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
作為(wei) 劃時代的科學理論,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既融通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發展的已有成果,又以全新視野審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承載的曆史使命,立時代之潮頭,發思想之先聲,開曆史之先河,以一係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闡明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重大課題,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又一次站到了時代思想的製高點上,在展現馬克思主義(yi) 時代引領力和實踐感召力上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對這種貢獻,可以進行多種層麵的分析和考察,但最基本的方麵和最基本的邏輯,就是圍繞新時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揭示新的曆史進程、開辟新的理論境界、引領新的生動實踐,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科學指南,在引領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進程、推動人類進步事業(ye) 中貢獻獨特的中國智慧。
以更為(wei) 寬廣的曆史觀、格局觀考察時代變遷,在揭示新的曆史進程、書(shu) 寫(xie) 新的曆史篇章中展示原創性貢獻
運用辯證唯物主義(yi) 和曆史唯物主義(yi) 觀點洞察曆史進程和發展大勢,既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創立形成的邏輯起點,又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創新發展的基本路徑。馬克思主義(yi) 的誕生,正是把握了社會(hui) 基本矛盾推動人類社會(hui) 形態演進的曆史規律,闡明了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趨勢和人類解放的正確方向,創立了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學說,實現了人類思想史上的偉(wei) 大變革。毛澤東(dong) 思想的確立,基礎是對中國曆史狀況和社會(hui) 狀況的係統分析,是對近代以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性質的深刻揭示,從(cong) 而揭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正確方向,開辟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同樣是建立在對國際國內(nei) 發展潮流和曆史大勢的深刻洞察的基礎之上,進而科學回答了在落後國家建設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係列基本問題,成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理論基石,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縱觀馬克思主義(yi) 發展及其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以開闊的曆史眼光和深刻的洞察能力把握曆史大勢,是馬克思主義(yi) 創新發展一以貫之的鮮明特征,而每一次對曆史變遷、社會(hui) 發展的全方位審視,都會(hui) 在“從(cong) 哪裏來、向何處去”的問題上產(chan) 生一次新的思想飛躍,都會(hui) 在推動中國發展進步上掀開一個(ge) 新的曆史篇章。
“登高望遠天地闊,縱橫捭闔自從(cong) 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貫穿著對馬克思主義(yi) 唯物史觀的嫻熟運用,這種運用突破了慣常的曆史局限、社會(hui) 局限和思維局限,體(ti) 現了一種更為(wei) 寬廣的曆史觀、格局觀,是一種“放到世界和我國發展大曆史中”的眼光,是一種“曆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nei) 相關(guan) 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寬廣視角”。不難發現,這一思想分析和思考當代中國曆史方位和發展大勢,采用的是40年改革開放史、近70年新中國史、97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史、170多年中國近代史、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的寬廣視角,是把中國的曆史、現在和未來貫通起來的分析框架,是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同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人類發展前途命運緊密聯係的思維方式。由此,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之所以“全新”,基本原因就在於(yu) 采用了更為(wei) 寬廣的曆史觀、格局觀,是一種“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的胸懷、視野和境界。
正是因為(wei) 有了更為(wei) 寬廣的曆史觀、格局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以俯覽古今中外的洞察力,科學回答了“時代之問”,深刻闡明了當代中國發展的方位方向、大勢趨勢,闡明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使命、曆史追求。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提出世界正處於(yu)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提出推進偉(wei) 大鬥爭(zheng) 、偉(wei) 大工程、偉(wei) 大事業(ye) 、偉(wei) 大夢想,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就是這種曆史觀、格局觀的具體(ti) 體(ti) 現。也正是在此基礎上,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係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一係列基本問題,確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總目標、總任務、總體(ti) 布局、戰略布局等施政藍圖和舉(ju) 措;係統回答了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一係列重大問題,以富有曆史特點規律和強烈時代引領性的思想理念和政策主張得到普遍認同,引發廣泛共鳴。
以更具本質性、原理性的思想觀點闡明問題,在厚植黨(dang) 的理論根基、開辟新的理論境界中展示原創性貢獻
“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質。”理論的價(jia) 值,是對事物內(nei) 在本質特征的深刻揭示,是對事物之間關(guan) 係的“科學抽象”和“原理性表達”。為(wei) 什麽(me) 馬克思主義(yi) 具有科學真理性,為(wei) 什麽(me)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能長盛不衰,根本在於(yu) 它能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對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一係列基本問題做出了本質性、原理性闡發。像存在決(jue) 定意識、生產(chan) 力決(jue) 定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決(jue) 定上層建築,像群眾(zhong) 是曆史的主人、政治是經濟的集中反映、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等,一係列帶本質性、原理性的思想觀點,使得馬克思主義(yi) 曆經時代變遷始終保持著強大的思想力量和理論魅力,在引領人類探求自身解放道路中彰顯永恒價(jia) 值。
“研機析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鮮明特色,更是這一思想原創性貢獻的底蘊所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本質性、原理性思想觀點十分豐(feng) 富而厚重,貫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主題主線,涵蓋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內(nei) 政外交國防、改革發展穩定等各個(ge) 方麵,集中反映於(yu)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的“八個(ge) 明確”和“十四個(ge) 堅持”之中,也體(ti) 現在十九大之前和之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係列重要論述之中。比如,提出“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guan) 係全局的曆史性變化”“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men) 對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所處曆史階段的判斷”等,不僅(jin) 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提供了立論依據,而且是運用社會(hui) 矛盾運動理論把握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進程的帶有根本性質的新論斷;比如,提出“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最大優(you) 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黨(dang) 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等,無疑是對黨(dang) 的領導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內(nei) 在關(guan) 係的深刻揭示,進一步豐(feng) 富和拓展了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的學說;比如,提出“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新發展理念”和“我們(men) 追求的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等,實際上是確立了具有新的曆史方位和時代特征的馬克思主義(yi) 人民觀、發展觀;比如,將“三個(ge) 自信”擴展為(wei) “四個(ge) 自信”,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等,則是對文化地位和功能認識的重大突破,是對推進社會(hui) 發展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的嶄新闡發,豐(feng) 富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基本維度;比如,提出“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這場偉(wei) 大社會(hui) 革命進行好,我們(men) 黨(dang) 必須勇於(yu) 進行自我革命”等,深刻揭示了改造社會(hui) 進程中“客體(ti) ”與(yu) “主體(ti) ”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揭示了黨(dang) 在實現自身曆史使命中加強自身改造、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內(nei) 在邏輯和內(nei) 在機理;比如,提出當今世界“越來越成為(wei)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li) 的世界”等,以把握人類曆史大勢和“大同”情懷相結合的思想創見,回答了“人類向何處去”的重大命題。
“道”是“術”的遵循,“術”依“道”而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所蘊含的一係列帶本質性、原理性的思想觀點,實際上也是貫穿於(yu) 新時代黨(dang) 治國理政大政方針之中的思想靈魂和理論基石。一係列帶有本質性、原理性思想觀點的提出,使得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展現出內(nei) 在的邏輯思維力量和理論穿透力量。這一思想能激起思想共鳴、打下深刻烙印,使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根本在於(yu) 以研機析理的思想表達,揭示問題背後的因果關(guan) 係,闡明問題的內(nei) 在規律,為(wei) 人們(men) 認識和解決(jue) 問題提供了思想武器,真正起到了深耕厚植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根基的重大作用。把握了這些帶本質性、原理性的思想觀點,就能深刻理解新時代為(wei) 什麽(me) 是這樣的方向取向、而不是別的方向取向,為(wei) 什麽(me) 是這樣的政策措施、而不是別的政策措施,就能從(cong) 內(nei) 心深處增強貫徹落實黨(dang) 和國家決(jue) 策部署的主觀能動性和時代擔當感。
以更具時代感、現實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引領實踐,在指導解決(jue) 實際問題、提升執政本領中展示原創性貢獻
“哲學家們(men) 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yu) 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實踐性是它區別於(yu) 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最終要落實到怎麽(me) 用上來”。有了對社會(hui) 大勢的深刻揭示,有了新的理論境界,自然還要打通變為(wei) 現實實踐的路徑和辦法,解決(jue) 好“橋”和“船”的問題。把怎麽(me) 看同怎麽(me) 幹結合起來,把認識問題同解決(jue) 問題結合起來,構成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原創性貢獻的重要方麵。
在創造性地運用唯物辯證法、實事求是、群眾(zhong) 路線等馬克思主義(yi)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過程中,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一個(ge) 鮮明特點,就是緊跟變化了的時代和現實,在正視客觀情況、複雜矛盾、突出問題中闡明施政方略,賦予馬克思主義(yi)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新的時代內(nei) 涵和新的實踐價(jia) 值,將馬克思主義(yi) 方法論的靈活運用創造性地提升到一個(ge) 新的境界。比如,提出堅持“知行合一”和強化使命擔當,強調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黨(dang) 長期執政和風險挑戰加劇的情況下,對黨(dang) 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解決(jue) 思想行動懈怠等問題提供有力引領;提出樹立戰略思維和保持戰略定力,強調提高觀大勢、謀大事的能力,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針對的就是紛繁變化的國際國內(nei) 環境給人們(men) 思想政治上所帶來的複雜影響,目的是避免中國這樣一個(ge) 大國“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提出強化底線思維和問題導向,強調凡事從(cong) 壞處準備,努力爭(zheng) 取最好的結果,把認識和化解矛盾、發現和解決(jue) 問題作為(wei) 工作導向;提出堅持“抓鐵有痕”和一張藍圖繪到底,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發揚釘釘子精神,一茬接著一茬幹,一棒接著一棒跑,對於(yu) 各個(ge) 方麵改變不良作風、提升工作實效更具現實針對性和指導性。
跟上時代就能打開思路,貼近現實就能找到辦法。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之所以接地氣、貼人心、有溫度,可親(qin) 、可學、可用,許多“金句”“名言”成為(wei) 人們(men) 分析和闡明問題的常用語,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這一思想所蘊含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觀照時代、觀照現實、觀照人們(men) 的實際感受,真正起到了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的作用,有力提升了人們(men) 攻堅克難、化解矛盾、駕馭複雜局麵的信心決(jue) 心和能力水平,提升了人們(men) 開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氣象的信心決(jue) 心和能力水平。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使世界範圍發生有利於(yu) 馬克思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的深刻轉變,都生動體(ti) 現著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所蘊含的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實踐力量和突出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學苑論衡:深化改革開放史研究要堅持正確思維
習近平同誌指出:“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