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改革開放四十年黨的建設基本經驗

楊鳳城 發布時間:2018-07-09 12:11:00 光明網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黨(dang) 的建設經驗十分豐(feng) 富,可以從(cong) 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加以研究和總結。從(cong) 製度建設與(yu) 思想建設兩(liang) 個(ge) 維度來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yi) 。

問題導向、係統布局,推動黨(dang) 的建設與(yu) 時俱進

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的建設始終以解決(jue) 黨(dang) 內(nei) 存在的主要問題為(wei) 導向。鄧小平同誌在改革開放初期對於(yu) 什麽(me) 叫執政黨(dang) 、執政黨(dang) 的黨(dang) 員應該怎樣才算合格的發問,及對於(yu) “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強調,開啟了更嚴(yan) 格意義(yi) 上的執政黨(dang) 建設的偉(wei) 大工程,為(wei) 黨(dang) 的製度建設提供了思想資源。

市場經濟大潮湧起後,伴隨著中國社會(hui) 結構的多元化、複雜化,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ti) 高度重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方位問題,圍繞如何進一步加強黨(dang) 的階級基礎、擴大黨(dang) 的群眾(zhong) 基礎,圍繞市場經濟和全方位對外開放環境下如何提高黨(dang) 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開展了多元化的黨(dang) 的建設。進入新世紀後,麵對世情、國情、黨(dang) 情的進一步變化,即“四大考驗”“四種危險”,新的中央領導集體(ti) 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麵提高黨(dang) 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明確提出了以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wei) 主線,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製度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等五大建設同步推進的黨(dang) 建新布局。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針對管黨(dang) 治黨(dang) 寬鬆軟的現狀,針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等現狀,以抓黨(dang) 風和反腐敗為(wei) 第一著力點,以政治建設為(wei) 統領,以思想建設尤其是堅定理想信仰為(wei) 基礎,組織建設、紀律建設、製度建設全麵發力,形成了黨(dang) 的建設新布局,將黨(dang) 的建設帶入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新階段。

總之,直麵黨(dang) 建主要問題,同時將其放在黨(dang) 建全局中來看待和解決(jue) ,既有重點、又有全局,以點帶麵,推動黨(dang) 的建設整體(ti) 不斷躍上新台階,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建的重要特點和經驗之一。

科學配套、務實管用,促使製度治黨(dang) 、依規治黨(dang) 落實到位

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這是鄧小平在深刻總結新中國曆史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的重要論斷。1987年黨(dang) 的十三大報告首次要求全黨(dang) ,在黨(dang) 的建設上走出一條不搞政治運動,而靠改革和製度建設的新路子。此後,曆屆中央領導集體(ti) 均在製度建設方麵努力探索並取得重要進展。一大批黨(dang) 內(nei) 法規包括準則、條例、規定等出台,初步做到了有規可依。這和改革開放前大不相同,也就是說思想上認識到了並在實踐中開始落實。黨(dang) 的十八大以前,在製度建設方麵仍然存在著執行力或者剛性約束不足、製度規定較為(wei) 籠統、製度規定落後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問題。十八大以後,在製度治黨(dang) 、依規治黨(dang) 的理論和實踐方麵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係統推進,包括與(yu) 國家法律係統的協調;二是務實管用,增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牛欄關(guan) 貓”;三是加強剛性約束,不能讓法規、製度成為(wei) “稻草人”,嚴(yan) 防“破窗效應”等。

總之,係統配套是前提,務實管用是關(guan) 鍵,剛性約束是保障,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建關(guan) 鍵環節——製度建設的重要經驗。

思想建黨(dang) 、堅定理想信仰,永葆黨(dang) 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

堅定不移地以馬克思主義(yi) 及其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dang) ,堅定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而奮鬥,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特質,也是永葆其先進性純潔性的關(guan) 鍵。

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守對馬克思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和社會(hui) 主義(yi) 的信仰和信心,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e) 取得成功的精神動力,這已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發展曆史所證明。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誌經常強調一靠理想二靠紀律對於(yu)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的重要性,尤其多次強調理想信仰的曆史作用和現實意義(yi) 。進入新世紀後,在有關(guan) 黨(dang) 的建設的中央文件和領導人講話中,談及黨(dang) 建存在的問題時都會(hui) 把理想信仰弱化作為(wei) 首要問題提出並要求加強。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對社會(hui) 主義(yi) 和共產(chan) 主義(yi) 的信念,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

將思想建設的核心與(yu) 靈魂定位為(wei) 理想信仰,始終高揚信仰的旗幟,是十八大以來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特點,也是思想建設的突出特征。實踐證明,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wei) 黨(dang) 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dang) 牢記黨(dang) 的宗旨,挺起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脊梁,解決(jue) 好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這個(ge) “總開關(guan) ”問題,是黨(dang) 的建設又一關(guan) 鍵所在。

曆史表明,製度治黨(dang) 與(yu) 思想建黨(dang) 猶如車之兩(liang) 輪、鳥之兩(liang) 翼,二者有機結合、同向而行才能保證黨(dang) 的建設新的偉(wei) 大工程高質量地展開和持續。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黨的政治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

    檢視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演化發展史,從最初的“綱領建黨”到“理論組織上建黨”,從“思想建黨”到“製度治黨”,從“思想製度同發力”到“政治建設為統領”,突出強化以政治建設統領新時代黨的建設正成為鮮明的時代特色。[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