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綠色債券升溫 2021年發行超8000億元

發布時間:2022-01-04 16:23: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隨著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我國綠色債(zhai) 券發行持續升溫。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2021年,我國共發行755隻共計8027.6億(yi) 元的綠色債(zhai) 券,較前年同期474隻5488.1億(yi) 元的市場規模,在發行隻數上增長59.3%,在融資規模上也增長46.3%。

  央行官網消息,近日華能國際電力江蘇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成功發行2021年度第一期綠色中期票據(藍色債(zhai) 券/碳中和債(zhai) ),發行金額3億(yi) 元,期限3年,由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江蘇省分行聯合主承銷。這是全國首單“藍色+碳中和”雙品種綠色債(zhai) 券,也是江蘇首單藍色債(zhai) 券。此前,中國石化股份公司首次在銀行間市場發行25.5億(yi) 元綠色中期票據,期限為(wei) 3年,票麵利率為(wei) 2.5%,募集資金主要用於(yu) 支持天津LNG項目發展。

  除企業(ye) 外,近期銀行參與(yu) 綠色金融債(zhai) 券發行的熱情也有增無減。2021年12月7日至10日,僅(jin) 四天內(nei) ,累計有5家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券規模達380億(yi) 元,占比為(wei) 全年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總規模的48.31%,其中分別為(wei) 國有開發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300億(yi) 元、南京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10億(yi) 元、北部灣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20億(yi) 元、貴州銀行發行綠色金融債(zhai) 50億(yi) 元。

  以上隻是我國綠色債(zhai) 券快速發行的“縮影”。近年我國綠色債(zhai) 券備受市場“青睞”。2015年我國正式啟動綠色債(zhai) 券市場,2017年、2018年均為(wei) 發行量第二大國家,占比約為(wei) 20%,僅(jin) 次於(yu) 美國。2020年,中國共有153個(ge) 發行主體(ti) 發行218隻綠色債(zhai) 券,發行金額達2221.16億(yi) 元,在全球市場約占15%。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日前表示,近期中國綠色債(zhai) 券發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五個(ge) 方麵:一是發行主體(ti) 不斷豐(feng) 富;二是綠債(zhai) 的種類不斷豐(feng) 富;三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wei) 綠色債(zhai) 券創新發展注入強勁新動力,綠色債(zhai) 券的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強化;四是綠色債(zhai) 券的債(zhai) 項評級繼續維持較高的水平,對於(yu) 綠債(zhai) 的成本優(you) 勢的發揮起到積極作用;五是募集的資金繼續聚焦綠色服務、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綠色產(chan) 業(ye) 和可持續發展的項目。

  “行業(ye) 分布上,工業(ye) 、公用事業(ye) 等行業(ye) 綠債(zhai) 占比明顯提升,扭轉了以前金融行業(ye) 占比高於(yu) 實體(ti) 經濟的局麵。評級上,綠色債(zhai) 券絕大多數仍為(wei)  AAA 評級,平均資質超過信用債(zhai) 整體(ti) 情況。”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董事總經理、全球信用業(ye) 務負責人陳振宏總結稱。

  值得注意的是,近來,債(zhai) 券市場不斷“上新”產(chan) 品,有力支持綠色行業(ye) 發展——銀行間市場在此前推出碳中和債(zhai) 券的基礎上,近期又推出社會(hui) 責任債(zhai) 券和可持續發展債(zhai) 券,針對境外發行人開展業(ye) 務試點。以綠色債(zhai) 券子品種之一的碳中和債(zhai) 為(wei) 例,自2021年2月全國首批6隻碳中和債(zhai) 在銀行間債(zhai) 券市場發行以來,僅(jin) 半年時間,債(zhai) 券存續規模已達千億(yi) 元。

  在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看來,以碳中和債(zhai) 為(wei) 代表的綠色債(zhai) 券的發行不僅(jin) 有助於(yu) 拓寬低碳項目發行人的融資渠道、為(wei) 項目建設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和資源傾(qing) 斜,而且在引領社會(hui) 綠色發展理念、引導企業(ye) 低碳轉型等方麵也起到了積極示範作用。“當前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總框架下,綠色債(zhai) 券市場的發展一方麵要加強國際合作,另一方麵,要符合國內(nei) 發展階段和項目支持領域的側(ce) 重。”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鍾源)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