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采集了大量珍貴的照片和口述史,讓這些為(wei) 西藏發展建設“添磚加瓦”的行動、思想、物件、遺跡等成為(wei) 幹部群眾(zhong) 思想教育的親(qin) 切史料,不忘民族曆史,緬懷“老西藏精神”。
繼續弘揚老西藏精神,努力克服高原工作困難,紮根高原、嚴(yan) 格要求,努力學習(xi) 提高,主動挑大梁、啃硬骨頭,在艱苦環境的摔打中成長為(wei) 各受援單位的中堅力量。
讓觀眾(zhong) 更加直觀地感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老西藏精神,感受在不同時期為(wei) 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經濟社會(hui) 長足發展而“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子孫”的進藏、留藏、在藏的革命先...
“要弘揚好譚冠三等老一輩革命家光榮傳(chuan) 統和優(you) 良作風,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展現人生價(jia) 值,展現出新時代社科工作者的時代擔當和曆史責任。”
當心中熱愛的種子開始萌發,一個(ge) 人身上可以蘊藏多大的爆發力?當一個(ge) 夢想要實現,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8月26日,伴著拉薩夜晚寧靜皎潔的月光,肩負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援藏醫療隊隊長和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組織委員職責的李春香護士長,在日記本上寫(xie) 下抵達拉薩後的第一篇日記。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有著雪域高原“果蔬之鄉(xiang) ”的美譽。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白朗縣在山東(dong) 援藏的幫助下,開啟了發展果蔬產(chan) 業(ye) 之路,摘下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
一次跨越長城的援藏幹部采訪是怎樣的體(ti) 驗?從(cong) 北京市西城區出發,向西北方行進,車程90多公裏,跨越居庸關(guan) 和八達嶺長城,我們(men) 到達了位於(yu) 延慶區的北京奶牛中心延慶基地。
“離別總是太匆匆,來時如雨去如風。三年前的2019年6月13日,晚上10:13,正在山東(dong) 泰安一家小區做營銷總結的同事看到我在悄悄接電話,就偷偷拍了一張照片,恰好記錄下了當時的重要時刻。正是這通電話,正式通知我去援藏,就此開始...
2007年7月30日,在原國家安全生產(chan) 監督管理總局(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工作的喬(qiao) 樹清作為(wei) 中央國家機關(guan) 第五批、安監總局援藏幹部進藏,開始了為(wei) 期三年的援藏工作。
2020年8月28日至29日,在西藏自治區迎來55周歲“生日”之際,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在北京召開。
2020年12月4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輸變電工程——西藏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以下簡稱工程)全麵投入運行,實現了國家大電網對大陸所有縣域的全覆蓋。
捧讀《從(cong) 泰山到珠峰——陰法唐回憶錄》(簡稱“回憶錄”)和陰法唐將軍(jun) 的題贈“昔日建藏做貢獻,今日為(wei) 國為(wei) 藏獻功勞”,心潮起伏、激情難抑、思憶綿長!
23日,西藏自治區哲學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在拉薩舉(ju) 辦“譚冠三與(yu) 老西藏精神”座談會(hui) ,來自全區哲學社會(hui) 科學界各條戰線的10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參加座談會(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