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王貴,湖南人,在西藏工作了31年。1950年,進軍(jun) 西藏、經營西藏的任務確定後,調整組織、配備幹部的工作就開始了。
一張張泛黃的紙張,微微上翹的邊緣已被撫平,年邁有力的手指翻閱得異常輕柔,閱讀的聲音堅毅而又渾厚,隻是不時的微顫卻讓思念的味道漫延開來。
5月19日,在紀念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上,全國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政協常委、僑(qiao) 聯副主席謝文·根多做了題為(wei) 《從(cong) 個(ge) 人經曆談西藏和平解放的意義(yi) 》的發言。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重溫曆史,我們(men) 會(hui) 發現,十八軍(jun) 的故事,那些紅色革命曆史從(cong) 未走遠,他們(men) 精神的種子已深深植根於(yu) 每個(ge) 人的心中。
近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八軍(jun) 後代來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參觀德格縣主題教育基地,重溫十八軍(jun) 故事,表達對先輩們(men) 的敬意。
今年,西藏迎來了和平解放70周年。回想70年前進軍(jun) 西藏和駐守雪域邊關(guan) 那段艱苦歲月,當年的十八軍(jun) 進藏先遣團老戰士穀洪榮感慨萬(wan) 千。
回憶起70年前,十八軍(jun) 的進藏之路有多險?“一次過河,實在太累了,在馬背上睡著了,後麵牽著的那匹馬突然一拉,我重重地掉到河裏了。
講座中,蘆繼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眾(zhong) 多珍貴曆史照片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老十八軍(jun) 為(wei) 維護國家統一、和平解放西藏而奉獻犧牲、可歌可泣的曆史,引起了在座聽眾(zhong) 的深刻思考和強烈共鳴。
9月20日,“十八軍(jun) 子弟重走父輩路”活動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圓滿結束。為(wei) 期5天的時間裏,十八軍(jun) 子弟先後祭掃了山南烈士陵園、前往張國華將軍(jun) 前線指揮部舊址,並進行了1場座談會(hui) 和4場主題報告會(hui) ,講述了十八軍(jun) 那段崢嶸歲月。
2021年,適逢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青藏鐵路開通15周年。
家住昌都市馬草壩社區的趙欽貴老人,今年已經80多歲了,說起十八軍(jun) 進藏的經曆,他依然記憶猶新。
1951年冬天,十八軍(jun) 獨立支隊官兵抗風雪、戰嚴(yan) 寒,翻越覺孜拉山,從(cong) 納龍嘎木(現在的當雄縣烏(wu) 瑪塘鄉(xiang) 納龍村)進入拉薩。
9月16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重要內(nei) 容之“十八軍(jun) 子弟重走父輩路”活動座談會(hui) 召開。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朗縣金東(dong) 鄉(xiang) 是一個(ge) 邊境鄉(xiang) ,處在為(wei) 祖國守邊固邊的最前沿。在金東(dong) 鄉(xiang) 的國門講習(xi) 所裏,有一塊樸素的石碑,記述了十八軍(jun) 與(yu) 這片美麗(li) 熱土的紅色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