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活動星係演化進程中恒星形成率的反彈現象被探測到

發布時間:2022-01-11 18:02: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合肥1月10日電(記者吳長鋒)記者從(cong)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係活動星係研究團隊與(yu) 國內(nei) 團隊合作,首次探測到活動星係演化進程中恒星形成率的反彈現象。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天文學》上。

  星係是宇宙的基本單元。星係形成和演化過程是理解宇宙演化曆史和限製宇宙學參數的關(guan) 鍵之一。基於(yu) 冷暗物質的理論預言的星係質量分布與(yu) 觀測相比,在小質量和大質量端均有超出。活動星係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外流氣體(ti) ,將質量、角動量以及能量從(cong) 星係核區攜帶至寄主星係中,是連接星係核區和寄主星係的紐帶,因而被認為(wei) 是活動星係核反饋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外流的反饋是否有效?如有效,其反饋是正還是負目前依然是天文學和宇宙學領域中最受關(guan) 注的爭(zheng) 議之一。

  研究人員利用斯隆巡天最新釋放的數據,組建活動星係樣本。研究人員發現恒星形成率從(cong) 低電離吸收線至高電離吸收線時期,恒星形成率出現下降,隨後從(cong) 高電離吸收線到無吸收線時期恒星形成率出現反彈,並建立了演化模型解釋以上的觀測現象。

  在活動星係早期,星係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被濃厚的塵埃包裹,這個(ge) 時期星係中有大量的塵埃和氣體(ti) ,並且外流僅(jin) 存在於(yu) 星係中心小尺度上,對恒星形成還未有影響。因而這個(ge) 時期有著非常劇烈的恒星形成。這個(ge) 階段的維持時間一般不超過百萬(wan) 年。隨著時間的演化,外流尺度在增加,並且衝(chong) 出塵埃的包裹,到達星係尺度,塵埃消光減弱,光譜變藍,同時外流氣體(ti) 電離度提高。這個(ge) 時期外流對恒星形成產(chan) 生顯著的壓製作用。這個(ge) 階段的維持時間一般超過千萬(wan) 年的時標。隨著塵埃和氣體(ti) 含量的減弱,外流逐漸減弱,外流對恒星形成的壓製作用也在減弱,因而會(hui) 出現恒星形成的反彈現象。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