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在浙江嘉興(xing) 南湖的一條遊船上勝利閉幕,莊嚴(yan) 宣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誕生。這條遊船因而獲得了一個(ge) 永載中國革命史冊(ce) 的名字——紅船。從(cong) 此,紅船承載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與(yu) 使命,揚帆起航,引領中華民族走上偉(wei) 大複興(xing) 之路。
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在《光明日報》發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文章,提出和闡釋了“紅船精神”的深刻內(nei) 涵,首次將“紅船精神”明確為(wei) 中國革命精神之源。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站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的曆史起點,回望從(cong) 紅船起航一路劈波斬浪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展望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明前景,要承擔起新時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責任與(yu) 使命,就必須從(cong) “紅船精神”中找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精神根脈和動力之源。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創新動力
“‘紅船精神’是激勵我們(men) 把握發展這一時代主題和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第一要務,大膽探索、創新創業(ye) 的強大思想武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闡釋“紅船精神”時就明確指出,“‘紅船精神’昭示我們(men) ,在社會(hui) 發展的進程中,我們(men) 不能因循守舊,刻舟求劍,必須勇立潮頭,敢為(wei) 人先,以創新的精神永葆黨(dang) 的生機和活力。”從(cong) 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義(yi) 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使命,而“開天辟地、敢為(wei) 人先”正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時俱進,開拓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進程,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e) 不斷開創新局麵的精神動力。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敢為(wei) 人先、勇於(yu) 創新的精神成功探索出一條正確革命道路,領導中國人民建立新民主主義(yi) 的嶄新中國。近代以來,在西方殖民者的堅船利炮下,中國陷入內(nei) 憂外患的悲慘境地。隨之興(xing) 起的,是中國社會(hui) 各階層為(wei) 救亡圖存而進行的不屈鬥爭(zheng) 與(yu) 艱難探索。中國社會(hui) 各階級都從(cong) 自己的立場出發,進行過各種各樣的嚐試,均以失敗告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為(wei) 我們(men) 送來了馬克思主義(yi) 。1921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南湖的紅船上誕生了,中國革命的曆史從(cong) 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開天辟地的膽識和敢為(wei) 人先的勇氣,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將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革命的具體(ti) 實際相結合,探索出一條以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經過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cong) 幾千年封建專(zhuan) 製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wei) 大飛躍。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敢為(wei) 人先、勇於(yu) 創新的精神確立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新中國成立後,麵對的是“一窮二白”的落後麵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發揚敢為(wei) 人先的首創精神,領導人民建立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這一根本政治製度,逐步建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等基本政治製度,在探索中確立了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製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曆史上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建設了獨立的較為(wei) 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和國民經濟體(ti) 係,極大提升了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話語權,為(wei) 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製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wei) 大飛躍。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敢為(wei) 人先、勇於(yu) 創新的精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新的偉(wei) 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ti) 製障礙,不懈奮鬥,推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前所未有的提升,成功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導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以嶄新姿態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政治定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紅船精神’昭示我們(men)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麵對我們(men) 的基本國情和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使命,沒有堅定的理想和必勝的信念,沒有不畏艱辛、勵精圖治的精神狀態和艱苦奮鬥、頑強拚搏的作風,就難以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難以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和挑戰。”從(cong) 紅船起航到井岡(gang) 山、延安、西柏坡,一直到今天走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始終堅持將共產(chan) 主義(yi) 作為(wei) 遠大理想,以極大的政治定力堅持走自己的路,引領中華民族走上了民族複興(xing) 的康莊大道,使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ju) 起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
不忘建黨(dang) 初心,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作為(wei) 自己的指導思想不動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指導下,樹立起共產(chan) 主義(yi) 崇高理想和解放全人類的遠大追求,不怕犧牲,敢於(yu) 奮鬥,求民族複興(xing) ,謀人民幸福,成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唯一的領導力量。正如毛澤東(dong) 同誌所說,我們(men) 黨(dang) 嚐盡了艱難困苦,轟轟烈烈,英勇奮鬥。從(cong) 古以來,中國沒有一個(ge) 集團,像共產(chan) 黨(dang) 一樣,不惜犧牲一切,犧牲多少人,幹這樣的大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之所以能夠保持這樣的奮鬥精神,根本就在於(yu) 不忘建黨(dang) 初心,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思想、堅持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不動搖。
牢記使命擔當,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不動搖。曆史表明,時代在變,麵對的困難也各不相同,但不變的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如一的使命感與(yu) 堅強的政治定力。善於(yu) 把馬克思主義(yi) 同中國革命具體(ti) 實踐相結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保持先進性的根本原因。事實證明,隻有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
高揚旗幟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堅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不動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實踐證明,馬克思主義(yi) 的命運早已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命運、中國人民的命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在一起,它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檢驗,它的人民性和實踐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貫徹,它的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了充分彰顯”“理論的生命力在於(yu) 不斷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yi) 不斷發展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神聖職責”。正是既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又發展馬克思主義(yi) ,把馬克思主義(yi) 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賦予馬克思主義(yi) 與(yu) 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和實踐品格,才使得馬克思主義(yi) 不斷煥發出勃勃生機。
在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偉(wei) 大鬥爭(zheng) 、建設偉(wei) 大工程、推進偉(wei) 大事業(ye) 、實現偉(wei) 大夢想,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曆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曆史變革,形成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yi) 、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不僅(jin) 捍衛了馬克思主義(yi) 的真理力量和科學的力量,更彰顯了馬克思主義(yi) 強大的生命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從(cong) 成立之日起就一以貫之地高揚馬克思主義(yi) 旗幟的政治品格和堅定信念。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強大思想武器,標誌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從(cong) 紅船奠定初心、確立使命曆經近百年的不懈奮鬥和艱辛探索,對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依靠人民創造偉(wei) 業(ye) 的磅礴之力
“‘紅船精神’是鞭策我們(men) 牢記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本質要求和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求真務實、一心為(wei) 民的強大道德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依水行舟,忠誠為(wei) 民,成為(wei) 貫穿中國革命和建設全過程的一條紅線,也是‘紅船精神’的本質所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堅持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踐行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貫徹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一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就是一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奮鬥史,更是一部依靠人民力量創造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鬥爭(zheng) 曆史。
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功凝聚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走上民族複興(xing) 之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之前,中國社會(hui) 各階級救亡圖存的努力之所以失敗,有兩(liang) 個(ge) 主要的原因:第一,沒有認清革命的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第二,沒有廣泛地發動群眾(zhong) ,特別是沒有深入到下層的工農(nong) 群眾(zhong) 中去,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zhong) 運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經成立,即製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開展工農(nong) 群眾(zhong) 運動,中國革命很快展現出了嶄新局麵。曆史已經證明,在近代中國所有政治力量中,隻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既具備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求解放的堅定目標,又有足夠能力調動起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的磅礴之力,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充滿艱辛但前途光明的民族複興(xing) 之路。
忠實代表中華民族和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核心地位成為(wei) 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創立之日起,就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奉行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黨(dang) 必須牢記,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men) 黨(dang) 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黨(dang) 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wei) 最高標準。我們(men) 要堅持把人民群眾(zhong) 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cong) 人民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事情做起,從(cong) 讓人民群眾(zhong) 滿意的事情做起,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從(cong) 領導人民挽救民族危亡,到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再到領導人民走進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秉持立黨(dang) 為(wei) 公、忠誠為(wei) 民的奉獻精神,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自己的奮鬥目標,成功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了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康莊大道,帶領中國人民又一次邁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曆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本質的特征,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紅船起航、一路前行一再證明了的曆史性結論。
“紅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紅船精神”永遠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走向未來的精神之源,永遠是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動力之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曆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黨(dang) 的十九大已經為(wei) 我們(men) 擘畫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隻要我們(men) 緊密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聚合起十三億(yi) 多中國人民的磅礴之力,中華民族必將迎來偉(wei) 大複興(xing) 。
(作者:趙耀宏,係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副院長、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弘揚“紅船精神”書寫時代答卷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也是一個政黨凝聚人心的旗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