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中國道路中國夢)

戴榮裏 發布時間:2018-07-12 10:20:00 人民日報

脫貧攻堅是一場硬仗,越往後難度越大。隻有激發內(nei) 生動力,才能讓脫貧可持續、致富有幹勁。

在邊疆幾個(ge) 縣市調研發現,有的地方給錢、建房等物質扶貧比較多,扶誌等精神層麵的幫扶卻比較少,甚至出現貧困戶不想“摘帽”的現象。走訪一家貧困戶,全家人已經住上了由當地扶持一半、自己貸款一半建成的寬敞房屋,但當問及貸款怎麽(me) 還的問題,“靠政府”的回答令人有些驚訝。事物的發展,是內(nei) 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意味著,資金扶持、硬件設施要跟上,身心誌向也要跟上。倘若貧困群眾(zhong) 在被動扶貧中滋生出“等靠要”的想法,反而會(hui) 成為(wei) 脫貧攻堅的思想阻礙。

扶貧要扶誌。從(cong) “要我富”到“我要富”,涵養(yang) 貧困戶的內(nei) 生動力,考驗一地的扶貧策略,考察扶貧幹部的工作能力。總結當地貧困戶的致貧原因,有的缺少文化,有的沒有技術,有的思想落後,有的不會(hui) 計劃……這就意味著,除了利用政策兜底極少數貧困人群外,必須從(cong) 轉變貧困群眾(zhong) 的思想觀念入手,培養(yang) 貧困群眾(zhong) 的自信心和奮鬥能力,幫助他們(men) 克服依賴幫扶的心理,努力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發揮扶貧資金的最大效能,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實惠,也要有切身體(ti) 會(hui) 的風氣轉變。在邊寨村落走訪發現,有人將扶貧發放的豬崽擺上餐桌,有的地方因為(wei) 外來人口流動導致語言交流不便,這些文化領域、精神層麵的因素在脫貧工作中也必須納入考量。可見,資金扶持不能“撒胡椒麵”,應該在培養(yang) 貧困群眾(zhong) 文化、技術的基礎上,讓資金、技術與(yu) 項目結合,努力使致富舉(ju) 措落到實處。

扶誌必扶技。調研中,某縣擁有古樹茶園十幾萬(wan) 畝(mu) ,卻有十幾萬(wan) 貧困人口守著綠水青山,找不到金山銀山。原來,當地貧困戶缺少現代農(nong) 業(ye) 種植技術,不掌握市場信息,沒有建立銷售渠道,缺乏品牌意識。對貧困人群而言,學一技之長以傍身,比給錢給物更重要。針對貧困群眾(zhong) 的迫切需求,把扶貧資源投入到文化培訓、技術引導、營銷知識學習(xi) 上來,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內(nei) 生動力,這才能徹底改變當地的發展麵貌。

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審議《關(guan) 於(yu) 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突出問題導向,優(you) 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著力激發貧困人口內(nei) 生動力,著力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基礎等具體(ti) 要求。這意味著,各地在扶貧工作中,要認真反思以往“資金+蓋房”的單一做法,集中力量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著力解決(jue) 深度貧困地區群眾(zhong) 特殊困難,樹立脫貧光榮導向,弘揚自尊、自愛、自強精神,提高貧困群眾(zhong) 自我發展能力。如此,方能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

(作者為(wei) 雲(yun) 南省瑞麗(li) 市委常委、副市長)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