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

郝永平 發布時間:2018-06-15 09:09:00 光明日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yi) 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ti) 係,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yi) 最鮮明的品格。在新時代深入領會(hui) 馬克思主義(yi) 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豐(feng) 富思想,對於(yu) 準確把握和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凝聚起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磅礴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為(wei) 人類解放而奮鬥是馬克思一生的崇高目標。早在中學時代,馬克思便立誌為(wei) 人類謀幸福。《萊茵報》和《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公開為(wei) 貧苦群眾(zhong) 辯護,提出人民主權高於(yu) 君主主權,呼籲通過無產(chan) 階級實現全人類解放。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恩格斯從(cong) 直接的物質生產(chan) 出發考察整個(ge) 社會(hui) 結構,指出分工與(yu) 私有製是造成無產(chan) 階級備受壓迫的原因,無產(chan) 階級隻有通過共產(chan) 主義(yi) 革命才能實現自身解放。在《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裏,馬克思、恩格斯針對資本主義(yi) 製度下無產(chan) 階級隻有為(wei) 統治階級服務才能活著的現實狀況,呼籲全世界無產(chan) 階級聯合起來,通過革命推翻現存社會(hui) 製度。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考察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分配、交換與(yu) 消費四個(ge) 環節,揭露了資本主義(yi) 剝削工人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yi) 必然滅亡的規律,為(wei) 探索人類解放指明了方向。晚年,馬克思寫(xie) 下了人類學筆記與(yu) 曆史學筆記,以更宏大的視野關(guan) 注工人運動並思考人類解放問題,重點探討了經濟落後國家跨越資本主義(yi) 發展階段的問題。可以說,馬克思一生都在為(wei) 人類解放而奮鬥,一生伴隨著遭受驅逐、生活窘迫、子女夭折等重重磨難。但這一切並沒有使馬克思懼怕畏縮,他依然矢誌不渝地朝著認定的目標前進。如同馬克思給恩格斯的信件中所說:“這時唯一能使我挺身起來的,就是我意識到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從(cong) 事著一個(ge) 合夥(huo) 的事業(ye) ”,這個(ge) 事業(ye) 便是為(wei) 人類解放而奮鬥的事業(ye) 。

堅守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鮮明價(jia) 值取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馬克思給我們(men) 留下的最有價(jia) 值、最具影響力的精神財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yi) 哲學、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這三個(ge) 組成部分都具有堅守人民立場的鮮明價(jia) 值取向。馬克思主義(yi) 哲學從(cong) 現實的個(ge) 人出發,揭示了勞動實踐對理解全部社會(hui) 發展史的根本意義(yi) ;確認人民群眾(zhong) 是社會(hui) 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hui) 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hui) 變革的決(jue) 定力量;通過分析社會(hui) 基本矛盾運動,揭示了社會(hui) 進步的內(nei) 在機製,指明了人類解放的光明前景。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從(cong) 商品的二因素與(yu) 勞動的二重性出發,揭露雇傭(yong) 勞動製度將工人降低為(wei) 商品、資本家在等價(jia) 交換原則掩蓋下無償(chang) 占有工人勞動的事實;揭露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榨取工人剩餘(yu) 價(jia) 值、追求資本增值的本質。在唯物史觀和剩餘(yu) 價(jia) 值學說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強調資本主義(yi) 的基本矛盾及它造成的工業(ye) 進步必然生產(chan) 出它自身的掘墓人——無產(chan) 階級,認定無產(chan) 階級必然能“炸毀構成官方社會(hui) 的整個(ge) 上層”,建立自己的統治,實現全人類解放。

為(wei) 人民謀利益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進程的不懈追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wei) 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這一科學理論指引下,登上了爭(zheng) 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曆史舞台,也開啟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壯闊征程。在革命戰爭(zheng) 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相信群眾(zhong) 、依靠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放手發動群眾(zhong) ,在人民群眾(zhong) 的支持下實現了發展壯大,最終贏得了人民政權。曆史證明,有效鞏固新生政權、完成生產(chan) 資料私有製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實施第一個(ge) 五年計劃、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工業(ye) 化起步等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充分調動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反之,後來出現的一些工作失誤和錯誤,恰恰是脫離人民群眾(zhong) 、違背人民意誌、甚至是損害人民利益的直接後果。在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順應時代潮流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意願,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在踐行依靠人民、為(wei) 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執政理念中,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偉(wei) 大成就,從(cong) 而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cong) 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曆史性飛躍。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溫暖底色。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這一科學理論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體(ti) 現了博大的人民情懷。在思想認識上,這一科學理論將人民放在治國理政的最高位置。在實踐路徑上,這一科學理論緊緊圍繞人民群眾(zhong) 的美好生活需要,來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從(cong) 實踐成效上看,這一科學理論在實踐檢驗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引領下,在全國人民的砥礪奮進下,“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生曆史性變革。之所以說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就在於(yu) 有力堅持和踐行了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真實反映與(yu) 表達了人民群眾(zhong) 的迫切願望與(yu) 根本利益,充分調動與(yu) 激發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與(yu) 向往。

(作者:郝永平,係中央黨(dang) 校研究室主任、教授;楊玲,係中央黨(dang) 校研究生院博士生)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