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通中華文脈 照亮複興之路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連接著一個(ge) 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穿越曆史的煙雲(yun) ,一個(ge) 真理昭示天下——
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清醒勇毅的曆史自覺、深沉堅定的文化自信,融匯古今、聯通中外,在波瀾壯闊的偉(wei) 大實踐中喚醒激活、弘揚光大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使之煥發出勃勃生機活力。
五千年文脈綿延不絕,一百載奮鬥生生不息。氣勢磅礴的複興(xing) 氣象,積澱起前所未有的自信自強,化作中華兒(er) 女內(nei) 心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照亮古老民族奮勇前進的偉(wei) 大征程!
以史鑒今資政治國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100麵紅旗迎風飄揚,100響禮炮聲震寰宇,100步正步震撼人心,“請黨(dang) 放心、強國有我”的誓言久久回蕩……
禮序乾坤、樂(le) 和天地。承自古老禮樂(le) 文化的慶典,仿佛一種隱喻——隻有涵養(yang) 過輝煌燦爛的文明,一個(ge) 民族才能砥礪複興(xing) 的壯誌;隻有身處於(yu) 風雷激蕩的時代,一種文明才能煥發生命的光彩。
2021年歲末年終,北京京西賓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舉(ju) 國關(guan) 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會(hui) 上深刻指出,“堅持正確政績觀,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慎重決(jue) 策、慎重用權”。
一個(ge) 定調新一年中國經濟發展航向的重要會(hui) 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3個(ge) “敬畏”告誡與(yu) 會(hui) 同誌,對曆史與(yu) 文化的重視發人深省。
“打鐵必須自身硬”!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一場力度、廣度、深度空前的反腐敗鬥爭(zheng) 在神州大地縱橫滌蕩。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成為(wei) 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鮮明特征。
巡視,便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環。
“中央巡視組是中央直接派的,要當好‘欽差大臣’,善於(yu) 發現問題,發揮震懾力”;
“中央給了巡視組尚方寶劍,是‘欽差大臣’,是‘八府巡按’,就要盡職履責”;
“‘不能動搖山嶽,震懾州縣,為(wei) 不任職’。巡視就是要形成震懾。”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邃的思考、形象的闡釋,閃現著中華民族曆史文化的鮮明邏輯,為(wei) 巡視工作賦予全新的時代內(nei) 涵。
“凡將立國,製度不可不察也。”千百年前,記載商鞅變法理論的《商君書(shu) 》留下箴言。
今天,秉持“製度優(you) 勢是一個(ge) 國家的最大優(you) 勢”,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在黨(dang) 的曆史上首次係統描繪和部署中國之治“製度圖譜”,築牢中國長治久安的製度根基。
“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這一戰爭(zheng) 與(yu) 和平的辯證法,以改革強軍(jun) 戰略,引領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wei) 廣泛、最為(wei) 深刻的國防和軍(jun) 隊改革。
2013年11月,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
此時,中國處於(yu) 民族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期,世界處於(yu) 百年變局演變的重要階段。深化改革的路怎麽(me) 走?
問題與(yu) 挑戰,清晰而緊迫。
古人雲(yun) :“不謀萬(wan) 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全麵深化改革是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不是某個(ge) 領域某個(ge) 方麵的單項改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向全會(hui) 作說明,將古老智慧詮釋出新的時代內(nei) 涵。
以“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總目標,中國開啟了全麵深化改革新征程。波瀾壯闊的改革背後,是“謀全局者”的胸懷與(yu) 戰略。
從(cong) 哪裏來,到哪裏去。根植於(yu) 曆史的文化,往往已告訴我們(men) 未來的答案。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在“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我們(men) 品讀出“革故鼎新”“貴和尚中”“天人合一”等曆史智慧。
從(cong) 防汛救災工作部署,到“糧食多了是問題,少了也是問題”的國家“大賬”,再到“十四五”規劃綱要設置專(zhuan) 章對統籌發展和安全作出戰略部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心的大事小情,我們(men) 看到“明者防禍於(yu) 未萌,智者圖患於(yu) 將來”的清醒。
法蘭(lan) 克福、倫(lun) 敦、紐約書(shu) 展上,有一本書(shu) 成為(wei) 當之無愧的“明星圖書(shu) ”——《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
著名外交家基辛格一語中的:“這本書(shu) 為(wei) 了解一位領袖、一個(ge) 國家和一個(ge) 幾千年的文明打開了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
“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2021年仲春,福建武夷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九曲溪畔的朱熹園,回望曆史,感慨萬(wan) 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跨越千年,朱子餘(yu) 音猶在。燦若星河的文化遺產(chan) ,恰如“有源之水”,滋養(yang) 中華民族綿延不絕。
穿越曆史的回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鮮明指出,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以文培元凝神鑄魂
天安門廣場東(dong) 側(ce) ,國家博物館遊人如織。基本陳列《古代中國》和《複興(xing) 之路》,成為(wei) 人們(men) 參觀“打卡”的首選。
穿過曆史的烽煙,展廳內(nei) 現代中國曆經沉淪與(yu) 抗爭(zheng) 、奮鬥與(yu) 崛起取得的輝煌成就,與(yu)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交相輝映,繪就一幅波瀾壯闊的中華文明長卷。
時間撥回到9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此撫今追昔,飽含深情提出“中國夢”:“我以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wei) 大的夢想。”
隻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複興(xing) 的意義(yi) ;隻有經曆過苦難的民族,才對複興(xing) 有著深切渴望。
賡續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特質,蘊藏中國人民“家國天下”的情懷,飽含近代以來“振興(xing) 中華”的探索,中國夢喚醒了中國人民最深厚的文化基因,成為(wei) 團結海內(nei) 外中華兒(er) 女的最大同心圓。
在厚植文化基因中凝聚精神力量,正是中國夢文化內(nei) 涵激發出的澎湃動力。
如今,基層群眾(zhong) 貼出對聯:“雪梅映紅中國夢,紫燕銜綠萬(wan) 家春”;異國他鄉(xiang) ,旅美華僑(qiao) 寫(xie) 下心聲:“他邦夜夜家國夢,天涯朝朝總相思”。中國夢蘊含的文化意蘊,極大煥發出中華民族“團結如一人”的歸屬感和向心力,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
一個(ge) 時代的價(jia) 值觀念,根植於(yu) 一個(ge) 國家特有的曆史文化中。
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競爭(zheng) ,在當代中國堅守文化自信,應該樹立怎樣的價(jia) 值觀?
五四運動95周年之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綠樹婆娑的北大校園,在同師生座談時這樣回答:
“經過反複征求意見,綜合各方麵認識,我們(men) 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e) 、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
“富強、民主”與(yu)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質樸理想相互連通;
“愛國、敬業(ye) ”汲取“丹心報國”“天道酬勤”的精神追求;
“誠信、友善”吸收“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的古代智慧;
……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將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創造性凝結於(yu) 核心價(jia) 值觀中,使之作為(wei) 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跨越時空、曆久彌新,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激活傳(chuan) 統文化,使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
“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jia) 值”。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提出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
“我們(men) 倡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體(ti) 現了古聖先賢的思想”。來到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為(wei) 他們(men) 上了一堂生動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課程。
“要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陝西考察,強調找到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領下,立足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化作百姓日用不覺的行為(wei) 準則,成為(wei) 凝聚社會(hui) 共識的“最大公約數”。
新時代的中國,在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滋養(yang) 下,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教育人,用黨(dang) 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使命激勵人,堪當重任的時代新人紛紛湧現,善行義(yi) 舉(ju) 蔚然成風。
以文培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注重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
這是發生在人民大會(hui) 堂金色大廳裏的感人一幕:
“你們(men) 這麽(me) 大歲數,身體(ti) 還不錯。你們(men) 別站著了,到我邊上坐下。”
2017年11月17日,在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hui) 代表合影時,看到黃旭華和黃大發兩(liang) 位代表年事已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切地請他們(men) 坐在自己身邊。
用行動詮釋出禮敬賢德、尊老愛老的傳(chuan) 統美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暖人心窩的話語舉(ju) 動傳(chuan) 為(wei) 佳話。
2015年2月17日,農(nong) 曆大年廿九,空氣中充滿春天的味道。當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春節團拜會(hui) 。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men) 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約1400字的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三分之一篇幅講述了“家”的意義(yi) ,生動傳(chuan) 遞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
“修身齊家”的傳(chuan) 統美德薪火相傳(chuan) 、生生不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言傳(chuan) 身教、身體(ti) 力行。
把“嚴(yan) 以修身”擺在“三嚴(yan) 三實”之首,叮囑“有什麽(me) 樣的家教,就有什麽(me) 樣的人”,勉勵廣大青年牢記“從(cong) 善如登,從(cong) 惡如崩”……
如今,伴隨著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尊老愛幼、勤儉(jian) 節約等植根於(yu) 傳(chuan) 統文化的文明新風吹進百姓心田,廣大人民以更加奮發有為(wei) 的精神狀態砥礪前行,邁向嶄新征程。
文脈傳(chuan) 承曆久彌新
浙江餘(yu) 杭良渚,“美麗(li) 的水中之洲”。幾代考古學家在這裏孜孜以求,探尋中華文明的最初印記。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對遺址的曆史地位作出重要論斷。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對良渚古城申遺作出重要指示。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外國專(zhuan) 家評價(jia) :“良渚讓我們(men) 對中國早期文明的認識提前一千多年。”
思接千載,視通萬(wan) 裏,鑒往知來。
透視曆史的深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目光堅毅而深邃:“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從(cong) 傳(chuan) 統街區、古建築保護到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從(cong) 敦煌研究院座談到雲(yun) 岡(gang) 石窟考察,從(cong) 指出“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曆史文化遺產(chan) ”到強調“一個(ge) 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
一次次觸摸曆史,一次次尋訪傳(chuan) 統,傳(chuan) 遞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曆史自覺和文化自信。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福州三坊七巷,是“裏坊製度活化石”,見證了千百年的曆史變遷。
上世紀80年代如火如荼的城市開發建設中,坐落於(yu) 三坊七巷北隅的故居即將“一拆了之”。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聽聞這一消息,立刻叫停拆遷。時隔半年,故居修繕工程悄然動工……
從(cong) 拆到修,一字之差,天壤之別,考驗的是曆史遠見。
2021年3月,正在福州市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三坊七巷。
“對待古建築、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總書(shu) 記的話又一次沸騰了古老街巷。
“保護好、傳(chuan) 承好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華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始終如一,身體(ti) 力行推動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始終如一。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考察足跡遍布全國多個(ge) 省份的文博單位。“我們(men) 愛這個(ge) 城市,就要嗬護好她、建設好她”“避免‘千城一麵、萬(wan) 樓一貌’”“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能搞過度修繕、過度開發”“發展旅遊要以保護為(wei) 前提,不能過度商業(ye) 化”……殷殷囑托寄寓總書(shu) 記對文脈延續的深刻思考。
中華大地上,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xiang) 愁的文化長卷徐徐展開:
正定古城重現北方雄鎮風貌,鼓浪嶼演繹萬(wan) 國建築博物館風情,古城潮州留駐嶺南文化穿越時光的精魂,北京胡同鐫刻古都記憶與(yu) 濃濃鄉(xiang) 情,八廓街見證西藏翻天覆地曆史巨變……
當曆史文脈融入現代生活,山水人文交匯成現代宜居之地,文化自信構築起共有精神家園。
從(cong) 時隔37年再次召開中央城市工作會(hui) 議明確“延續城市曆史文脈”,到中央政治局就考古為(wei) 題舉(ju) 行集體(ti) 學習(xi) 強調“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從(cong) 三星堆考古讓古蜀文明之光再次閃耀,到闊別160年的馬首銅像歸藏圓明園;從(cong) 曆盡600年滄桑的《永樂(le) 大典》回歸再造,到我國以42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項目位居世界第一……
新的文化自覺助推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豐(feng) 富全社會(hui) 曆史文化滋養(yang) 。
曆史長河洶湧澎湃,唯有中華文明數千年曆盡劫波從(cong) 未中斷;進入新時代,更加生氣勃勃、剛健有為(wei) ,每朵浪花都有奔騰故事。
2021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貴州畢節化屋村,扶貧車間裏精美的苗族傳(chuan) 統服飾吸引了總書(shu) 記的目光。
“苗繡既是傳(chuan) 統的也是時尚的,你們(men) 一針一線繡出來,何其精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勉勵大家,一定要把苗繡發揚光大,這既是產(chan) 業(ye) 也是文化,發展好了既能弘揚民族文化、傳(chuan) 統文化,同時也能為(wei) 產(chan) 業(ye) 扶貧、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貢獻。
以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讓活態的鄉(xiang) 土文化傳(chuan) 下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量深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是新時代中華文化滾滾向前的強大內(nei) 驅力。
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再強調要把握好傳(chuan) 承和創新的關(guan) 係,“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心部署下,《關(guan) 於(yu) 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頒布,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延續中華文脈、傳(chuan) 承文化基因。
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脈傳(chuan) 承弦歌不輟、曆久彌新。
與(yu) 群眾(zhong) 包餃子、打糍粑共度傳(chuan) 統節日,同戲迷一起聽三弦、看花鼓戲,買(mai) 香包、布鞋給民間手藝人“捧捧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領垂範,傳(chuan) 統文化日益融入日常生產(chan) 生活、滋養(yang) 當代心靈。
2014年10月,與(yu) 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時隔72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為(wei) 新時代文藝創作錨定航向。
“我們(men) 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的號召一呼百應,舞劇《大夢敦煌》、昆劇《臨(lin) 川四夢》、京劇電影《曹操與(yu) 楊修》等優(you) 秀文藝作品湧現,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hui) 》《典籍裏的中國》《唐宮夜宴》海內(nei) 外熱播,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氣度神韻增添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
2021年12月14日,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
放眼新時代,中華文脈開枝散葉綿延勃發,升騰盛世圖景,激蕩複興(xing) 氣象。
交流互鑒命運與(yu) 共
2021年10月26日,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倒計時百天之際,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獎牌問世。宛如同心圓玉璧的獎牌上,銘刻冰雪紋和祥雲(yun) 紋。古老東(dong) 方文明與(yu) 奧林匹克精神,於(yu) 方寸之間交相輝映。
一枚獎牌,是中華文明兼容並蓄的生動縮影,彰顯著溫潤優(you) 雅的文明氣度,寄托著人類的共同夢想。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於(yu) 曆史深處探尋,中華文明綿延傳(chuan) 承,從(cong) 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並蓄中不斷衍生發展。
玄奘西行、鑒真東(dong) 渡、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七下西洋……中華民族曾經譜寫(xie) 了萬(wan) 裏駝鈴萬(wan) 裏波的浩浩絲(si) 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wan) 國衣冠會(hui) 長安的盛唐氣象。
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茶酒作喻,一語中的:“茶和酒並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
2019年11月,雅典衛城博物館。正在希臘訪問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參觀。
從(cong) 古希臘大理石雕像上的“拔火罐”圖案談到古代中醫,由帕特農(nong) 神廟三角楣上的眾(zhong) 神雕像聯係到中國古籍《山海經》……短短一個(ge) 小時,雖道不盡曆史滄桑,卻打開了文明對話交流的新天地。
西子湖畔,粼粼波光,倒映著G20峰會(hui) 歡迎晚宴的東(dong) 方神韻。
帶著對“和而不同”的深刻理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文化為(wei) 紐帶,推動不同文明相惜相知,開拓了國與(yu) 國之間交往的新路徑。
當前,環顧全球,百年變局與(yu) 世紀疫情交織激蕩,文明衝(chong) 突論、文明優(you) 越論沉渣泛起。衝(chong) 突還是對話、對抗還是合作,已成為(wei) 關(guan) 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
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ya) 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提出建設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
“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要以互聯互通為(wei) 著力點,促進生產(chan) 要素自由便利流動,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實現共贏和共享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如今,這一植根於(yu) 曆史厚土的中國智慧,讓“使者相望於(yu) 道,商旅不絕於(yu) 途”的絲(si) 路盛景再現於(yu) 世,也為(wei) 各國開拓出一條通向共同繁榮的機遇之路。
美美與(yu) 共,才能天下大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宏闊胸襟,為(wei) 各國攜手應對風險挑戰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不是以一種製度代替另一種製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hui) 製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曆史文化、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享、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
博鼇亞(ya) 洲論壇、中非合作論壇、上海進博會(hui)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用一場場主場外交,彰顯開放自信的大國胸懷。
亞(ya) 洲、歐洲、非洲、拉美……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men) 用一次次緊急馳援,展現兼濟天下的大國擔當。
今天,帶著深邃的曆史視角和廣闊的全球視野,中國人民更加認識到,複興(xing) 不僅(jin) 是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賽道上的趕超,更是一個(ge) 大國現代化進程中兼收並蓄的氣度;不僅(jin) 是物質條件的極大改善,更應是一個(ge) 民族文明觀的自信表達。
2019年5月15日,浩瀚夜空下,國家體(ti) 育場“鳥巢”燈光璀璨。各國藝術家歡歌曼舞、激情飛揚,獻上精彩的亞(ya) 洲文化嘉年華,為(wei) 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一刻,不同國度的文明記憶、文明圖景,在華夏大地上匯集。這一刻,古老的東(dong) 方大國不僅(jin) 以卓越的智慧啟迪世界文明,更以海納百川的氣度擁抱世界文明。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
一位外國政要這樣表達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中國方案的高度讚賞:“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對世界和人類作出的貢獻,不僅(jin) 在於(yu) 創造了多少物質,還在於(yu) 提出了什麽(me) 理念。”
今日之中國,不僅(jin) 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ya) 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
厚植沃土萃就精華
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wan) 裏。知所從(cong) 來,方明所往。
2013年11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山東(dong) 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強調:“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wei) 條件。”
文化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
傳(chuan) 統中有我們(men) 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誌氣底蘊。隻有讀懂古老而偉(wei) 大的中華民族為(wei) 何生生不息,領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如何博大精深,才能堅定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曆史自覺和文化自信。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將文化自信置於(yu) 前所未有的高度,為(wei) 民族複興(xing) 凝聚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湘江之畔的嶽麓書(shu) 院,曆經千年而弦歌不絕。講堂上,高懸“實事求是”匾額。
2020年9月17日,細雨飄飛中,正在湖南考察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望著匾額,久久凝思。
近2000年前,東(dong) 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shu) 》中寫(xie) 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記述古人傳(chuan) 承文化、求索真知的故事。
100多年前,意氣風發的青年毛澤東(dong) 常在此流連,思索“改造中國和世界”的方法。
“共產(chan) 黨(dang) 怎麽(me) 能成功呢?當年在石庫門,在南湖上那麽(me) 一條船,那麽(me) 十幾個(ge) 人,到今天這一步。這裏麵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
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尋到馬克思主義(yi) “真經”,喚醒沉睡已久的民族,激活曾經蒙塵的偉(wei) 大文明。
進入新時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創造性提出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兩(liang) 個(ge) 結合”重大論斷,堅持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孕育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
曆史的長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濤卷起巨瀾。
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之間具有內(nei) 在的契合性,在很多方麵相融相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博大胸懷,將馬克思主義(yi) 同傳(chuan) 承千年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滲透民族基因的價(jia) 值觀念融會(hui) 貫通,進行了新的具有開拓性意義(yi) 的理論創造,推動馬克思主義(yi) 與(yu) 時俱進、深入人心——
堅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為(wei) 中心,汲取民本理念,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的民眾(zhong) 觀;
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吸取“多元一體(ti) ”的民族史觀,凝聚起各族兒(er) 女對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深化了馬克思主義(yi) 民族理論;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閃耀“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協和萬(wan) 邦”“天下一家”的和合智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世界曆史理論……
思想的火炬,照亮著嶄新的時代。
當渴盼千年的小康之夢成為(wei) 現實,當古老箴言融入核心價(jia) 值觀,當飽含東(dong) 方智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日益成為(wei) 世界共識,當“人類文明新形態”為(wei) 人類社會(hui) 發展描繪出文明新篇章……萬(wan) 千氣象,鋪展在新時代的舞台上。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
麵向未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豪邁宣示:“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新華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張曉鬆、林暉、朱基釵、周瑋、施雨岑、史競男、王子銘、王鵬)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04日 0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