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文明屬於(yu) 政治文明,是一個(ge) 國家法治活動的製度產(chan) 物和文化結晶,凝結在人們(men) 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的思想觀念、製度體(ti) 係、文化傳(chuan) 統和行為(wei) 模式中。一個(ge) 國家的法治文明建設不能與(yu) 該國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建設脫節,而必須同步推進,不斷增強與(yu) 其他文明發展的協調性,在提升法治文明水平的同時促進其他文明建設的製度化、定型化。如果將文明劃分為(wei) 器物層麵、製度層麵和精神層麵,那麽(me) ,法治文明進步在這幾個(ge) 層麵上都會(hui) 有所體(ti) 現。改革開放40年來,法治在我國社會(hui) 生活中的地位發生了重要變化,法治成為(wei)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國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文明也獲得蓬勃發展,在器物、製度和精神三個(ge) 層麵均取得豐(feng) 碩成果。
器物層麵的法治文明體(ti) 現在法治的物質保障體(ti) 係中。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實施有賴於(yu) 足夠的物力、財力和人力支撐,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著法治文明發展水平,經濟社會(hui) 的發達程度影響著法律規範的完備程度。立法、行政、司法活動都需要充足經費,還要有足夠多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和不斷輸送法律人才的健全法學教育,這樣才能保證法治體(ti) 係公正、高效運行。物質保障越有力,法治文明的發達程度通常也越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的物質保障體(ti) 係明顯改善,政法機關(guan) 的基礎設施、辦公條件、辦案經費和工作人員收入等都有很大提高。科技發展也為(wei) 法治實施提供了大量便利,為(wei) 解決(jue) 法治實踐中的問題提供了高效便利手段。比如,執法記錄儀(yi) 的運用,提高了執法的公開透明度,讓執法監督更為(wei) 有效,使嚴(yan) 格、規範、公正和文明執法有了技術保障。法院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新媒體(ti) 技術推進智慧審判、陽光司法,促進了司法公正,提升了司法效能。可以看到,改革開放40年我國經濟社會(hui) 的巨大發展為(wei) 法治文明進步奠定了堅實物質基礎。
製度是法治文明的主要載體(ti) ,法治文明主要以製度的形式表現出來。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為(wei) 科學立法、嚴(yan) 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供了基本遵循。由於(yu) 不同國家有不同社會(hui) 結構和曆史文化傳(chuan) 統,製度層麵的法治文明在各個(ge) 國家表現出不同模式,不會(hui) 定於(yu) 一尊。在我國,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的顯著優(you) 勢。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隻有在黨(dang) 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真正實現,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hui) 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法治的領導、保障和監督作用,黨(dang) 內(nei) 法規體(ti) 係對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的突出特點。
精神層麵的法治文明反映在一個(ge) 國家的法治信仰水平上。精神層麵的法治文明沉澱於(yu) 人們(men) 的日常行為(wei) 方式和思維習(xi) 慣中,是嵌入器物和製度文明中更深層次的理念,是法治文明的精神支撐。沒有法治信仰,器物和製度層麵的法治文明也就失去了內(nei) 在發展動力。法治信仰既包括公職人員對法治的態度,如是否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手段進行決(jue) 策、治理,辦案是否堅持於(yu) 法有據;也包括公眾(zhong) 的法治觀念,如是否樹立規則意識,是否習(xi) 慣遇事找法、依法維護權利等等。增強法治信仰,除了進行法治宣傳(chuan) 教育,更重要的是貫徹實施法律,讓法律成為(wei) 社會(hui) 關(guan) 係的調節器。如果製定了很多法律而不執行,或者對自己有利的才執行、對自己不利的就繞開,那麽(me) ,法律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就會(hui) 遭到破壞,人們(men) 的法治信仰就很難建立起來。增強法治信仰,還要提升人民群眾(zhong) 在法治建設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助推法律內(nei) 化為(wei) 人們(men) 的自覺行為(wei) 和思想,形成全社會(hui) 尊法守法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已進入新時代。在改革開放40年法治發展成就基礎上,我們(men) 要繼續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培育更加先進的法治文明,在全麵依法治國的道路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建成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適應的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強國。
(作者為(wei)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hui) 法理學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大家手筆:為信息化法治建設作出學術貢獻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方興未艾。中國要強盛、民族要複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在這個過程中,法治不能缺位,要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法治保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