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赴西藏阿裏義(yi) 診時,王克明為(wei) 一位50多歲的藏族阿媽進行了唇裂修複手術。告別時,藏族阿媽雙手緊握起王克明的手,貼在自己的額頭。在藏族習(xi) 俗中,這代表著極大的尊重和感激。
記者14日從(cong) 西藏北京商會(hui) 獲悉,7月13日,北京大學援藏醫療隊走進西藏拉薩市城關(guan) 區恩惠苑社區,開展“京藏連心”愛心義(yi) 診活動,為(wei) “高海拔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民眾(zhong) 提供義(yi) 診服務。
王克明是山東(dong) 泰安人,在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作為(wei)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2020年7月,他主動報名成為(wei) 第六批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專(zhuan) 家之一,來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工作。
曆經三次援藏,他深深地愛上了阿裏普蘭(lan) ,把美麗(li) 的普蘭(lan) 當作他的第二故鄉(xiang) ,用一腔熱血在高原上踐行著自己的入黨(dang) 誓言,用十年的青春書(shu) 寫(xie) 著自己的援藏故事。
近年來,學前教育備受重視,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全國學前教育普及率要達到90%以上,2020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要達到85.2%。
第二期“寧墨情·共發展”墨竹工卡縣黨(dang) 政幹部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題培訓班27日正式啟動。
1979年,孩子才4個(ge) 月的他主動報名,前往西藏工作。從(cong) 海河之濱到藏東(dong) 小城,近三千公裏的路程,他走了七八天,顛簸與(yu) 頭痛為(wei) 伴。
你知道嗎?中國除了有山東(dong) 、山西,還有一個(ge) 美麗(li) 地方叫“山南”。
自2017年4月以來,山東(dong) 省煙台市投入2600餘(yu) 萬(wan) 元建立移動醫院並連續派出援藏醫療隊五批共計41人,助力提升西藏自治區聶拉木縣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今年以來,北京市第九批援藏指揮部為(wei) 貫徹落實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精神,按照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安排,在北京援藏幹部人才中開展“學黨(dang) 史、學先進、鼓幹勁,走好援藏下半程”大學習(xi) 大討論活動。
初夏時節,走進西藏江平農(nong) 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的草莓現代化大棚,一排排栽培盆裏綠意盎然,不少綠色草莓苗上還點綴著黃色的小花。
中國照片檔案館存有新華社記者20年前拍攝的一張匯款單——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收到的第一筆匯款,匯款人署名“七九年援藏幹部”。
墨竹工卡縣在江蘇援藏和在藏企業(ye) 的大力支持下,格桑花開特訓營、成長營取得顯著成效,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值得在全區推廣借鑒。
不畏艱苦、不競聲華,對每位患者高度負責,天津援藏醫生們(men) 用仁心仁術傳(chuan) 遞著藏漢民族間的深厚情誼,書(shu) 寫(xie) 著雪域高原上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