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專題2021 > 2021全國兩會 > 代表通道

蘇伯民:希望國家將文物科技創新擺在突出位置

發布時間:2021-03-05 14:1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今天上午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談起用科技手段保護文物、傳(chuan) 播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經曆。他呼籲,希望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將文物科技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

  蘇伯民介紹,莫高窟是目前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延續時間最長、內(nei) 容最豐(feng) 富且保存最完整的石窟寺遺址,保留了735個(ge) 洞窟,45000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尊彩塑,是絲(si) 綢之路上一顆最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傑出代表。

  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開始對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弘揚等各項工作。77年來,幾代莫高窟人不斷努力,運用各種科學技術使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管理,讓莫高窟逐步恢複了昔日的光輝。

  敦煌研究院目前致力於(yu) 保護、研究、弘揚等各項工作,聚焦古代壁畫、土遺址、數字化等瓶頸問題,積極申請承擔國家三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甘肅省政府批準敦煌建立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科技平台,正在申請設立絲(si) 綢之路文化遺產(chan) 國家重點實驗室。

  蘇伯民呼籲,希望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將文物科技創新擺在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

  蘇伯民說:“我們(men) 積極運用各種新的技術,實現了莫高窟智慧導覽和窟內(nei) 文物窟外看的參觀模式。同時,還運用雲(yun) 展覽融媒體(ti) 傳(chuan) 播等多種傳(chuan) 播方式,不斷創新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播途徑和弘揚模式。”

(責編: 常薇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蘇伯民代表:讓敦煌走向世界

    U020210305329364777753.jpg
    在3月5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說,目前正在積極申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國家重點實驗室、絲綢之路係列課題研究等。[詳細]
  • 袁晶代表:一起學黨史共守初心

    W020210305323457471609.png
    在3月5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袁晶講述了一個大黨和一艘小船的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