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山西“古籍醫生”埋頭20年:從“兩眼一抹黑”到專研一件事

發布時間:2022-01-11 17: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解說】一縷陽光穿過玻璃窗,落在斑駁的拓片上,邢雅梅埋頭桌前,左手輕按紙張,右手握起鑷子,小心翼翼尋找拓片破損位置。作為(wei) 山西省圖書(shu) 館曆史文獻部副主任、古籍修複師,邢雅梅見證了該館古籍修複中心的成長與(yu) 發展。

  【同期】山西省圖書(shu) 館曆史文獻部副主任、古籍修複中心修複師 邢雅梅

  我們(men) 這個(ge) 修複中心一開始不是修複中心,叫修複室。2007年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我們(men) 館對這個(ge) 工作逐漸重視,到2009年的時候,就被(原)文化部命名為(wei) 國家級修複中心,成為(wei) 了全國十二家古籍國家級修複中心之一。

  【解說】2002年,邢雅梅首次接觸古籍修複,赴上海參加第一期全國古籍修複技術培訓班。其間,她跟隨培訓班老師學習(xi) 修複方法,了解修複工具等。

  【同期】山西省圖書(shu) 館曆史文獻部副主任、古籍修複中心修複師 邢雅梅

  我入這行的時候,其實就是受館裏頭的委派,然後去學習(xi) 的。因為(wei) 整個(ge) 培訓班的人都是有基礎的,我就沒有基礎,我就是兩(liang) 眼一抹黑的,我就去學去了。但是從(cong) 一開始的沒概念,到開始接觸這個(ge) 工作以後,慢慢地也覺得挺喜歡的,好在就是上海培訓班的那些老師們(men) 他們(men) (教學)都比較係統,從(cong) 一開始的修複配置、修複方法或者是修複工具,他一點一點都在教,我就從(cong) 那時候開始入行。

  【解說】培訓結束後,邢雅梅進入山西省圖書(shu) 館古籍修複室,開啟古籍“醫生”生涯。多年來,邢雅梅致力於(yu) “醫治”善本古籍、碑帖拓片及地方特色文獻等,其中,她對修複山西地方特色文獻《退想齋日記》,印象最為(wei) 深刻。

  【同期】山西省圖書(shu) 館曆史文獻部副主任、古籍修複中心修複師 邢雅梅

  他這個(ge) 日記,它的載體(ti) 性比較特殊,它一共是43冊(ce) 。就是從(cong) 修複的角度來說吧,它的用紙是非常非常的特殊,因為(wei) 可能由於(yu) 當時的時代背景,或者是老先生的生活狀況造成。它又有竹紙、又有機製紙、還有宣紙、還有皮紙、還有硫酸紙等等。它就是選用各種廢棄的紙張拚接而成的,而且當時拿回來這個(ge) 書(shu) 的時候就是一(些)散頁,所以我們(men) 又經過差不多兩(liang) 年的時間,完成了這43冊(ce) 的修複,一共是一萬(wan) 多頁。

  【解說】對邢雅梅而言,古籍修複是一件神聖的事情,要想好了再下手,盡量避免由於(yu) 修複技法和修複理念的錯誤對古籍造成再次破損和傷(shang) 害。

  【同期】山西省圖書(shu) 館曆史文獻部副主任、古籍修複中心修複師 邢雅梅

  其實古籍修複它不是一個(ge) 單獨的學科,其實它要求挺高的,首先你必須得喜歡這項工作,再次就是你必須先坐下來,能安靜下來,熱愛這項工作。

  【解說】2016年至2017年,邢雅梅參與(yu) “山西省國家級珍貴古籍修複項目”,共完成21件唐宋金元時期珍貴佛教典籍的搶救性修複;2018年,修複《退想齋日記》等山西地方特色文獻;2019年至2021年,完成近2000張館藏拓片的修複。

  張立程 山西太原報道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