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東(dong) 部,橫斷山脈南段,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高山峽穀間,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條大江奔騰不息,風景秀美壯麗(li) 。
幸福至簡,其樂(le) 融融。四郎對這個(ge) 年紀能在家照顧家人,照料牲口,又能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感到十分滿足。
西藏昌都市左貢縣亞(ya) 中村投資修建了18座溫室大棚,為(wei) 村裏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了36個(ge) 就業(ye) 崗位,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元以上,大棚蔬菜種植成為(wei) 助力村民脫貧的新途徑。
中午時分,西藏昌都市類烏(wu) 齊縣濱達鄉(xiang) 央宗村的向巴郎加和幾位村民正在當地的犛牛短期育肥示範基地內(nei) 飼喂近期將要出欄的犛牛。
從(cong) 落後村落到投資熱土,瀾滄江畔崛起的西藏自治區昌都新區已成為(wei) 藏東(dong) 經濟發展新引擎。
西藏昌都市地處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江並流的橫斷山脈地帶,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這裏溝壑縱橫、土地貧瘠、生存條件惡劣,是西藏貧困發生率高、扶貧成本高、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的區域之一。
進入5月,在西藏東(dong) 部昌都市芒康縣境內(nei) ,地處瀾滄江幹熱河穀的木許鄉(xiang) 已是樹葉婆娑、綠草如茵。
今年以來,西藏昌都市林業(ye) 和草原局緊緊圍繞“生態補償(chang) 脫貧一批”的目標任務,逐步安排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低收入人口為(wei) 生態崗位。
洛鬆郎直是昌都市卡若區卡若鎮卡若村的一名普通村民。5年前,他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致富帶頭人。他的致富路,是用畫筆“畫”出來的。
貢覺縣各級幹部群眾(zhong) 以決(jue) 戰決(jue) 勝、不達目標不收兵的決(jue) 心如期完成了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全縣脫貧摘帽。
春末的丁青縣,一場瑞雪讓覺恩鄉(xiang) 金卡村顯得更加素淨。郎加說的崗托鎮崗托村黃牛養(yang) 殖基地總投資337.58萬(wan) 元,采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39人增收。
日前,京東(dong) 商城中國特產(chan) ·西藏昌都扶貧館正式開館上線運行。
截至目前,落實生態補償(chang) 崗位20.67萬(wan) 個(ge) ,落實生態崗位補助資金16.71億(yi) 元;實施林木種苗基地建設6500畝(mu) 。
處於(yu) 國道318和國道214交會(hui) 處的西藏昌都市左貢縣田妥村,是川滇進藏的必經點,每天要迎接來自四麵八方的人們(men) 。旅遊旺季時,無數的遊客來到這裏。村民次郎旦巴在此開了一家商店,生意非常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