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大家手筆:馬克思主義世界曆史思想的新發展

魯品越 發布時間:2018-08-28 08:44:00 人民日報

早在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方式的考察,以驚人的洞察力揭示出民族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的趨勢。他們(men) 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yu) 日益完善的生產(chan) 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曆史也就越是成為(wei) 世界曆史。”100多年來,世界越來越成為(wei) 開放的世界,每個(ge) 民族和每個(ge) 國家越來越成為(wei) 整個(ge) 世界的不可分離的一部分。今天,世界日益成為(wei)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曆史和現實不斷證明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曆史思想的科學性。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注重將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曆史思想與(yu) 中國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推動這一思想不斷發展,並為(wei) 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科學思想武器。毛澤東(dong) 同誌指出:“‘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這一正確的命題,是在1924年至1927年的中國第一次大革命時期提出了的。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提出,而為(wei) 當時一切參加反帝反封建鬥爭(zheng) 的人們(men) 所讚成的。”鄧小平同誌指出:“社會(hui) 主義(yi) 要贏得與(yu) 資本主義(yi) 相比較的優(you) 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hui) 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同誌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思想。這一思想站在世界曆史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為(wei) 人類和平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曆史思想的豐(feng) 富和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思想繼承了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曆史思想的價(jia) 值立場,即以人民為(wei) 中心,關(guan) 切當代世界各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新特征與(yu) 新聯係,追求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從(cong) 而站在當今時代的道義(yi) 製高點上。習(xi) 近平同誌指出,“今天,人類交往的世界性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深入、更廣泛,各國相互聯係和彼此依存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頻繁、更緊密”。覆蓋全球的互聯網係統、國際產(chan) 業(ye) 鏈和金融鏈將各國人民的利益深度融合在一起。因此,單靠某個(ge) 國家或某些國家的力量無法應對人類麵臨(lin) 的各種挑戰,世界各國應當攜起手來,在追求本國利益的同時兼顧別國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兼顧別國發展。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主張各國之間通過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合作來建立新型國際關(guan) 係。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思想所體(ti) 現的開闊視野、高遠格局、人民情懷,與(yu) 那種一味強調本國利益優(you) 先甚至通過攫取他國利益謀求自身發展的強權政治、零和博弈思維形成鮮明對照。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唯物史觀與(yu) 世界曆史思想,實事求是地分析並揭示了當今世界曆史進程的新特征、新規律和新趨勢,為(wei) 應對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問題提供解決(jue) 方案,從(cong) 而站在當今時代的真理製高點上。當今國際社會(hui) 麵臨(lin) 深刻的內(nei) 在矛盾:一方麵,地區一體(ti) 化和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各國人民都希望繼續從(cong) 這一進程中受益;另一方麵,經濟全球化帶來一些負麵影響,出現發展不均衡、不可持續等問題,一些國家逆潮流而動,貿易保護主義(yi) 、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頭。然而,造成世界重大問題的根源不是經濟全球化,而是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後、全球發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沒有得到有效解決(jue)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思想主張堅持創新驅動為(wei) 全球經濟增添動力,變革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使之更加公正合理,堅持合作共贏實現發展成果共享,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這一思想把握住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曆史思想的精髓要義(yi) ,對當今世界發展趨勢作出實事求是的判斷,因而其提出的解決(jue) 方案能夠切中肯綮,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

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思想將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曆史思想的理論邏輯與(yu) 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實踐邏輯結合起來,尊重各國、各民族之間的差異,用合作共贏的方式解決(jue) 矛盾與(yu) 衝(chong) 突,必將更好增進人類福祉,促進人類社會(hui) 實現共同發展、持續繁榮、長治久安。

(作者為(wei) 上海財經大學資深教授、上海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