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西藏人文地理84期 > 視覺西藏

神鳥“瓊”的後人

周文強 孫芮茸 發布時間:2018-05-04 13:40:00 《西藏人文地理》


丹巴嘉絨婦女(攝影/ 孫吉)

  世人皆知丹巴有個(ge) 美人穀,出了嘉絨藏族美女阿蘭(lan) ·達瓦卓瑪,其獨特的唱腔讓人難以忘懷。阿蘭(lan) 的故鄉(xiang) 丹巴縣所處的區域古稱嘉莫?查瓦絨,簡稱“嘉絨”,習(xi) 稱嘉絨哇,是藏族重要的組成部分,亦是象雄神鳥“瓊”的傳(chuan) 說廣為(wei) 流傳(chuan) 之地。

  在嘉絨藏族中流傳(chuan) 著一則“大鵬鳥卵生土司”的神話:說有瓊鳥降生於(yu) 拉薩西北“十八日程”的瓊部,產(chan) 下白、黑、花色卵各一枚,而卵生為(wei) 人,成年後由瓊部移居嘉絨地區,是為(wei) 各嘉絨土司之祖”, 由這則神話可知嘉絨土司不是嘉絨地區的土著居民,而是從(cong) 瓊部遷徙而來。在各嘉絨官寨門額上很容易找到以此神話中的瓊鳥為(wei) 圖騰雕刻的“鳥首人身、背張二翼、矗立欲飛”的大鵬鳥。瓊鳥卵生神話其實是苯教卵生神話的變異,亦可見象雄苯教文化對當地的深刻影響。而以神鳥“瓊”為(wei) 圖騰,認為(wei) 自己是瓊鳥的後裔,正是古象雄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

  另據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一編輯講述:上個(ge) 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北京舞蹈學院的一位老師在西藏阿裏地區的普蘭(lan) 縣采錄到一批當地的民歌和歌舞。許多人聽後都感到普蘭(lan) 縣的民間歌曲音樂(le) 與(yu) 嘉絨的大鍋莊(達爾嘎得)的曲調很相似, 於(yu) 是將此音樂(le) 帶到金川縣,請善跳達爾嘎的老人們(men) 聽。老人們(men) 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我們(men) 的達爾嘎得啊,但詞聽不清楚。”老人們(men) 問: “是馬爾康的人跳的嗎? ”當得知不是馬爾康人, 而是西藏阿裏普蘭(lan) 縣的人跳的, 老人們(men) 感到非常驚訝。可見兩(liang) 地歌舞曲調相似度之高。而且在今許多學者的考證中還發現,嘉絨藏語中保存了很多古象雄時候的詞匯,嘉絨地區的苯教文化也保存較完好。

  象雄是吐蕃部落興(xing) 起以前青藏高原上一個(ge) 疆域遼闊並產(chan) 生了高度文明的王國,一度作為(wei) 青藏高原最早出現的文明中心,產(chan) 生了苯教和象雄文,曾記錄了大量藏文創製之前的曆史和故事。象雄的文明曾對後來的吐蕃、蘇毗乃至整個(ge) 青藏高原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苯教也曾傳(chuan) 播於(yu) 整個(ge) 青藏高原地區。如今,在曾經的象雄、吐蕃文化中心,苯教已然式微。然而在千裏之外,青藏高原的邊緣—康巴和安多地區得以綿延。由嘉絨的案例可見,古老的象雄文明並未消失,而是在川西嘉絨地區繁衍生息,嘉絨藏族文化就是遠古中亞(ya) 文明尤其是象雄文明在嘉絨地區的傳(chuan) 承和遺存。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