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了實現人類自由解放的理想社會(hui) ,一百多年以來,無數共產(chan) 黨(dang) 人進行了不懈奮鬥和艱辛探索。但是,由於(yu) 曆史的局限性,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仍有三個(ge) 未解之謎:“兩(liang) 個(ge) 決(jue) 不會(hui) ”“重新建立個(ge) 人所有製”以及什麽(me) 是共產(chan) 主義(yi) 高度發達的生產(chan) 力。智能革命的爆發,為(wei) 解開這三個(ge) 未解之謎提供了新視角、新材料和新條件,推開了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嶄新大門。
一、智能革命將使資本主義(yi) 全部生產(chan) 力發揮出來,新的更高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物質存在條件逐漸成熟。智能革命是以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為(wei) 主要標誌,以智能機器取代傳(chuan) 統機器,以智能機器大生產(chan) 取代傳(chuan) 統機器大生產(chan) 的一場生產(chan) 與(yu) 科技的革命。智能革命也是人類曆史上與(yu) 農(nong) 業(ye) 革命、工業(ye) 革命同等意義(yi) 的革命,將從(cong) 根本上重新塑造人類社會(hui) 的麵貌。智能機器是指人工智能和互聯網與(yu) 機器相融合產(chan) 生的能夠不斷取代人的體(ti) 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新型生產(chan) 工具。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無論哪一個(ge) 社會(hui) 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chan) 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jue) 不會(hui) 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hui) 的胎胞裏成熟以前,是決(jue) 不會(hui) 出現的。正如當封建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發展到利用人力、畜力或自然力驅動手工機器的手工工場階段時,封建社會(hui) 的生產(chan) 力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所容納的全部生產(chan) 力發揮出來了。因為(wei) 在新的劃時代的生產(chan) 工具和驅動力出現之前,這已經是建立在手工工具基礎之上的生產(chan) 力發展的極致。如果沒有蒸汽機的發明,沒有機器大工業(ye) 的發展,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是不會(hui) 出現的。因此,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成熟的物質存在條件是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機器大工業(ye) 的產(chan) 生和發展。如今,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力也逐漸到達了全部發揮出來的節點,新的更高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物質存在條件開始形成並逐漸走向成熟。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力全部發揮出來的標誌是以石化能源、水能為(wei) 主要驅動力來源的傳(chuan) 統機器推動生產(chan) 力的發展逐漸走到極致,在這個(ge) 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無法進一步推動生產(chan) 力產(chan) 生質的變化。而同時,新的生產(chan) 工具和新型能源正在產(chan) 生,逐漸取代傳(chuan) 統的生產(chan) 工具和能源,促使生產(chan) 力由量變發展到質變。這個(ge) 新的劃時代的生產(chan) 工具就是智能機器,新型的能源就是正在逐漸發展的“人造太陽”即可控核聚變等清潔能源。因此,資本主義(yi) 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chan) 力是建立在傳(chuan) 統能源驅動的傳(chuan) 統機器自動化大生產(chan) 基礎之上的生產(chan) 力。當智能機器出現和廣泛使用後,尤其在新型能源的助推下,智能機器大生產(chan) 將取代傳(chuan) 統的機器大生產(chan) ,新的更高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的物質存在條件也將在資本主義(yi) 的胎胞裏成熟,資本主義(yi) 及其生產(chan) 關(guan) 係將逐漸走到曆史的終點。
二、智能革命將為(wei) 在新型生產(chan) 資料共同占有基礎之上的新型所有製的產(chan) 生發展開辟道路。比資本主義(yi) 生產(chan) 關(guan) 係更高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如何在舊社會(hui) 的胎胞裏成熟?即新型所有製是如何產(chan) 生發展的?這就需要解開馬克思主義(yi) 的第二個(ge) 未解之謎,即馬克思所說的“重新建立個(ge) 人所有製”。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提出,“在協作和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chan) 的生產(chan) 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ge) 人所有製。”究竟如何重新建立個(ge) 人所有製,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界曆來眾(zhong) 說紛紜。因此,這個(ge) 未解之謎又被稱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的“曆史之謎”“哥德巴赫猜想”。隨著智能革命的爆發,新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正在逐漸萌芽發展,為(wei) 這個(ge) 問題的解決(jue) 提供了可能。智能機器的出現和廣泛應用,將使物質資料的生產(chan) 完全由智能機器承擔起來,勞動者不再直接操作機器或現場指揮機器進行生產(chan) ,而是通過創新生產(chan) 工具、創新組織形式、創新勞動對象來更高效地獲取生存資料和發展資料。即勞動者直接的勞動對象不再是物質形態的生產(chan) 資料,而是信息、數據、知識等無形的生產(chan) 資料。這種新型生產(chan) 資料正在取代傳(chuan) 統的物質形態的生產(chan) 資料諸如土地、礦產(chan) 、廠房、設備在生產(chan) 中的地位和作用。勞動者的生產(chan) 過程主要是對新型生產(chan) 資料的“加工”“創新”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知識的生產(chan) 、分配、消費的過程,知識的生產(chan) 將決(jue) 定物質財富的生產(chan) 。這些新型生產(chan) 資料的特點是既能為(wei) 個(ge) 人所有,也能為(wei) 社會(hui) 公有,公有的程度越高,對社會(hui) 的發展越有利。因此,建立在新型生產(chan) 資料共享基礎上的新型公有製成為(wei) 可能。而勞動者憑借著新型生產(chan) 資料和個(ge) 人的結合,實現了對自身勞動的占有,從(cong) 而使馬克思所說的“重新建立個(ge) 人所有製”成為(wei) 可能。隨著新所有製的建立,“利他、自由、平等、獨立、協作、互助、共享”等新型夥(huo) 伴式生產(chan) 關(guan) 係將逐漸發展起來。雖然現實中這種新型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還處在萌芽階段,但這個(ge) 發展趨勢已經在實踐中初露端倪。
三、智能革命將逐漸創造實現共產(chan) 主義(yi) 的生產(chan) 力條件。通過上述分析,第三個(ge) 未解之謎即什麽(me) 是共產(chan) 主義(yi) 的生產(chan) 力條件就呼之欲出了。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指出,“手推磨產(chan) 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hui) ,蒸汽磨產(chan) 生的是工業(ye) 資本家的社會(hui) 。”繼續從(cong) 曆史的源頭考察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我們(men) 可以看到,如果沒有青銅器、鐵器工具的出現,人類社會(hui) 無法從(cong) 原始社會(hui) 向奴隸社會(hui) 和封建社會(hui) 發展。以石頭和棍棒為(wei) 生產(chan) 工具的生產(chan) 力,隻能支撐原始部落類型的社會(hui) 形態。馬克思的生產(chan) 力理論告訴我們(men) ,沒有劃時代的生產(chan) 工具的產(chan) 生發展,新的社會(hui) 形態無法最終確立。按照馬克思的生產(chan) 力理論:劃時代的生產(chan) 工具催生新的生產(chan) 方式,新的生產(chan) 方式催生新的所有製關(guan) 係的出現和發展。隨之而來的是新的勞動方式、新的消費方式、新的分配方式、新的價(jia) 值取向、新的勞動階級、新的製度安排,整個(ge) 人類社會(hui) 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都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新的社會(hui) 形態出現了。正如機器使資本主義(yi) 的生產(chan) 方式產(chan) 生發展,促使資本主義(yi) 最終確立那樣,智能機器也將催生新的生產(chan) 方式,使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發生根本變化,共產(chan) 主義(yi) 也將獲得最終確立。因此,實現共產(chan) 主義(yi) 的生產(chan) 力條件是智能機器的出現和廣泛使用,智能機器大生產(chan) 取代傳(chuan) 統的機器大生產(chan) 。
智能革命已經撲麵而來,其深度和廣度甚至超過農(nong) 業(ye) 革命和工業(ye) 革命,將從(cong) 根本上重新塑造人類社會(hui) 的麵貌。智能革命推開了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嶄新大門,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廣闊天地,這是一個(ge) 可以大有作為(wei) 的全新領域。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工作者不能也不應在這場革命中缺席。我們(men) 應該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實踐基礎上創新的要求,在人類最新實踐成果的基礎上大膽探索,積極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y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人民時評:深度開發,激活人工智能潛能
人工智能是接地氣的科技力量,麵向需求、麵向數字經濟、麵向高質量發展,才能更好激發正能量。[詳細] -
大家手筆:司法人工智能尚需實踐探索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我國司法領域得到快速應用。[詳細] -
大家手筆:司法人工智能尚需實踐探索
近年來,人工智能在我國司法領域得到快速應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