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學苑論衡:全麵深化改革詮釋馬克思主義實踐觀

任映紅 發布時間:2018-06-26 09:17:00 人民日報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定不移全麵深化改革,注重在頂層設計、基層探索、狠抓落實等關(guan) 鍵環節上下功夫、見成效,生動詮釋了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人民立場、開放意識和科學方法。

站穩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人民立場。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認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是曆史的真正創造者,是推動社會(hui) 進步的決(jue) 定性力量。習(xi) 近平同誌強調:“全麵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堅持我們(me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就要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狠抓改革落實,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解決(jue) 好改革發展“為(wei) 了誰”的問題,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始終為(wei) 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切實推出一批能叫得響、立得住、群眾(zhong) 認可的硬招實招,把改革落準落細落實,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全麵深化改革成效如何,人民群眾(zhong) 最有發言權,評價(jia) 標準就在於(yu) 是否促進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zhong) 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隻有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實,做到老百姓關(guan) 心什麽(me) 、期盼什麽(me) ,改革就抓住什麽(me) 、推進什麽(me)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我們(men) 的改革舉(ju) 措才能符合人民群眾(zhong) 意願、得到人民群眾(zhong) 擁護,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體(ti) 現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開放意識。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強調,全部社會(hui) 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不竭動力。全麵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植根於(yu) 基層實踐,在基層探索中凝聚改革智慧、激發改革動力。習(xi) 近平同誌指出,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發展,改革開放中每一個(ge) 新生事物的產(chan) 生和發展,改革開放每一個(ge) 方麵經驗的創造和積累,無不來自億(yi) 萬(wan) 人民的實踐和智慧。改革開放40年來,許多重大改革來源於(yu) 基層的創新創造,改革措施主要在基層落地見效。可以說,基層既是改革的“最初一公裏”,也是“最後一公裏”。事實充分證明,注重基層探索,尊重群眾(zhong) 實踐,從(cong) 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問題尋找突破口,改革就能精準聚焦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發揮地方、基層、群眾(zhong) 的首創精神,鼓勵差別化探索,及時總結典型經驗,推動麵上的改革,以“一馬當先”帶動“萬(wan) 馬奔騰”,鼓勵基層大膽試驗、大膽突破。與(yu) 此同時,注重培養(yang) 和選拔一大批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獅子型”幹部,鼓勵其紮根基層、投身改革實踐。這樣的改革方法論,確保全麵深化改革始終充滿活力和生命力,體(ti) 現出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開放意識。

彰顯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科學方法。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的科學方法。改革開放之初,對必須取得突破但一時還不那麽(me) 有把握的改革,我們(men) 更多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方式推進。隨著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進一步深化改革必須更加注重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ti) 規劃,科學構建全麵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為(wei) 此,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改革全局,統籌謀劃,科學組織,在土地、科技、生態、司法、醫療衛生等方麵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試點,形成一大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發揮了試點對全局改革的示範、突破、帶動作用。在國有企業(ye) 改革、科技體(ti) 製改革、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國家監察製度改革、司法體(ti) 製改革、黨(dang) 的建設製度改革、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等方麵集中攻堅,打出一係列改革“組合拳”,一大批重要改革壓茬推進,改革整體(ti) 效應充分釋放。全麵深化改革的一係列舉(ju) 措,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yi) 實踐觀的科學方法,符合新時代要求,符合黨(dang) 情國情社情民情,符合改革內(nei) 在規律。其重大意義(yi) 在於(yu) ,科學回答了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改什麽(me) 、怎麽(me) 改、如何推進”等重大問題,有效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有力推進了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全社會(hui) 發展活力和創新活力日益增強。

(作者為(wei) 廣東(dong) 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南方醫科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和革命性源於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我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為世界社會主義指明了正確前進方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