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2022年“打開方式”是這樣的……
編者按
2022年,一個(ge) 充滿希望的年份。通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新的趕考路上,各行各業(ye) 的人們(men) 有哪些心聲訴求、目標期盼,又將以怎樣的精神麵貌奮力前行?我們(men) 特邀老中青三代人的代表講述過去一年的奮鬥故事,麵向新年暢談心願、抒發誌向,並請專(zhuan) 家前瞻2022年的民生要點難點著力點,為(wei) 實現更加美好的生活出謀劃策。
老年感懷:壯心猶在,為(wei) 霞滿天
希望多些時間陪著村裏娃
講述人:安徽和縣烏(wu) 江鎮卜陳學校退休教師 葉連平
2021年,我當選為(wei) “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這些年捧回來不少獎章獎狀,數這個(ge) 獎的分量最重,也最讓我激動。以前有人問過我有啥心願,我說,那就是“走”的那天,黨(dang) 組織能認為(wei) 我是一名合格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哪裏想到,還能得到“優(you) 秀”這麽(me) 高的榮譽呢。
得這個(ge) 獎,國家給發了筆獎金,我全部放進了“葉連平獎學基金”裏。這已經是慣例了。2019年,我先後獲得“最美奮鬥者”和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稱號。春節時,領導來看望我,帶來11萬(wan) 元獎金。紅紅的紙包裏那麽(me) 厚厚一遝,我是一夜沒睡著呀。第二天,我就把獎金送到了鎮政府,他們(men) 說不能收。怎麽(me) 辦呢?我把其中10萬(wan) 元放進獎學金;剩下1萬(wan) ,我又自掏1萬(wan) ,拜托學生居平樹校長捐出去用於(yu) 抗疫。我的心這才舒坦了。
現在,獎學金已經發到第十屆了,我們(men) 拿出5萬(wan) 多元表彰了品學兼優(you) 的學生。
我用不了那麽(me) 多錢,我最需要的是時間,好陪著這些村裏娃長大。我馬上94歲了,還在給孩子們(men) 講課。我這一生,親(qin) 眼看到了我們(men) 黨(dang) 是怎麽(me) 帶著老百姓一路奮鬥、換來今天這好日子的。我常把這些故事講給孩子們(men) 聽。2021年3月,我還帶著55名學生到江蘇淮安參觀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讓他們(men) 更直觀地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卓越貢獻。看到孩子們(men) 對黨(dang) 的熱愛更深了,我心裏別提有多高興(xing) 。
做一名教師,任重道遠。不論是教科學文化知識,還是幫學生樹立愛黨(dang) 愛國情懷,都不是三天兩(liang) 夜就能成的事。隻有我們(men) 堅持下去,孩子們(men) 才能成才。
兩(liang) 個(ge) 多月前,我出門上課時不小心跌了一跤,右胳膊受傷(shang) 了。居校長讓我在家歇歇。這哪行?我是“戰鬥員”,傷(shang) 了右手,還有左手啊,就算手都不行了,還有嘴巴可以講課。教孩子是我的職責,我要把能做到的盡力做好。
要說新年有啥願望,我曾開玩笑說:再活個(ge) 20年。現在看來,是得保護好身體(ti) ,因為(wei) 我要把開辦了21年的葉連平留守兒(er) 童之家繼續辦下去。
把戰友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講述人:山西晉中市原紅軍(jun) 榮軍(jun) 休養(yang) 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院長 高晉文
2021年7月1日,是過去一年裏我最難忘的日子。那天,我早早地讓孩子們(men) 打開電視,為(wei) 的就是親(qin) 眼見證黨(dang) 百歲生日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由於(yu) 身體(ti) 原因,我沒能到現場觀看,但家人們(men) 、單位的同事們(men) 都陪在我身邊,讓這個(ge) 遺憾小了很多。
看著天安門廣場上迎風飄揚的100麵紅旗,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入黨(dang) 時的樣子。那是淮海戰役發起總攻的前夜,在駐地小張莊的炮兵連指揮所裏,在連裏黨(dang) 員代表、戰士代表的見證下,我舉(ju) 起右拳,一字一句,許下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誓言。
就在黨(dang) 的百年華誕前夕,我榮獲了“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榮譽稱號,看著亮閃閃的獎章,心裏既激動,又沉甸甸的。我這一生,參加過大大小小的戰鬥近百次。我從(cong) 血流成河的戰場上拚殺了出來,從(cong) 戰友倒下的陣地上拚殺了出來,但我總是想起犧牲的戰友們(men) ,他們(men) 才是真英雄。
離開部隊後,帶著對犧牲戰友的牽掛和懷念,我來到晉中市紅軍(jun) 榮軍(jun) 休養(yang) 院工作,盡自己所能照顧傷(shang) 殘軍(jun) 人和家屬們(men) 。在假肢廠,我為(wei) 傷(shang) 殘軍(jun) 人彌補缺憾;在棉織廠,安置軍(jun) 人家屬就業(ye) ;為(wei) 榮軍(jun) 休養(yang) 院搬遷,記不清省內(nei) 省外跑了多少趟……
1989年離休後,屬於(yu) 自己的時間多了,我就想著把戰友們(men) 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平時我看電視、讀報紙、記筆記,就是為(wei) 了不落伍,能講好我們(men) 黨(dang) 的故事。在學校、廠礦、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街道、社區,我做過的革命傳(chuan) 統教育報告有400多場了。
2021年,對於(yu) 我這個(ge) 有73年黨(dang) 齡的老戰士來說,有太多難忘的瞬間。我總覺得自己做得太少,國家給的榮譽太多。2022年,我會(hui) 繼續走在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的路上。隻要身體(ti) 允許,我就會(hui) 一直講下去,讓黨(dang) 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紅色文化代代相傳(chuan) 。
中年心聲:中流擊水,奮楫前行
願民間藝術如山花爛漫
講述人: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席 潘魯生
此時此刻,在國家博物館和文藝界同仁支持下,我的跨年展覽“到民間去——潘魯生民藝展”正在國家博物館舉(ju) 辦,這也是繼“記住鄉(xiang) 愁——山東(dong) 民藝展”之後,民間藝術再一次在國家博物館展出。
過去40年,我和同仁們(men) 走鄉(xiang) 村、訪農(nong) 戶,收集整理民間工藝;如今,這些點點滴滴的民間生活記憶、生活智慧、生活藝術正以民藝專(zhuan) 題展覽、民間文學大係和民間工藝集成等方式豐(feng) 富著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真是讓人振奮、鼓舞。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深深感到,全社會(hui) 的文化自信更堅定了。漢服走進生活、博物館文創熱、傳(chuan) 統手藝受追捧,都體(ti) 現了人們(men) 對曆史文化、特色工藝的關(guan) 注;年輕一代更講求文化的個(ge) 性和圈層的認同、國貨國風國潮興(xing) 起,都為(wei) 民間文藝傳(chuan) 承傳(chuan) 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契機。
2021年,許多年輕人喜歡的國漫形象和國貨產(chan) 品跨界聯合,形成了一係列熱銷產(chan) 品。這些時尚化、潮流化、創意化的產(chan) 品,離不開對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精彩轉化。在藝術創作與(yu) 設計中,我們(men) 要汲取運用傳(chuan) 統民藝的精神風範,為(wei) 它們(men) 點亮美好生活找到更多、更好的方式。
新年的大幕已徐徐拉開。讓人欣慰的是,觀展的人群裏有老人,有青年,還有孩子,他們(men) 駐足細看那些散發著歲月光芒的鄉(xiang) 土物件,詢問物品背後的生活曆史和民俗文化。我想,文化藝術不就該是這樣可感可知嗎?讓我們(men) 知道從(cong) 何處來、向何處去,讓我們(men) 有文化根基、有創作源泉、有情感牽掛、有前進方向。
新的一年,希望我們(men) 正在推進的《中國民間文學大係》出版工程編纂出版新的卷篇,希望《中國民間工藝集成》進展順利,希望我們(men) 的民藝如遍野山花,欣欣向榮。
給百姓提供高水平醫療服務
講述人:山東(dong) 援疆幹部人才、新疆喀什疏勒縣塔孜洪鄉(xiang) 衛生院院長 許多良
2021年9月,我接到第十期山東(dong) 援疆幹部人才中期輪換的通知,背上行囊,揣著援疆夢,來到了萬(wan) 裏之外的喀什。
轉眼間,我們(men) 已經來到塔孜洪鄉(xiang) 衛生院三個(ge) 多月了。看著衛生院三天一個(ge) 小變化、五天一個(ge) 大進步,患者就醫條件和醫療保障水平都在提高,我心裏暖暖的。
過去一年,山東(dong) 援疆投入力度更大了,組織醫療隊伍向鄉(xiang) 鎮衛生院延伸,讓優(you) 質醫療資源覆蓋鄉(xiang) 村。我們(men) 既改善硬件,又升級軟件。比如,投入資金對醫院住院綜合樓、特檢樓、體(ti) 檢中心進行了徹底改造,投資180多萬(wan) 元引進智慧醫療係統,在新疆率先實現了村村配備心電監測終端、開展遠程診斷……
醫院要發展,學科建設是關(guan) 鍵。借山東(dong) 援疆資金向基層延伸的東(dong) 風,我們(men) 建起了當地群眾(zhong) 迫切需要的口腔、腰腿疼、哮喘病等專(zhuan) 業(ye) 科室,強化醫院學科建設。全疆第一批建立EICU(急診重症監護室)的基層衛生院、全疆第一批引進遠程心電診斷係統的基層衛生院、南疆第一批引進國內(nei) 最先進智慧化預防接種門診係統的基層衛生院……一個(ge) 個(ge) “第一”,讓百姓足不出鄉(xiang) 就能享受到高水平醫療服務。
一年半的援疆時間看似不短,但要做點實事,時間卻並不寬裕。我們(men) 援疆團隊製定了衛生院發展規劃,決(jue) 心盡快落實。
冬天的塔孜洪鄉(xiang) 和諧安寧,整潔的衛生院大廳裏,援疆隊員都在忙碌。看到百姓們(men) 痊愈後的笑容,我心裏暖洋洋的。新的一年,希望能給更多百姓服務好,並為(wei) 當地培養(yang) 大批醫療人才,留下一支“永久牌”醫療隊,讓魯疆情誼更加持久綿長。
青年誓言:矢誌奮鬥,點亮青春
逆行而上,為(wei) 了國家更好前行
講述人:江蘇南通市崇川區天生港消防救援站站長助理 劉武泉
2021年7月,鄭州突降暴雨,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接到增援命令後,迅速調集力量,千裏馳援。我作為(wei) 南通市消防救援支隊的一名消防員,隨隊出征。在汛區奮戰的12個(ge) 日夜裏,我們(men) 誓死保衛人民群眾(zhong) 的生命財產(chan) 安全。其間,我們(men) 共完成5個(ge) 居民小區、7個(ge) 急需排水區域的應急排澇任務,共營救和疏散轉移被困人員250餘(yu) 人,搶救物資5批次,踐行了“對黨(dang) 忠誠、紀律嚴(yan) 明、赴湯蹈火、竭誠為(wei) 民”的使命擔當。
刀山敢上、火海敢闖,召之即來、戰之必勝是我們(men) 消防人始終不變的信條。我16歲參軍(jun) 、19歲入黨(dang) ,已記不清在訓練場上雙手掉了幾層繭、兩(liang) 腿負了多少傷(shang) 。我們(men) 之所以拚命訓練,學不精的加強練、弄不通的潛心研,就是為(wei) 了在火場上“逆行”時信心十足,給百姓加倍的安全感。
我們(men) 消防救援站是“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2021年,我們(men) 開展了“平安老鎮”行動,為(wei) 孤寡老人安裝獨立式煙感報警器、配備帶有SOS緊急呼叫功能的愛心手機;聯合7家學雷鋒標兵單位,成立了“學雷鋒”黨(dang) 建聯盟,用心用情開展誌願服務。
新的一年裏,我們(men) 會(hui) 在緊急情況麵前隨時報到、勇敢逆行,隻為(wei) 守護人民幸福安康、國家繁榮富強。
用科研溫暖美好生活
講述人:2021年全國“最美大學生”、華東(dong) 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 周 傑
2021年,我完成博士學業(ye) ,收獲了“全國最美大學生”“上海市年度人物”等榮譽。對我來說,這是認可和肯定,更是激勵與(yu) 鞭策。
2016年,我隻身來到上海開始人工智能方向的探索。5年多來,在無數次實驗失敗、論文被拒後,我從(cong) 一個(ge) 科研“小白”變成了別人眼中的“大神”。畢業(ye) 後,我選擇了複旦大學從(cong) 事博士後工作,繼續在自己的領域深耕。
評上“全國最美大學生”後,姐姐對我說,爸爸把我的獲獎視頻看了三遍。聽到這話,我既開心又難過。這麽(me) 多年在外讀書(shu) ,父母對我的思念都藏在心裏。我生在農(nong) 村長在農(nong) 村,讀大學以來,每次返鄉(xiang) ,總會(hui) 看到一些孤寡老人、留守兒(er) 童坐在門口等待親(qin) 人歸來;每次回校,自己的親(qin) 人也會(hui) 在列車前依依不舍地目送。這些畫麵始終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我特別想用所學為(wei) 村裏的老人們(men) 做點事。漸漸地,我有了為(wei) 老年人研發一台陪伴式聊天機器人的想法。這個(ge) 想法得到了我的導師賀樑教授的肯定。我們(men) 師徒二人經常圍繞機器人情感分析技術難點與(yu) 空巢老人情感需求研討交流,我也在探索的路上越走越堅定。
2022年,我準備好了。我會(hui) 努力攻克“卡脖子”難題,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賦予機器人情感,讓機器人不再是冰冷的鐵疙瘩,而是帶著溫度更好地服務與(yu) 陪伴,讓老人們(men) 隨時隨地得到慰藉與(yu) 快樂(le) ,讓我們(men) 的社會(hui) 充滿溫暖。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常河、李建斌、趙秋麗(li) 、馮(feng) 帆、李慧、顏維琦、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郭彤彤)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0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