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時代⋅新挑戰⋅新作為(wei) ——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為(wei) 主題的2018中社智庫論壇近日在京舉(ju) 行。會(hui) 議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主辦,來自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央黨(dang) 校、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等國家高端智庫代表與(yu) 會(hui) ,就新時代新型智庫建設的新挑戰新作為(wei) 發表看法,並就如何建設高水平智庫、更好讓智庫成果脫穎而出等提出對策建議。
探尋真問題:為(wei) 改革開放提供更為(wei) 堅實的智力支持
智庫建設有其規律可循,也有最為(wei) 直接的核心任務。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表示,在當下新型智庫的建設熱潮中,要注重內(nei) 容為(wei) 王、渠道為(wei) 先,注重打造智庫的社會(hui) 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最為(wei) 重要的是,要探究真問題,讓自身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
“探究真問題”,專(zhuan) 家學者紛紛就此發表觀點。在吉林省政協主席江澤林看來,改革開放40年是我國減貧事業(ye) 大力發展的40年,國家扶貧工作積累的豐(feng) 富經驗,為(wei) 世界反貧困事業(ye) 提供了寶貴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他強調,建立精準扶貧長效機製很重要,要從(cong) 產(chan) 業(ye) 扶貧、就業(ye) 扶貧、教育醫療與(yu) 公共服務相結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探索建立扶貧長效機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wei) ,生態環境治理是一場長期而艱苦的戰鬥。隨著社會(hui) 財富的積累、環保產(chan) 業(ye) 的發展,依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我國已具備解決(jue) 突出環境問題的能力。當前,要著力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和淨土保衛戰,加強生態環境修複工作,盡快劃出生態保護紅線。在這一過程中,除強化政府作用外,還要更多地使用市場的手段。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強調,中國在過去40年裏,從(cong) “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出發,為(wei) 世界貢獻了中國智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發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其基本理念和主體(ti) 思路已經被發展事實所驗證,其秉承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也和中國過去40年的發展理念相一致。
新時代是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斷為(wei) 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局長王鐳結合近年來人文社會(hui) 科學對外交流的主觀感受和直觀體(ti) 驗,強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希望了解中國的發展經驗、發展方案,借鑒參考中國智慧。他表示,講好此類中國故事,需要從(cong) 事專(zhuan) 業(ye) 化研究的智庫學者,也需要專(zhuan) 業(ye) 化的平台和抓手把各種力量聚合起來。
秉持真精神:以靠譜管用的智庫產(chan) 品輔助決(jue) 策
智庫研究要樹立需求導向,按照現實需求解決(jue) 問題,也要有科學態度,向決(jue) 策部門反映真實情況。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針對智庫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的作用提出,首先,要堅持調研在先。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jue) 策建議權。盡管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但需要以紮實的調研和長時間的跟蹤作為(wei) 前提。其次,企業(ye) 跟進要理性。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很多企業(ye) 積極行動起來,但由於(yu) 缺乏對當地法律、製度的足夠了解,有些企業(ye) 並未實現預期目標。再次,法律做保障。推動“一帶一路”項目做實落地,關(guan) 鍵要靠法律做保障。最後,輿論要配合。要發揮新型智庫在人文交流、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促進民心相通。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體(ti) 製與(yu) 管理研究所所長銀溫泉表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應該重視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在社會(hui) 科學領域,首先,要改革現有科研經費管理製度,積極探索對包括智庫機構在內(nei) 的科研單位的激勵機製。其次,要改革對事業(ye) 單位的治理方式,大力推動去行政化,積極探索理事會(hui) 管理製度、績效工資製度、評比分開製度等,真正解決(jue) 人浮於(yu) 事、吃大鍋飯的問題。最後,呼籲為(wei) 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真正樹立“四個(ge) 自信”,對於(yu) 抱有建設性態度、在獨立研究基礎上提出的見解要充分理解、積極鼓勵,決(jue) 不隨意打棍子、扣帽子。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袁旭陽以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為(wei) 例分析了當前高校智庫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四不”現象:“看不見”,很多黨(dang) 政高層決(jue) 策是機密的,如果不了解,研究和需求之間就無法得到很好的對接。“聽不見”,沒有機會(hui) 參與(yu) 研究所關(guan) 涉問題的高層會(hui) 議,在貫徹落實中央最新要求上很難跟上形勢發展。“進不來”,很多問題的國外研究成果由於(yu) 渠道等原因,很難進入國內(nei) 研究者視野。“出不去”,主要是指經費出不去,受相關(guan) 規定限製,財務手續較為(wei) 繁瑣。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助理院長範保群分享了智庫建設過程中的切身體(ti) 會(hui) :智庫產(chan) 品靠譜管用,關(guan) 鍵是要做到專(zhuan) 業(ye) 性,靠過硬的產(chan) 品來贏得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依托專(zhuan) 業(ye) 性研究產(chan) 出有質量的成果,輔助決(jue) 策。此外,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過程中,體(ti) 製機製改革很關(guan) 鍵,要為(wei) 智庫更好產(chan) 出創造相對寬鬆的體(ti) 製機製環境。
搭建大平台:匯聚更多講述精彩中國故事的好聲音
智庫不同於(yu) 一般的研究機構。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認為(wei) ,智庫是圍繞問題提出係統化對策建議和戰略分析的研究機構,依托智庫平台的研究成果不應當滿足於(yu) 發現問題或止步於(yu) 批判現實,而應突出“用”字。作為(wei) 平台的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要善於(yu) “拚縫”,把需求方和供給方有效對接起來,找到作為(wei) 出版係統的智庫平台的獨特運行路徑。
中央黨(dang) 校教授辛鳴表示,在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圈層結構中,既需要直接服務黨(dang) 中央的高端智庫,也需要像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這樣為(wei) 廣大智庫服務的智庫平台。在服務廣大智庫的過程中,通過學術出版的方式推出智庫的“拳頭產(chan) 品”接受實踐和人民的檢驗,從(cong) 而披沙揀金,讓那些真正有作為(wei) 、善作為(wei) 的智庫更好地為(wei) 國家建設服務。
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介紹,伴著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發令槍響,中國社會(hui) 科學出版社依托豐(feng) 富的學術出版資源,圍繞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三大攻堅戰、為(wei) 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等重大現實問題,與(yu) 智庫專(zhuan) 家聯手推出具有政策影響力和社會(hui) 影響力的精品智庫成果。“新時代,要在深度開發現有資源基礎上搭建智庫平台,拓寬科研成果轉化渠道,升級與(yu) 相關(guan) 領域智庫的合作模式,積極應對數字經濟時代媒介融合的新形勢,做好智庫產(chan) 品的數字化傳(chuan) 播工作。”趙劍英表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家手筆: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
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科學,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新的時代內涵。這是習近平同誌對全黨提出的要求。[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