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政策溝通: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

李青燕 發布時間:2018-08-21 11:07:00 光明網

作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的“五通”之首,政策溝通是中國與(yu) “一帶一路”相關(guan) 國家開展各領域務實合作的前提與(yu) 保障,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頂層設計與(yu) 政策支持。五年來,在中國與(yu) 相關(guan) 國家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豐(feng) 碩成果,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si) 路精神”與(yu) “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始終貫徹於(yu) 國與(yu) 國之間的政策溝通實踐。通過進一步夯實政策溝通的政治基礎,不斷拓展政策溝通的領域和渠道,中國與(yu) 沿線各國將攜手共進、合作共贏,把“一帶一路”建設成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之路。

當今世界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體(ti) 係和國際秩序麵臨(lin) 深度調整。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革命既給人類社會(hui) 帶來新的機遇,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國際形勢中不穩定、不確定、不可預測的因素在增多,貿易保護主義(yi) 、孤立主義(yi) 、民粹主義(yi) 等反全球化思潮湧動。但同時我們(men) 應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態勢不會(hui) 改變,經濟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轉,和平與(yu) 發展仍是時代主題。世界各國特別是新興(xing) 市場國家與(yu) 發展中國家對和平、發展與(yu) 繁榮的向往和追求與(yu) 日俱增,實現美好願景需要各國人民攜手共同因應新形勢帶來的機遇與(yu) 挑戰。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為(wei) 因應大變局提出的中國方案、貢獻的中國智慧,是一條共贏共享發展之道,將造福人民、惠及世界,因而得到了國際社會(hui) 廣泛支持。中國已與(yu) 100多個(ge) 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生根,發展戰略對接形成勢頭,各國政策協調日益增強,沿線民眾(zhong) 不斷從(cong) 合作中獲得實惠。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亦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ya) 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ju) 辦,來自140多個(ge) 國家和80多個(ge) 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代表與(yu) 會(hui) ,盛況空前。世界主要經濟體(ti) 和“一帶一路”相關(guan) 國家在此論壇上就“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進行了充分的政策溝通,凝聚了發展共識,對接了發展戰略,明確了發展方向,簽署了一批合作協議與(yu) 行動計劃,形成了5大類279項成果,為(wei) 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勾畫出宏偉(wei) 藍圖。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舉(ju) 措,也是今後一段時期對外開放的工作重點。如何讓“一帶一路”走深走實、行穩致遠,關(guan) 鍵在於(yu) 深化政治互信,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協調具體(ti) 項目合作等,以不斷夯實“一帶一路”建設的政治基礎和政策保障。

深化政治互信。共建“一帶一路”關(guan) 係到沿線國家發展大計,需要將國家間良好的信任作為(wei) 前提和基礎。否則,在“一帶一路”合作協議簽署之初便可能顧慮重重,涉及大型合作項目時更將舉(ju) 步維艱。互信的建立非一日之功,既受國際和地區形勢變化影響,又與(yu) 國家間的曆史交往和現實利益息息相關(guan) 。“一帶一路”建設是長期過程,其中難免麵臨(lin) 不解、誤會(hui) 或猜疑。中國應有大國的定力與(yu) 魅力,牢牢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不走地緣博弈的老套路,致力於(yu) 開創合作共贏新模式,必會(hui) 贏得相關(guan) 國家及國際社會(hui) 的擁護與(yu) 支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隨著“一帶一路”帶給相關(guan) 國家人民實實在在的利益,政治互信將根植於(yu) 中國與(yu) 相關(guan) 各國之間,並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可持續推進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當前形勢下,深化政治互信可在以下三個(ge) 方麵著力:一是發揮高層引領作用,以靈活務實的方式,增信釋疑,凝聚共識,打開雙贏多贏共贏合作新局麵。二是利用雙、多邊渠道和平台,闡釋中方立場,傾(qing) 聽對方訴求,尋求最大公約數,探討共商共建共享新路徑。三是秉持正確義(yi) 利觀,以義(yi) 為(wei) 先,義(yi) 利兼顧,處理好中國利益與(yu) 沿線國家利益關(guan) 係,把握好短期利益與(yu) 長期利益關(guan) 係,深化利益交融,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

加強發展戰略對接。在充分尊重和理解“一帶一路”相關(guan) 國家發展水平、資源稟賦、政治體(ti) 製、宗教文化等差異基礎上,聚焦發展、求同存異、擴大共識,與(yu) 相關(guan) 國家或區域組織加強發展戰略和區域規劃的全麵深入對接。其中,既有中國與(yu) “一帶一路”相關(guan) 國家的“雙邊對接”,如“一帶一路”倡議與(yu) 歐盟的“歐洲投資計劃”、俄羅斯的“歐亞(ya) 經濟聯盟”、蒙古國的“草原之路”、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巴基斯坦的“願景2025”、印度尼西亞(ya) 的“全球海洋支點”、越南的“兩(liang) 廊一圈”、柬埔寨的“四角”戰略、波蘭(lan) 的“琥珀之路”等;也包括“一帶一路”倡議與(yu) 多邊合作機製的“多邊對接”,如“一帶一路”倡議與(yu) 亞(ya) 太經合組織、東(dong) 盟“10+1”、非盟、上合組織、大湄公河次區域(GMS)經濟合作、中亞(ya) 區域經濟合作(CAREC)等。通過建立適當的合作平台與(yu) 長效機製,共同製定時間表與(yu) 路線圖,實現利益深度融合,不斷達成合作新共識。伴隨“一帶一路”朋友圈的不斷拓展,還應注意深耕重點國家與(yu) 廣交朋友的平衡,做到點麵結合,以點帶麵,以線串點,穩中求進。

協調具體(ti) 項目合作。“一帶一路”倡議最終需要通過基礎設施、經貿、金融和人文等各領域的具體(ti) 項目實施來落實。同時,具體(ti) 項目的開工建設尤其是大型標誌性項目落地,不光是政策溝通的直接成果,其進度成效也將影響兩(liang) 國關(guan) 係發展。具體(ti) 項目合作雖是政策溝通的微觀層麵,亦應下大力氣與(yu) 各利益攸關(guan) 方進行全麵細致的溝通協商,以應對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分歧。除了發揮政府間作用,為(wei) 項目合作創造必要條件,項目落地國的議會(hui) 、地方政府、企業(ye) 的作用也不容忽視。中國可與(yu) 相關(guan) 國家構建多層次政策溝通機製,拓展交流渠道,打通上下脈絡,吸納良智良策,共同為(wei) 項目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