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波濤(廣西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副教授)
教師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chuan) 播者、黨(dang) 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承擔著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興(xing) 國必先強師”,並強調:“教師承擔著傳(chuan) 播知識、傳(chuan) 播思想、傳(chuan) 播真理的曆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因此,作為(wei) 塑造一代新人的高校思政課教師,他們(men) 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使青年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理想信念,成為(wei) 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是潛心研究者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偉(wei) 大實踐的鮮明主題,也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核心要義(yi)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傳(chuan) 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實踐,不能深刻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ti) 布局、戰略布局等重大理論問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就失去了源頭活水。
作為(wei) 研究者的高校思政課教師,隻有密切關(guan) 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實踐,才能保證思政課的內(nei) 容是科學的,表達是鮮活的。理論隻有徹底,才能夠說服人。徹底的理論,就是要立足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研究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隻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jue) 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曆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所以,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高度關(guan) 注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的新情況新變化,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的重大理論成果。
正如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作為(wei) 研究者的高校思政課教師,當前主要的任務就是要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鮮明主題、豐(feng) 富內(nei) 容,係統領會(hui) 治國理政的政治智慧和解決(jue) 中國問題的根本方法。隻有這樣,才能夠講明白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規律性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曆史必然性;才能夠講明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feng) 富內(nei) 涵;才能夠講明白“八個(ge) 明確”和“十四個(ge) 堅持”的重大戰略意義(yi) ;也才能夠把教材體(ti) 係變成教學體(ti) 係和教學語言。
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是積極傳(chuan) 播者
研究是思政課教師的基礎工作,而傳(chuan) 播則是其主要職責。高校思政課教學就是要依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具體(ti) 情況,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由深刻理論化為(wei) 具體(ti) 案例,通過對學生關(guan) 心的重大時事政治問題的引導,使他們(men)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
傳(chuan) 播工作的實質,就是對傳(chuan) 播對象的教育和引導。作為(wei) 傳(chuan) 播者的思政課教師,要立足於(yu) 中國實際,促進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具體(ti) 化、生動化,把握傳(chuan) 播過程中的時度效,使其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首先,思政課教師要順應時代大勢,明確自己所承擔的時代使命。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全麵準確地把握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發展脈絡、曆史進程、科學內(nei) 涵、重要意義(yi) 和時代價(jia) 值。其次,高校思政課作為(wei) 向大學生傳(chuan) 播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主渠道,教學要把握好傳(chuan) 播藝術,在傳(chuan) 播過程中掌握好各門課程的銜接度和整體(ti) 性。最後,思政課教師還要把握好傳(chuan) 播的效果。從(cong) 社會(hui) 現實問題、熱點問題入手,引導學生正確形成對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的正確認識,使他們(men) 自覺肩負起曆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高校思政課教師應是自覺實踐者
如果說研究者和傳(chuan) 播者側(ce) 重於(yu) 理論的生產(chan) 和傳(chuan) 播活動的話,那麽(me) 實踐者則側(ce) 重於(yu) 引導學生成為(wei) 先進理論的堅定信仰者和模範踐行者。要在了解、理解、接納和尊重學生的基礎上,使學生完成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高度認同和自覺踐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qin) 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思政課教師要在立足於(yu) 學生的日常生活,關(guan) 注學生思想動向,在理論教育的基礎上,用飽滿的熱情感染學生。要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轉化為(wei) 學生喜聞樂(le) 見的鮮活語言,既要具有理論支撐的理性力量,又要具有情感傳(chuan) 遞的感化力量。能夠用學生最熟悉的語言和最鮮活的生活實例,激起他們(men) 對現實社會(hui) 的深入思考,提升其主動接受的意願,並轉化為(wei) 自身的行動指南。
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研究不同的學生類型,結合他們(men) 的生活狀況、專(zhuan) 業(ye) 類型和思想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cong) 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guan) 照學生、服務學生”。對於(yu) 人文社科類的大學生,盡量采用說理的方法,引導其思考。對於(yu) 理工農(nong) 業(ye) 類的大學生,多采用分析實例的方式,用生動的形式,引導其認同。在鼓動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尋找共同話題,拉進與(yu) 大學生的心理距離,提升學生對高校思政課的獲得感。
新的時代條件下,高校思政課教師具有重要的時代責任,即學習(xi) 和傳(chuan) 播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因此,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角色,認識到自己既是研究者,又是傳(chuan) 播者,還是實踐者,出色地完成新時代賦予的重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