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人民要論:一以貫之推進全麵依法治國

付子堂 發布時間:2018-06-21 08:48:00 人民日報

習(xi) 近平同誌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三個(ge) 一以貫之”的要求,強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全麵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內(nei) 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也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全麵依法治國是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就是協同推進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和偉(wei) 大自我革命的曆史。我們(men) 黨(dang) 自誕生以來,團結帶領人民先後進行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改革開放新的偉(wei) 大革命,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hui) 的發展方向,通過艱辛探索和不懈努力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取得舉(ju) 世矚目的偉(wei) 大成就。尤其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成功開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發展新境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

依法治國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的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後,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製定“五四憲法”,在黨(dang) 的八大上提出“我們(men) 目前在國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務之一,是著手係統地製定比較完備的法律”,開啟了對社會(hui) 主義(yi) 法製的探索。1978年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為(wei) 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法製”。由此開始,健全社會(hui) 主義(yi) 法製成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堅定不移的方針。1982年憲法的製定,在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的憲法建設史乃至中國法製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yi) 。此後,刑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一批基本法律相繼出台,我國法製建設駛入蓬勃發展的快車道。

1997年黨(dang) 的十五大將依法治國確立為(wei) 黨(dang) 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載入憲法,標誌著中國法治建設揭開了新篇章。經過不懈努力,到2010年底,一個(ge) 以憲法為(wei) 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已經形成,國家和社會(hui) 生活各個(ge) 方麵實現了有法可依。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把全麵依法治國提升到“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高度,以中央全會(hui) 決(jue) 議的形式就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作出戰略部署。黨(dang) 的十九大進一步明確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並將“堅持全麵依法治國”作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牢固樹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權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日益成為(wei) 全體(ti) 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法治中國建設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曆史性成就。

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憲法修正案規定,在憲法第一條第二款“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製度”後增寫(xie) 一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隻有在黨(dang) 的領導下,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隻有在黨(dang) 的領導下,依法治國才能有序推進,實現國家和社會(hui) 生活法治化。一以貫之把全麵依法治國這場深刻社會(hui) 革命進行下去,最關(guan) 鍵的就是要把黨(dang) 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麵。這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也是全麵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必須堅持黨(dang) 的領導,黨(dang) 的領導也必須依靠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黨(dang) 要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善於(yu) 使黨(dang) 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wei) 國家意誌,善於(yu) 使黨(dang) 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wei) 國家政權機關(guan) 的領導人員,善於(yu) 通過國家政權機關(guan) 實施黨(dang) 對國家和社會(hui) 的領導,善於(yu) 運用民主集中製原則維護黨(dang) 和國家權威、維護全黨(dang) 全國團結統一。要抓住“關(guan) 鍵少數”,使領導幹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做全麵依法治國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確保全麵依法治國這場深刻社會(hui) 革命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革命性飛躍

隨著社會(hui) 不斷發展,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也必須不斷發展,而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堅持全麵依法治國,是對中華文明治國之道的曆史傳(chuan) 承和創新發展。法治夢與(yu) 強國夢是緊密相連的。習(xi) 近平同誌多次引用《韓非子》中的名句“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來說明法治建設的重要性。推進法治建設,必須根據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情況不斷探索創新,同時也要充分挖掘和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法律文化精華,合理借鑒我國曆史上各個(ge) 時代國家治理的有益經驗,絕不能拋棄曆史傳(chuan) 統、割斷文化血脈。在繼承曆史的基礎上,我們(men) 黨(dang)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全麵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在我們(men) 黨(dang) 的領導下,法治不再僅(jin) 僅(jin) 是國家和社會(hui) 建設的工具,而成為(wei) 一種具備憲法權威、凝聚廣泛共識的治國方略,一種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全新的社會(hui) 秩序形態,實現了中華民族幾千年國家治理實踐的一次革命性質變與(yu) 飛躍。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基於(yu) 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發展曆史經驗的總結。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順應黨(dang) 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各方麵事業(ye) 不斷推進的現實需要,我們(men) 黨(dang) 積極推進國家治理法治化,堅定不移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曆史車輪滾滾向前,我國全麵依法治國不斷向縱深推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具有巨大優(you) 越性,也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越走越寬廣、建設法治中國前景無限光明。新時代,我們(men) 要不斷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必須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習(xi) 近平同誌強調,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黨(dang) 長期執政能力,必須更加注重發揮憲法的重要作用;我們(men) 黨(dang) 首先要帶頭尊崇和執行憲法,把領導人民製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dang) 堅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nei) 活動統一起來。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關(guan) 鍵是完善法治體(ti) 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包括完備的法律規範體(ti) 係、高效的法治實施體(ti) 係、嚴(yan) 密的法治監督體(ti) 係、有力的法治保障體(ti) 係、完善的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是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要依托。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必須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在此基礎上有效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基礎是強化法治信仰。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真心擁護和真誠信仰。要引導全社會(hui) 信仰法治,相信法律能夠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自覺。黨(dang) 的領導幹部必須堅持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自覺培育和弘揚法治精神,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斷增強依法執政的本領。

全麵依法治國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大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實踐性,不僅(jin) 屬於(yu) 中國,也具有世界意義(yi) 。它打破西方法治模式的神話,破除西方法治中心論的迷信,開創了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獨特模式,為(wei) 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走適合自己國情的法治道路提供了借鑒。它為(wei) 我國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為(wei) 各國法治建設提供了非西方的生動理論和實踐範本。我們(men) 黨(dang) 立足中國國情、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成功經驗,為(wei)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作出了充滿中國智慧的重大貢獻。

建設法治國家是曆史發展的大趨勢。縱觀世界近現代史,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ge) 不是從(cong) 法治中獲得製度的力量。中國的法治事業(ye) 既與(yu) 世界同向而行,又紮根於(yu) 自身獨特的文明傳(chuan) 統和本土資源。務實而開放的中國法治實踐已經開創出一條走向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路。我們(men) 推進依法治國的規模和速度,在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我們(men) 要有充分自信,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走下去,使全麵依法治國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全麵依法治國既要積極作為(wei) 、加快推進,又不能脫離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能脫離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zhong) 法治觀念發展水平,不能脫離法治自身發展完善的基本規律。一定要從(cong) 建設法治中國的戰略高度把握好方向、掌握好進度、防範好風險,確保我們(men) 朝著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穩步前進。必須提高政治站位、樹立曆史眼光、強化理論思維、增強大局觀念、豐(feng) 富知識素養(yang) 、堅持問題導向,從(cong) 曆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nei) 相關(guan) 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密切關(guan) 注新形勢下法治建設的短板和不足、困難和挑戰,進一步認真思考和把握全麵依法治國涉及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在黨(dang) 的領導下以更加自覺和自信的姿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事業(ye) ,努力為(wei) 人類政治文明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為(wei) 西南政法大學校長)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一文學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今年5月18日至19日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係統部署和安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重大理論成果由此確立。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