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打撈工業“遺珠”,點亮城市生活

發布時間: 2024-06-14 10:46:00 來源: 光明日報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期間,一係列有關(guan) 文化遺存保護與(yu) 利用的活動相繼開展。近日,北京等地發布了一批工業(ye) 遺產(chan) 名單,為(wei) 推進工業(ye) 遺產(chan) 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作為(wei) 能夠留住集體(ti) 記憶、增強文化認同、改善公共空間、推動創意產(chan) 業(ye) 與(yu) 城市發展的工業(ye) 文明“遺珠”,工業(ye) 遺產(chan) 的保護與(yu) 發展經曆了漸進式的探索過程。如何盤活這些資源,實現以文潤城、以文惠民,讓工業(ye) 遺產(chan) 點亮城市發展新圖景,成為(wei) 備受業(ye) 界關(guan) 注的話題。

  後工業(ye) 化時代,我國麵臨(lin) 工業(ye) 轉型升級的諸多挑戰。為(wei) 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原有工業(ye) 用地成為(wei) 盤活存量的重要發力點。隨著世界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力度不斷加大,我國工業(ye) 遺產(chan) 文化價(jia) 值也逐漸得到重視,工業(ye) 遺產(chan) 成為(wei) 新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對象。自2006年在中國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論壇上通過《無錫建議——注重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的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以來,工業(ye) 遺產(chan) 研究和實踐加速推進,多部門也都發布了相關(guan) 文件,為(wei) 工業(ye) 遺產(chan) 保護與(yu) 利用提供堅實的政策支撐。

  實際上,工業(ye) 遺產(chan) 改造與(yu) 保護的探索也是一段融入城市發展的曆程。工業(ye) 遺產(chan) 改造的規模一般是從(cong) 單體(ti) 到街區再到城市,大眾(zhong) 對工業(ye) 遺產(chan) 價(jia) 值的認識程度逐漸加深與(yu) 拓展。如20世紀90年代,上海對蘇州河邊的倉(cang) 庫進行改造,北京798藝術區也得以再利用,這一時期,工業(ye) 遺產(chan) 的利用基本上是一些藝術家為(wei) 了創造工作空間而進行的規劃。在後續演化過程中,首鋼園、東(dong) 郊記憶等創意街區便逐漸由工業(ye) 街區改造而成。此外,景德鎮等城市則由工業(ye) 城市轉型發展而來。

  工業(ye) 遺產(chan) 改造從(cong) 重視場所的物質利用逐步擴展到重視文化價(jia) 值,但“文化磁力”欠缺的現狀仍需得到關(guan) 注。“文化磁力”由工業(ye) 遺產(chan) 固有價(jia) 值和創意價(jia) 值共同構成,挖掘創意價(jia) 值不能損壞固有價(jia) 值,保護固有價(jia) 值的同時也應考慮創意價(jia) 值,並充分擴大外溢效應。唯有周全考量多重要素,才能實現遺產(chan) 保護、開發、利用的最大化,進而充分盤活文化價(jia) 值,為(wei) 產(chan) 城融合發展增添新元素、新動力。

  當下,如何通過工業(ye) 遺產(chan) 改造提升文化品質、打造創意城市,是工業(ye) 遺產(chan) 融入現代生活的關(guan) 鍵。從(cong) 文化文本向文化資本再向文化產(chan) 業(ye) 、創意城市轉化,就是一個(ge) 可行路徑。實踐顯示,通過檔案收集、現場調查、綜合研究、價(jia) 值評估等方式可以賦予工業(ye) 遺產(chan) 文化資本價(jia) 值,集聚人才、技術和支持性基礎設施,營造創意氛圍,實現向創意城市發展的轉變。如果缺少文化文本,那麽(me) “文化磁力”勢必失去最基本的依存條件;如果難以促成文化文本向文化資本轉變,文化遺產(chan) 也隻能停留在“文本”層麵;隻有文化資本得以積累,才可為(wei) 打造豐(feng) 富立體(ti) 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創造條件,最終惠及城市發展與(yu) 百姓生活。

  景德鎮便是一個(ge) 從(cong) 文化文本發展到創意城市的典型案例。眾(zhong) 所周知,景德鎮的陶瓷藝術貫通古今,文化文本價(jia) 值豐(feng) 厚。設計師將宇宙瓷廠打造為(wei) 核心區陶溪川,賦予其文化資本價(jia) 值。當地以陶溪川為(wei) 核心集聚了大量“景漂”,景德鎮陶瓷學院升級為(wei) 景德鎮陶瓷大學,形成文化產(chan) 業(ye) 集群。在此基礎上,當地又改造了曆史街區,打造了博物展館,聚集了眾(zhong) 多創意工坊和民宿,催生了多元立體(ti) 的創意場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意城市。

  工業(ye) 遺產(chan) 是新型文化遺產(chan) ,其豐(feng) 富的價(jia) 值亟待得到廣泛認可。如何讓一條條“工業(ye) 鏽帶”蝶變為(wei) “城市秀帶”,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事情,這需要社會(hui) 各界因地製宜、綜合施策。我們(men) 期待凝聚各方力量保護、利用工業(ye) 遺產(chan) ,在留住美好記憶、涵養(yang) 文化內(nei) 蘊的同時,助力創意產(chan) 業(ye) 發展,共建宜居宜業(ye) 城市。

  (作者係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中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國際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講席教授)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