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經濟”持續升溫 消費需謹慎
“上午植發,下午上班”“別讓脫發影響你的顏值”……在地鐵、公交、電梯、戶外大屏、社交平台上,關(guan) 於(yu) 植發的廣告隨處可見,瞄準“頭頂生意”大做文章。擁有一頭濃密秀發是當代年輕人的“頭等大事”,單次動輒數萬(wan) 元消費的背後,植發市場逐漸成為(wei) 一片巨大的藍海,還催生出“植發第一股”。
然而熱潮背後,市場亂(luan) 象、消費糾紛頻頻出現。麵對身邊的花式營銷,植發消費需要慎重。
脫發困擾年輕人
小心廣告太忽悠
“早知道過程這麽(me) 痛苦,我是不會(hui) 去植發的。”提起半年前的植發經曆,30歲的陳先生發出如此感慨。
由於(yu) 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陳先生的發際線這兩(liang) 年明顯上移。看到地鐵和電梯間的植發廣告,他動了心。在對比多家機構後,他選擇了較為(wei) 便宜的方案。“每一個(ge) 毛囊單位收8.8元。”陳先生指著頭上一小片說,一次手術下來,他花了近兩(liang) 萬(wan) 元。
植發的原理是將毛發較多部位的毛囊移植到脫發的區域。手術當天,陳先生在手術床上待了近8個(ge) 小時。“一個(ge) 字,疼!”陳先生記不清醫生在他頭上紮了多少針麻藥,隻記得當時痛得牙關(guan) 緊咬。而恢複期他也疼得好多天沒睡著覺。這次經曆讓他對植發廣告的“洗腦”產(chan) 生了巨大懷疑:“上午植發,下午上班;睡幾個(ge) 小時就長出一頭濃密頭發……這些廣告也真敢說!”
半數收入用來打廣告
研發不足1%
其實,植發技術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就被引入中國,但此前一直不溫不火。近幾年,隨著人們(men) 的外貌意識增強,再加上日漸年輕化的脫發趨勢,植發行業(ye) 漸成一片藍海。艾媒谘詢數據顯示,我國植發行業(ye) 2016年的市場規模約為(wei) 57億(yi) 元,到2020年年底,市場規模已超200億(yi) 元。
目前,一次植發的費用少說也要五位數,多則超過10萬(wan) 元。行業(ye) 的快速發展,把從(cong) 北京二環邊一個(ge) 小科室起家的植發機構推上了資本市場。12月13日,植發公司雍禾醫療在港交所上市,目前總市值已突破90億(yi) 港元。
雍禾醫療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為(wei) 10.5億(yi) 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75.1%。雖然一年營收超10億(yi) 元,但在2018年至2020年,雍禾醫療的年度利潤分別為(wei) 0.54億(yi) 元、0.36億(yi) 元和1.63億(yi) 元。錢都花在了哪裏?招股書(shu) 上寫(xie) 明,近幾年該公司研發開支占收入的比重不到1%,營銷卻占了一半左右。2021年上半年,雍禾醫療銷售及營銷開支占總收入的比例達54.9%。
記者通過不同平台谘詢發現,客服都以分享案例或提供方案為(wei) 由留下谘詢者的微信號和電話,隨後引導谘詢者到店進行免費毛囊檢測。記者來到雍禾醫療北京分院進行了檢測,盡管頭發狀況良好,還是被推薦了一款售價(jia) 5500元的營養(yang) 穩固套餐。未產(chan) 生任何消費離開後,當晚記者又接到客服來電介紹頭發養(yang) 護方案,並推薦了下一步的營銷活動。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在複購率低、獲客成本高的情況下,企業(ye) 仍需要大量的廣告燒錢支持業(ye) 務增長。2020年,雍禾醫療的植發患者為(wei) 5.1萬(wan) 人,按照7.8億(yi) 元的營銷花費來計算,平均每位顧客的引流成本超過了1萬(wan) 元。
消費糾紛維權難
植發前要全麵診斷
由於(yu) 植發行業(ye) 技術壁壘較低,又處於(yu) 初期發展階段,行業(ye) 存在魚龍混雜的現象,不少消費者在植發後走上了維權路。
記者查詢中國裁判文書(shu) 網發現,近幾年因植發失敗產(chan) 生的民事糾紛案件逐年增多。而消費者多因鑒定難或舉(ju) 證難,被判敗訴。例如,在今年4月公布的一起案件中,消費者杜女士認為(wei) 植發手術沒有達到合同承諾的效果,但法院表示,因杜女士不能舉(ju) 證證明移植毛囊的成活率未達到95%,以此為(wei) 由主張公司賠償(chang) 其損失,依據不足。在另一起案件中,朱先生主張某公司為(wei) 其植入的毛囊數量少於(yu) 合同約定的數量,但因其未提供充分的證據予以證明,法院沒有采信朱某的主張。
“市麵上沒有鑒定機構能對移植的毛囊成活率進行檢測,植發機構也沒有給出成活率達標的證據,那合同上的承諾不就是一紙空談嗎?”經曆過植發的陳先生發現,植發的“坑”真不少,由於(yu) 恢複期漫長,通常需要6到9個(ge) 月後才能看到真正效果,一旦消費者不滿意,植發機構很容易“甩鍋”。
此外,植發屬於(yu) 手術,機構要“有牌行醫”。針對網上經常出現的植發速成班廣告,有記者臥底調查發現,一些培訓機構的老師根本沒有醫師資格證。正規的植發醫生往往需要5到7年的時間才能開展植發手術。號稱“三天速成”的植發培訓實在讓人“頭皮發麻”。
“我現在會(hui) 建議身邊的朋友先去正規醫院。”陳先生以自身經曆提醒道。皮膚科專(zhuan) 家也表示,銷售人員推薦的毛囊檢測隻能作為(wei) 一種輔助檢查手段,需要結合專(zhuan) 業(ye) 的臨(lin) 床經驗才能判斷脫發病因,建議消費者在全麵診斷後再決(jue) 定是否植發,植發時也要選擇具有正規醫療資質的機構,避免自身利益受損。(記者 馬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