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高度關(guan) 注遙遠的東(dong) 方文明古國——中國。馬克思關(guan) 於(yu) 中國的重要論述涉及中國曆史與(yu) 文化、19世紀中國的社會(hui) 性質、鴉片戰爭(zheng) 的起因、中國爭(zheng) 取民族解放道路的走向等方麵,形成了關(guan) 於(yu) 中國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的中國觀是馬克思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尤其是東(dong) 方社會(hui) 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jin) 體(ti) 現了馬克思主義(yi) 強大的洞察力和解釋力,而且豐(feng) 富了馬克思關(guan) 於(yu) 資本主義(yi) 向社會(hui) 主義(yi) 過渡的理論。如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曆史性飛躍,但中國麵對的挑戰、風險和矛盾也是前所未有的。重溫馬克思的中國觀,其根本立場、主要方法和科學判斷仍然閃爍著真理的光輝,為(wei) 我們(men) 今天應對挑戰、抵禦風險、化解矛盾帶來啟示。
曆史向世界曆史轉變是馬克思唯物史觀所揭示的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規律和必然趨勢。馬克思從(cong) 世界曆史整體(ti) 與(yu) 部分的互動關(guan) 係中,分析不同民族和國家的發展態勢,深刻指出近代中國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閉關(guan) 自守,導致落後於(yu) 世界發展大潮。馬克思又指出,世界聯成一體(ti) 的方式存在正義(yi) 與(yu) 非正義(yi) 之分,並揭露、譴責了帝國主義(yi) 的侵略言行。如今,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關(guan) 係愈益緊密,世界日益成為(wei)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世界曆史的思想得到印證。正如習(xi) 近平同誌指出的:“一體(ti) 化的世界就在那兒(er) ,誰拒絕這個(ge) 世界,這個(ge) 世界也會(hui) 拒絕他。”今天的中國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世界大勢,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guan) 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致力於(yu) 與(yu) 各國人民共同建設美好世界。
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與(yu) 上層建築的辯證關(guan) 係理論是馬克思解釋社會(hui) 發展運動的核心理論。基於(yu) 此,馬克思深入分析了當時中國社會(hui) 發展變革的滯後性,認為(wei) 小農(nong) 業(ye) 與(yu) 家庭手工業(ye) 相結合而存在的社會(hui) 經濟結構,阻礙著中國社會(hui) 發展進步。但是,當時的清王朝不願、也無力推動社會(hui) 變革。如今,中國已經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我們(men) 黨(dang) 深刻把握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與(yu) 上層建築的辯證關(guan) 係,提出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全麵深化變革,自覺調整生產(chan) 關(guan) 係以激發生產(chan) 力發展活力,自覺完善上層建築以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更加符合規律地向前發展。
馬克思揭示了人類社會(hui) 最終走向共產(chan) 主義(yi) 的必然趨勢。對於(yu) 中國社會(hui) 的發展走向,馬克思、恩格斯科學預見了“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的出現,並將未來的中國命名為(wei) “中華共和國”。馬克思還指出了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國社會(hui) 向社會(hui) 主義(yi) 過渡的特殊性。這體(ti) 現了馬克思將曆史發展方向的必然性與(yu) 發展道路的多樣性有機結合的辯證思想,為(wei) 各國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這一判斷的科學性。當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麵對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我們(men) 要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引下,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努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勝利。
(作者為(wei) 雲(yun) 南大學《思想戰線》編輯部副教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