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yu) 青藏高原腹地,川滇藏交界,金沙江上遊,素有“高原江南”“弦子之鄉(xiang) ”之稱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人口95%為(wei) 藏族,是一個(ge) 以藏族為(wei) 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
1951年,十八軍(jun) 進西藏時,因多地都沒有公路,隻能依靠犛牛馱運。降央伯姆晚年,真誠堅定履行人大代表、民族工作者的職責,擁護新中國,實現了從(cong) 土司到民族幹部的轉變。
先遣部隊進入萬(wan) 古荒原的昆侖(lun) 山麓,這裏沒有道路,不見人煙,眼前是一座座插入雲(yun) 際的雪山,一條條深不見底的湍澗,冰峰林立,千溝萬(wan) 壑,變幻莫測的風雲(yun) ,使人頭暈目眩。
在他的記憶裏,在二郎山上修路的日子,幾乎沒見過太陽,印象裏總是陰雨連綿。當時,一個(ge) 排的戰士住在一個(ge) 30多平米的草棚子裏,棚子中央搭了一個(ge) 架子,下麵生著火。
1954年9月,解放軍(jun) 第十八軍(jun) 一部向墨脫進發。翻越喜馬拉雅山,克服了嚴(yan) 寒、饑餓和缺氧的考驗之後,十八軍(jun) 戰士冀文正進入了墨脫縣城。
康北地區海拔高,作物生長緩慢,糧食等匱乏,製約部隊的行進。從(cong) 解放軍(jun) 進入高原第一天起,鄧小平、劉伯承等無時無刻不為(wei) 部隊的糧食、物資的供給而揪心。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十八軍(jun) 從(cong) 四川進軍(jun) 西藏,曆時一年半,完成了從(cong) 四川到西藏的艱難行軍(jun) ,在雪域高原上書(shu) 寫(xie) 了催人淚下、千秋不朽的篇章。
古來出征,將士們(men) 的士氣是最為(wei) 緊要的。為(wei) 了更進一步增強全軍(jun) 指戰員進軍(jun) 西藏的信心,十八軍(jun) 在1950年的元宵佳節後旋即召開慶功暨進軍(jun) 西藏誓師大會(hui) 。
6月2日,跑馬山下、折多河邊,由www.easyfundingllc.com文化保護與(yu) 發展協會(hui) 和四川省委統戰部主辦的“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重走十八軍(jun) 進藏路”活動結束了為(wei) 期6天的行程。
當年解放西藏的先遣部隊在昌都戰役勝利結束後發生了糧荒。為(wei) 解決(jue) 前方將士的給養(yang) 問題,在中央軍(jun) 委的決(jue) 定下於(yu) 1951年3月開工修建了這座軍(jun) 用機場。
1950年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奉命進軍(jun) 西藏,毛主席指示進藏部隊“一麵進軍(jun) ,一麵修路”。十幾萬(wan) 解放軍(jun) 戰士浩浩蕩蕩從(cong) 氣候宜人的天府之國開拔,向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挺進。
王蜀明的父親(qin) 王友卿,原名王喜貴,1922年生於(yu) 河南省崗李鄉(xiang) 北石莊村。王蜀明至今記得:“我爺爺王木林是一名長工,力大無比,遠近聞名,可以打兩(liang) 份工,掙得糧食比較多,因此能夠供父親(qin) 讀書(shu) 。”
王蜀明的母親(qin) 楊瑾,原名楊玉田,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一個(ge) 窮苦人家裏,她父親(qin) 是蒙城縣商會(hui) 裏的雜工。
“我是在成都戰役後出生的,父母特意給我取名為(wei) ‘蜀明’。1歲半時,我被母親(qin) ‘扔’在了保育院,再見母親(qin) ,已是3年後。而在我的一生中,父親(qin) 這一角色幾乎是缺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