業(ye) 既算經濟賬又算環境賬,倒逼企業(ye) 進行綠色轉型,讓清潔生產(chan) 的企業(ye) 獲得發展先機。這背後,體(ti) 現著用製度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的治理思想。
事實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ge) 鮮明特色,就是注重運用製度管根本、管長遠的力量。相繼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總體(ti) 方案》等宏觀層麵改革方案,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中觀層麵製度設計,推進河(湖)長製、禁止洋垃圾入境等環境治理製度等微觀層麵製度安排……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正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製度體(ti) 係建設,為(wei) 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提供了製度保障。
製度的生命力在於(yu) 執行,關(guan) 鍵在真抓,靠的是嚴(yan) 管。我們(men) 加強生態文明製度建設,不僅(jin) 注重建章立製,更加注重製度實施。“原來治汙就像打一巴掌,這次感覺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來自被督察企業(ye) 負責人的感言,真實地反映著中央環保督察動真碰硬的力度。“為(wei) 應付檢查做表麵文章”“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問題多見”“存在生態環境保護為(wei) 經濟發展讓路的問題”……縱覽中央環保督察,措辭越來越嚴(yan) 厲,點名越來越具體(ti) ,含糊其辭少了,直言不諱多了,這些變化折射出中央環保督察絕不是走過場,而是真刀真槍、力求實效。抓鐵有痕的行動,動真碰硬的力度,讓長期偏軟的環保法律法規長出了“鋼牙利齒”,讓環境保護從(cong) 軟約束變成不可逾越的紅線。
由此向前看,將來加強生態文明製度建設,也應該從(cong) 兩(liang) 個(ge) 方麵著力。一方麵,進一步完善製度體(ti) 係,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這就需要加快製度創新,增加製度供給,完善製度配套,解決(jue) 體(ti) 製不健全、製度不嚴(yan) 格、法治不嚴(yan) 密等問題。另一方體(ti) 麵,要強化製度執行,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這就需要像抓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一樣抓好落實,不得做選擇、搞變通、打折扣,把製度的剛性和權威牢固樹立起來。既有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又有最剛性執行、最有力實施,就能真正讓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wei) 無處藏身,用製度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從(cong) 這個(ge) 視角來看,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僅(jin) 帶來了環境的改善、生態的優(you) 化,也不僅(jin) 貢獻了生態文明理念,更貢獻了一種生態文明建設的治理模式和製度體(ti) 係,豐(feng) 富了人類的製度文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人民網評: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指出生態環境不僅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