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中,保存著現存最早的寫(xie) 有入黨(dang) 誓詞的文物:六行誓詞抄寫(xie) 在一塊紅色的織布上,字跡生澀笨拙卻工整有力。
81年前,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第一路軍(jun) 總司令楊靖宇在吉林省濛江縣(後改名靖宇縣)與(yu) 敵人戰鬥時壯烈犧牲,年僅(jin) 35歲。
初秋的南京市玄武區長江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間,五二〇學生運動紀念廣場上的“穿越之門”劃出一道弧線,青銅材質上的“520” 3個(ge) 數字,透著一股滄桑。
在那段風雨如磐的歲月中,江竹筠、陳然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員,經受種種酷刑折磨,為(wei) 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e) 獻出了寶貴生命,凝結成偉(wei) 大的“紅岩精神”,教育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er) 女。
上世紀初,中國一批有誌青年東(dong) 渡日本,以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men) 當中包括後來參與(yu) 創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革命運動起過重要作用。
從(cong) 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策動九一八事變起,全體(ti) 中華兒(er) 女前仆後繼,浴血抗爭(zheng) 14載,以巨大犧牲取得了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從(cong) 延安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動力,以史為(wei) 鏡、以史明誌,必將激勵我們(men) 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踏上新征程,向著光輝未來勇毅前進。
當年發生在這裏的永坪會(hui) 師,不但迎來了長征中第一支到達陝北的紅軍(jun) 部隊,而且為(wei) 中央紅軍(jun) 最終到達陝北起到了關(guan) 鍵作用。
在渝中區鄒容路、民族路和民權路交會(hui) 處,有一座八麵柱體(ti) 建築,它是重慶的標誌性建築——解放碑。
茶陵,是工農(nong) 革命軍(jun) 進軍(jun) 井岡(gang) 山地區之後占領的第一座縣城,是毛澤東(dong) “經營茶陵”思想的初步實現,更是毛澤東(dong) “武裝奪取政權”思想的有效實踐。
位於(yu) 東(dong) 城區沙灘後街55號院北大二院舊址的“偉(wei) 大開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早期北京組織專(zhuan) 題展”已對公眾(zhong) 開放。展覽首次挖掘披露了1919年3月10日毛澤東(dong) 在北大二院理科樓第16教室聽李大釗講演的史料。
近日,北京中山公園來今雨軒在修繕布展後,正式對公眾(zhong) 開放。百年風雨故人來,故人精神長勵誌。
在滄州獻縣本齋回族鄉(xiang) 本齋東(dong) 村的馬本齋紀念館裏,有一個(ge) 穿越曆史時空的人物照:馬本齋立姿全身瓷板像。
新安小學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29年創辦。1935年10月10日,該校14名學生組成新安旅行團,以文藝為(wei) 武器,宣傳(chuan) 抗日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