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傳統民間說唱走進現代生活

發布時間:2022-01-10 15:25:00來源: 陝西日報

 

  最近幾個(ge) 月,李康比以前忙了許多。作為(wei) 陝北說書(shu) 傳(chuan) 承人,李康每周都有好幾場演出,其餘(yu) 時間還要為(wei) 十幾位學徒授課。“越來越多的年輕娃娃來這裏學習(xi) 。除了現場授課,我還經常以電話、視頻的形式和他們(men) 溝通。”李康說。

  2021年12月9日,李康又一次下鄉(xiang) 演出。“綏德平安書(shu) 在當地有著深厚的群眾(zhong) 基礎,大家都喜歡聽。”他告訴記者,自己演出多半是在綏德縣境內(nei) ,綏德平安書(shu) 是說書(shu) 的一個(ge) 重要內(nei) 容。

  陝北說書(shu) 是陝北特有的一種民間說唱藝術,而綏德平安書(shu) ,也叫安樂(le) 書(shu) ,是陝北這塊黃土地上特有的一種民間曲藝,也是陝北說書(shu) 的派生之物。綏德平安書(shu) 的說唱形式一般是說書(shu) 藝人坐在高板凳上,獨自彈琵琶或三弦,連說帶唱,獨角表演。

  2021年9月,34歲的李康迎來了他職業(ye) 生涯的高光時刻。

  2021年9月14日這一天,在位於(yu) 綏德縣文化館內(nei) 的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陳列館,李康懷抱三弦,腿綁甩板,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唱了一曲現代版平安書(shu) 《學黨(dang) 史明初心》。

  一曲唱罷,李康又唱了一段“老的,最傳(chuan) 統的那種”平安書(shu) ,引得掌聲四起。“表演後掌聲不斷,這讓我很激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關(guan) 心非遺傳(chuan) 承,並囑咐一定要保護好、傳(chuan) 承好。這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這些傳(chuan) 承人的信心!”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康激動的心情溢於(yu) 言表。

  綏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綏德獨有的“身份證”,非遺項目之豐(feng) 富、傳(chuan) 承人技藝之精湛,令人讚歎。早在2011年,綏德平安書(shu) 就被榆林市納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名錄,郭新鈺、王永文兩(liang) 位說書(shu) 藝人被評為(wei) 這一項目的傳(chuan) 承人。

  據了解,在陝北,進入寒冬後,耍社火、看大戲便不再適合,而張口就唱、談天說地、即興(xing) 發揮、靈活多變的綏德平安書(shu) 進院子、進窯洞、上炕頭表演十分受歡迎。

  作為(wei) 榆林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綏德平安書(shu) 在當地有著深厚的群眾(zhong) 基礎。綏德縣文化館非遺辦主任延保霞介紹,綏德平安書(shu) 主要流行於(yu) 綏德縣轄區內(nei) 的339個(ge) 行政村。由於(yu) 藝人走村入戶進行表演,所以這一民間表演藝術具有較強的流動性。陝北大部分地區及內(nei) 蒙古、山西部分地區,都有綏德說書(shu) 人活動的身影。

  年近60歲的說書(shu) 藝人王永文癡迷綏德平安書(shu) 大半輩子,綏德平安書(shu) 是何時產(chan) 生的,他也說不清楚。王永文13歲開始跟師父學習(xi) 說書(shu) 技藝,在他看來,綏德平安書(shu) 的產(chan) 生,應該是陝北說書(shu) 發展到一定程度細化的表現。

  “過去,農(nong) 村人大都請不起大戲,成本低的說書(shu) 最受歡迎。生意最好的時候,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外麵跑,其中,好多演出說的都是平安書(shu) 。”王永文回憶起演出的日子時,滿是感慨。

  曾是陝北綏德縣盲人宣傳(chuan) 隊負責人的郭新鈺,是綏德平安書(shu) 的代表人物。作為(wei) 年輕一代的傳(chuan) 承人,李康也經常向郭新鈺和王永文兩(liang) 位傳(chuan) 承人請教。“他們(men) 演出都各有特點,可以說每一位說書(shu) 藝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其唱腔、演奏的方式方法都值得我們(men) 晚輩去學習(xi) 。”李康告訴記者,郭新鈺曾叮囑他紮根在黃土地上,把綏德平安書(shu) 發揚光大。

  如今,關(guan) 於(yu)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以及綏德平安書(shu) 傳(chuan) 承與(yu) 保護的聲音越來越多,相關(guan) 部門的舉(ju) 措也越來越實,這讓年輕一代的陝北說書(shu) 藝人看到了這種傳(chuan) 統民間藝術傳(chuan) 承與(yu) 發揚光大的希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榆林考察時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曆史文脈、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yi) 。”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陳列館負責人雒勝軍(jun) 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工作是一項專(zhuan) 業(ye) 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堅持守正創新,堅定文化自信,通過不斷地挖掘和整理,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大力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周明)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