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郭宇與(yu) 母親(qin) 在房山區十渡公園合影。
母親(qin) 骨折後,郭宇一直悉心照顧她。
中國網2月20日訊(記者 謝露瑩)“記得小時候上下學總是拉著母親(qin) 的手,過馬路總給我安全感。”中民養(yang) 老康複策劃及培訓負責人郭宇拿出1992年與(yu) 母親(qin) 在房山區十渡公園的合影告訴記者,他很想再多牽著母親(qin) 的手,一起去看看祖國的美麗(li) 風景。
2012年,郭宇的母親(qin) 李秀俊出現右側(ce) 肢體(ti) 行走無力的情況,醫院診斷為(wei) 腦部“多發性腔隙性腦梗塞”症。經治療,李秀俊恢複了部分生活自理,但還是落下了右手拿東(dong) 西時不自主抖動的後遺症。
2018年1月24日,李秀俊在外出活動中不慎摔倒,本能地用左手撐地,導致左前臂尺橈骨遠端骨折。接到父親(qin) 的電話之後,郭宇火速趕往醫院,但看到母親(qin) 已經變形、腫脹的手臂,郭宇十分心疼。
“跌倒”是全球老年人傷(shang) 害的“頭號殺手”。公開數據顯示,中國 65歲以上的老人中,每年因跌倒造成傷(shang) 害的達4000萬(wan) 人。
“雖然自己有很多的養(yang) 老護理專(zhuan) 業(ye) 知識,但是後悔自己平時工作太忙,照顧了別人的父母,卻沒有能照顧好自己的媽媽。”郭宇說。
在母親(qin) 打石膏修養(yang) 的這段時間,郭宇把自己日常用到的康複護理知識都用於(yu) 幫助母親(qin) 進行恢複訓練,包括被動(主動)掌、指關(guan) 節活動、肌力鍛煉,預防關(guan) 節活動受限、肌肉萎縮、增加靜脈回流等。
但在李秀俊眼裏,這名專(zhuan) 業(ye) 的護理師依舊還是個(ge) “孩子”。郭宇說:“我媽媽總是叨嘮讓我別照顧她,還有其他長者更需要幫助。給她做飯時她也說,隨便弄點吃的就行,快去忙該忙的事情。”
曾經每一餐質樸但可口的飯菜,每一道皺紋的深處都是母親(qin) 為(wei) 郭宇、為(wei) 這個(ge) 家做出的奉獻。在母親(qin) 受傷(shang) 後,郭宇把自己的愧疚化為(wei) 動力,更注重對母親(qin) 的陪伴和照顧。
郭宇說:“劃過母親(qin) 每一根手指,更真實感受到母親(qin) 真的老了。彎曲的手指背後,是她陪伴我的日日夜夜。”
郭宇說,做康複訓練的時候郭宇母親(qin) 非常配合。“就像我小時候母親(qin) 教我怎麽(me) 穿衣吃飯一樣,她總是認真地聽,一遍又一遍做。”
郭宇從(cong) 事康複護理工作已有15年,已經安全有效照顧了約30000名老人,同時也給北京、上海、浙江等地超過50000戶家庭提供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建議。作為(wei) 北京普通的80後之一,郭宇認為(wei) 中國真正實現“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依”還需要走很長的道路。
“很多可以自理但是行動不便的老人需要上門的日常家務幫扶、遠程健康管理。現在的社區提供養(yang) 老服務的還不多,而居家服務及專(zhuan) 業(ye) 護理師更是極其匱乏。我們(men) 還需要更努力。”郭宇說。
坐在沙發上,郭宇牽著母親(qin) 的右手告訴記者:“我們(men) 在上海、西安、廈門等多地都設置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長者照護(服務)中心,提供上門專(zhuan) 業(ye) 護理、日間照料、喘息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服務,目的就是把醫養(yang) 結合紮實落地,為(wei) 老人和孩子都減輕負擔。我希望我自己參與(yu) 設計的養(yang) 老產(chan) 品,能讓我媽媽享受到,讓我的專(zhuan) 業(ye) 為(wei) 爸媽健康護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牽媽媽的手】在感恩中傳承家風家教家訓
春節的腳步臨近,在外的遊子歸家,團圓這一永恒不變的主題,日益濃烈。在這個傳統節日裏與親人團聚,暢聊一年中的收獲與喜悅。還是媽媽做的菜最香、包的餃子最好吃,哪怕聽著媽媽的嘮叨,心裏也美滋滋的。[詳細] -
【牽媽媽的手】今年春節:你把“陪伴父母”這份禮物帶回家了嗎?
春節,是親人的節日、家庭的節日,中國人最看重家庭和親情。你有多久沒牽媽媽的手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來自浙江省台州王紅峰的來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