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 網上宣講

永遠的延安

厚夫 發布時間:2018-08-07 10: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聚焦紅色旅遊發展】

我常在想,一座城市應當有自己的主色調、自己的氣質與(yu) 風骨。那麽(me) ,延安城的主色調又是什麽(me) 呢?我以為(wei) 就是紅色。是的,紅色激情而又浪漫,它既是革命的色彩,也是一個(ge) 時代的象征,它也理應成為(wei) 延安的主色調。

位於(yu) 陝西延安吳起縣的中央紅軍(jun) 長征勝利紀念園內(nei) 的雕塑和紀念碑。光明圖片

延安城與(yu) 其他高原山城的不同點,就在於(yu) 它文化的獨特性。回望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曆史選擇了延安,延安也鑄就了輝煌。延安曾以家的無私、家的溫暖、家的寬厚接納了疲憊的中國革命。清淩淩的延河水,香噴噴的小米飯,哺育著中國革命茁壯成長。延安用寬厚仁慈的胸懷改變了中國現代史的軌跡,也當之無愧地成為(wei) 中央紅軍(jun) 長征的落腳地、抗日戰爭(zheng) 的指導地、新民主主義(yi) 的模範試驗地、延安精神的發祥地、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地,成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就偉(wei) 業(ye) 的革命聖地。

延安走進了曆史,曆史定格了永恒。當抗戰時期的進步青年發出“延安是全中國最前進的地區,是全國青年們(men) 必上的聖城麥迦”的慨歎後,當新中國建立後無數尋夢者發出“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的心聲後,“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就定格成為(wei) 延安永恒的剪影。

永遠的延安,是記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豐(feng) 功偉(wei) 業(ye) 的延安。延安擁有豐(feng) 富的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文化資源,到處都是內(nei) 涵深厚的革命舊址,素有“革命博物館城”之稱。其中歸入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延安革命舊址”就有楊家嶺舊址、棗園舊址、陝甘寧邊區政府舊址、延安寶塔、南泥灣革命舊址、瓦窯堡革命舊址、洛川會(hui) 議舊址等。除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外,延安還擁有大量省級、市級、縣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傳(chuan) 達著一個(ge) 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ti) ,用它們(men) 特殊的體(ti) 溫與(yu) 生動的存在方式,講述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延安時代”用小米加步槍所鑄就的激情與(yu) 輝煌。

永遠的延安,是文化與(yu) 詩意的延安。延安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個(ge) 曆史文化名城之一;延安還被命名為(wei) 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革命傳(chuan) 統教育基地”“延安精神教育基地”。新中國的第一座革命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立於(yu) 1950年7月1日。它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最為(wei) 生動的教材,是中國20世紀一個(ge) 輝煌的聚光點。而今,經過多次遷址、多次擴建的延安革命紀念館,成為(wei) 人們(men) 尋夢、鑄魂的紅色大課堂。

延安擁有豐(feng) 富而深厚的革命文化資源,也使得它成為(wei) 文學、美術、音樂(le) 、戲劇、舞蹈、影視等眾(zhong) 多藝術形式所爭(zheng) 相挖掘與(yu) 表現的對象。從(cong) 新中國成立到今天,以延安的名義(yi) 整合曆史文化資源而形成的藝術作品已不計其數。大型音樂(le) 舞蹈史詩有《東(dong) 方紅》《中國革命之歌》《複興(xing) 之路》等,文學作品有《保衛延安》《回延安》等,電影有《巍巍昆侖(lun) 》《開國大典》《張思德》《延安電影團》等,電視連續劇有《長征》《八路軍(jun) 》《延安頌》《解放》《葉挺》《懸崖百合》《英雄無名》《蒼天》等,美術作品有《轉戰陝北》等……這些藝術作品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曆史進程中,著力表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及其領導的人民軍(jun) 隊在抗日戰爭(zheng) 與(yu) 解放戰爭(zheng) 中的偉(wei) 大功績,闡發革命的曆史邏輯,引起了讀者與(yu) 觀眾(zhong) 的巨大共鳴。

永遠的延安,是神奇多解的延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延安時代”的政權建設、經濟建設、財政管理、幹部政策、統一戰線、軍(jun) 事、教育、新聞、文化、衛生等方麵的經驗,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社會(hui) 。曆史學家透過它解析中國現代史的邏輯路徑;文學家透過它感受那永恒的激情與(yu) 輝煌;而對於(yu) 更多人,通過它的某個(ge) 細節就可能感悟到一個(ge) 時代的精神風貌。

永遠的延安,也是紅色旅遊的延安。特色文化是特色旅遊的靈魂,而延安遍布著“中國紅”。作為(wei) 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一直是全國人民朝聖的殿堂、尋夢的故鄉(xiang) ,人們(men) 來到延安,在寶塔山上、延水之濱、土窯洞裏,找尋楊家嶺、棗園不眠的燈火,感受一種嶄新的民族精神。

這些年來,延安人很好地解決(jue) 了革命舊址保護與(yu) 城市發展的矛盾,有計劃地新建了許多博物館,切實把革命的記憶留存下來。如今,延安新建成的博物館有延安新聞紀念館、陝甘寧邊區銀行紀念館、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紀念館、西北局紀念館、北京知青博物館等多個(ge) 新紀念館;延安還有“學習(xi) 書(shu) 院”這樣現代化的學習(xi) 平台等。遊客來到延安,可去的地方更多了,可看的地方也更多了。

與(yu) 此同時,延安的道路交通等硬件設施得到根本性改善:西安到延安開通動車,高鐵鐵路正在規劃中;西安到延安開通兩(liang) 條高速公路;延安南泥灣新機場在2018年年底就要竣工,未來航班目的地增多。這一切,使得延安的交通更為(wei) 便捷,外地遊客旅遊的成本也大大降低。

如今,時代正大踏步地追趕未來,“延安往事”雖已成為(wei) 歲月珍藏的記憶,但延安精神卻成為(wei) 我們(men) 奮進的強大動力。我們(men) 有充分的理由深信,隨著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征程的不斷提速,延安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精神家園的地位將更加突出,新一輪的“延安熱”也將滾滾而來。

(責編: 王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