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理論 > 資訊

“和合”理念可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

發布時間:2018-11-08 16:03:00 光明網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guan) 注“和合”理念、職業(ye) 教育、創新型國家、民企流動性困難、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yu) 討論。

【陳秉公:“和合”理念可為(wei) 世界提供中國智慧】

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陳秉公認為(wei) ,“和合”理念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一個(ge) 重要標識,具有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對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有著重要影響。“和合”理念強調世界是人與(yu) 萬(wan) 物的一體(ti) 性存在,“和合”是變化之源、運動之力、發展之本、生長之根。首先,“和合”體(ti) 現為(wei)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內(nei) 含著一種相互聯係而非孤立片麵看待世界的視角,這讓中國人很早就產(chan) 生了“天下”的觀念,視天下為(wei) 一體(ti) 。其次,“和合”強調和而不同的社會(hui) 觀。麵對社會(hui) 不同,隻有在承認和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尋求最大公約數、凝聚最大共識,社會(hui) 才能真正實現和諧有序。最後,在調適具體(ti) 的人與(yu) 人關(guan) 係上,“和合”理念表現為(wei) 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其核心是“仁”。從(cong) 宇宙觀、國際觀到社會(hui) 觀、道德觀,中華民族對“和合”理念的認知和踐行一以貫之。吸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把握當代中國與(yu) 當今世界的發展實際,我們(men) 就可以為(wei) 解決(jue) 人類共同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摘編自《人民日報》

【歐曉理:深化產(chan) 教融合為(wei) 新時代經濟發展提供新選擇】

國家發改委社會(hui) 發展司司長歐曉理指出,深化產(chan) 教融合是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明確的,也是這次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的重大改革任務,為(wei) 當前加快推進職業(ye) 教育改革發展,進而構建現代化教育體(ti) 係,支撐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明確了發展方向。職業(ye) 教育是關(guan) 鍵,體(ti) 現教育現代化的實度。實現教育現代化,一方麵,是職業(ye) 教育所處曆史發展新階段的需要。另一方麵,是建設教育強國和現代化教育體(ti) 係的迫切需要。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深化產(chan) 教融合改革,不光是著力推進教育改革,更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關(guan) 鍵一招。事實證明,深化產(chan) 教融合,統籌推進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人才發展,為(wei) 新時代中西部開發開放提供了一個(ge) 新的改革選項。

摘編自《光明日報》

【秦健、周遠方:努力補齊短板,建設創新型國家】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秦健、周遠方認為(wei) ,目前在創新的主體(ti) 、載體(ti) 、人才、機製等方麵還存在一些短板,製約著創新驅動發展的速度和效率,必須在以下方麵下大力氣尋求突破。第一,應該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推進產(chan) 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強源頭創新,提升高校和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增加源頭供給,促進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第二,著力構建區域創新載體(ti) 。大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大力推進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區創新發展;加快創新型研發平台構建,夯實創新發展的基礎支撐。第三,著力打造創新人才高地。加大引才借智的力度,加強智庫建設;提升教育對外開放水平,完善育才鏈條;創新人才評價(jia) 機製,激發創新人才活力。第四,著力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健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機製,並構建以市場為(wei) 導向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製。

摘編自《經濟日報》

【王靜文:優(you) 化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機製,紓解民企流動性困難】

王靜文認為(wei) ,當前市場廣義(yi) 流動性並不缺乏,但企業(ye) 尤其是民營企業(ye) 和小微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融資難問題卻愈發嚴(yan) 峻,其症結在於(yu) 貨幣政策的傳(chuan) 導機製出現一些問題,流動性淤積在貨幣市場而未注入實體(ti) 經濟,寬貨幣難以轉化為(wei) 寬信用。而這又與(yu) 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下降有關(guan) 。必須認識到,隻要企業(ye) 的資金鏈不斷裂,並能夠正常運轉起來,其他問題都有解決(jue) 的可能。當前,由監管層出麵,對金融市場的非理性預期和行為(wei) 進行引導正當其時。央行於(yu) 上半年來多次為(wei) 民企紓困的政策都集中在了融資債(zhai) 券領域。這是因為(wei) ,債(zhai) 券市場具有透明度高、預期引導強等特點,可進一步向市場清晰傳(chuan) 遞國家支持民營企業(ye) 發展和融資的政策信號,可以阻斷民營企業(ye) 股、債(zhai) 、貸信用收縮相互傳(chuan) 染,進而帶動金融體(ti) 係對民營企業(ye) 融資的整體(ti) 修複。下一步,預計政府將繼續致力於(yu) 降低民營和小微企業(ye) 的稅費成本,金融機構則會(hui) 加大信貸傾(qing) 斜力度,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發展環境將會(hui) 進一步改善。

摘編自《經濟參考報》

【羅培新:高質量司法讓自貿試驗區建設提速】

上海市人民政府法製辦公室副主任羅培新指出,建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要堅持製度創新,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加強改革係統集成,把自貿試驗區建設成為(wei) 投資貿易自由、規則開放透明、監管公平高效、營商環境便利的自由貿易園區,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製度創新的過程,就是權利確認與(yu) 保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法院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上海法院為(wei) 服務保障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而探索推出的許多創新機製和做法,已經通過了實踐和時間的檢驗,可以成為(wei) 司法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自貿試驗區雖然是相對固定的區域,但市場本身是高度開放和流動的。這也就意味著,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建設並非自貿試驗區所在地法院的“一家之事”,而是需要各地區、各層級法院一體(ti) 承擔的“共同事業(ye) ”。這使得司法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的“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得以在更大的範圍內(nei) 有效運用。當前,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入了新階段。我們(men) 期待司法機關(guan) 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更好地服務保障自貿試驗區建設改革發展大局。

摘編自《人民法院報》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