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竹刻入畫來,國漫《詠梅》演繹“美哉,中國風”
記者 童薇菁
遠山氤氳,飛鳥投林,水墨畫仿佛“活”了起來。以國家級非遺嘉定竹刻為(wei) 背景創作的動畫短片《詠梅》日前在B站獨家上線,目前已突破3276萬(wan) 次播放量,評分高達9.9分。純手工中國風動畫的精致唯美,令網友不惜溢美之詞,“有生之年係列”“美哉,中國風”“國漫的正確打開方式”等彈幕紛紛刷屏。
《詠梅》是上海嘉定2015年啟動的“中國古詩詞動漫係列作品”的第六部。此前,《夜思》《相思》《元日》《飲湖上初晴後雨》等作品不斷打開人們(men) 對上海古城嘉定的認識與(yu) 了解,這一次,新作《詠梅》再現了嘉定竹刻的風雅世界,充滿對上海文化的情懷和對傳(chuan) 統文化的誠意。
嚴(yan) 謹考證與(yu) 唯美想象相結合,本鄉(xiang) 本土的曆史名人“瑰麗(li) ”走來
“牆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wei) 有暗香來。”動畫開頭,撥開萬(wan) 竿竹海,一株梅樹在深處吐露嬌豔。故事中的周顥,是一個(ge) 耿直如竹的少年,也是一個(ge) 以刻竹為(wei) 畢生誌業(ye) 的嘉定人。
國家級非遺嘉定竹刻有400多年的悠久曆史。嘉定竹人以刀為(wei) 工具,以竹子為(wei) 載體(ti) ,將書(shu) 、畫、詩、文、印諸藝術融為(wei) 一體(ti) ,賦予竹子以新的生命。動畫《詠梅》便以虛實結合的浪漫主義(yi) 手法,講述了嘉定名人周顥以竹為(wei) 畫布,尋找世間至美刻於(yu) 竹上的故事。
不同於(yu) 其他故事題材,創作團隊要麵對的是來自嘉定本鄉(xiang) 本土曆史畫卷中的人物。他們(men) 做了大量的曆史考證工作:選用“垂枝梅”為(wei) 梅娘原身,經過考證,嘉定地區確有這一品種;再如,周顥師傅仙逝後安放靈位的地點香雪庵,編劇翻遍嘉定縣誌發現該名稱多出現在晚明時期,與(yu) 劇中年代相符。嚴(yan) 謹縝密的治學態度加上唯美合理的藝術想象,使得這部動漫脫穎而出。
動畫裏,因為(wei) 年幼時的一次相護,周顥與(yu) 梅花仙梅娘結緣,他們(men) 一起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但周顥的理想是尋遍世間至美之物刻於(yu) 竹上,兩(liang) 人就此分別。旅途中突生變數,周顥生命危在旦夕時,梅娘最終選擇用生命來回報“護樹”的恩情,化為(wei) 一縷暗香。而周顥踏遍山川河流,分別之際才發現,梅娘的眼睛就是河流,眉即為(wei) 綠竹,耳朵就是山川,唇即為(wei) 紅梅,世間的美好都在她眉目裏……
“曆史上的周顥一生從(cong) 未雕刻過仕女和梅,這成為(wei) 了創作想象的入口。”項目負責人吳丹介紹說,經過大量的文獻工作,團隊還發掘出一段軼事,並對其進行了適度改編。原來,在《竹人錄》所引錢大昕《周山人傳(chuan) 》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周顥)少時嚐病瘡,一夜醉歸,逢老叟衣冠甚異,出一丸藥啖之,五髒皆煖,忽失叟所在,經夕猶有異香,自是宿疾盡去,終身無纖介之灰。原本是個(ge) “遇仙賜藥”類型故事,編劇把其改編成人與(yu) 梅樹之間的愛情傳(chuan) 奇,“閱盡好花千萬(wan) 樹,願君記取此一支”,詮釋了“至美之物其實是心中的歸屬和向往”這一道理,更添淒豔瑰麗(li) 的色彩。
“每一幀畫麵,都是一幅中國水墨畫”,傳(chuan) 統文化的古典和雅致令人回味無窮
以詩詞為(wei) 中心、曆史人文故事為(wei) 內(nei) 容,通過動畫載體(ti) 來實現文化傳(chuan) 播,“中國古詩詞動漫係列作品”在七年間打造了六部。《相思》以“紅豆”為(wei) 線索,把嘉定名士王初桐和發小六娘青梅竹馬、紅豆定情卻無緣廝守的愛情故事描繪得動人心魄。《遊子吟》則以清史學家、經學家王鳴盛的經曆為(wei) 藍本,顛覆了人們(men) 對《遊子吟》習(xi) 以為(wei) 常的情感認知,變得非常浪漫化和傳(chuan) 奇化。而講述中國著名外交家顧維鈞軼事的《夜思》,則與(yu) 唐代文豪李白《靜夜思》展開了跨越時代的情感對話。
“中國古詩詞動漫係列作品”背後是一支年輕的80後、90後製作團隊。因為(wei) 沒有參照,一開始,這些年輕人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共同探索這條國風動漫之路。第一集《元日》推出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直到2017年第二集《相思》推出,一下子成為(wei) 了爆款。此後,該動畫很快獲得穩定的觀眾(zhong) 和粉絲(si) 群。盡管每一集都要等待一年以上,觀眾(zhong) 依然翹首以盼,這也讓團隊有了動力和責任感,用心盡力讓每一集都更精致、更好看、更耐看。
23分鍾時長的《詠梅》超越了以往任何一部作品,製作前後耗時三年之久。無論畫麵、配樂(le) ,還是故事性,都在訴說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古典和雅致,不僅(jin) 有淡雅的水墨畫,更有精美的工筆畫、氣勢磅礴的山水畫。“動畫特意運用了一些水墨技法和國畫的構圖、色彩,努力尋找中國古代名畫的神韻。”導演彭擎政介紹說,例如片中“風雪終南山”場景中所出現的那條龍,原型來自南宋陳容曠世名作《六龍圖》《九龍圖》。
無論是清芬意趣的農(nong) 家茅舍、曠遠滄桑的古木寒林、一時多景的西湖麗(li) 色,還是梅娘睫毛上的盈盈水珠和喜怒嗔怪,相較於(yu) 前幾部,《詠梅》的動畫表現更加豐(feng) 富細膩,場景更加宏大。精良的製作獲得了觀眾(zhong) 的認可,網友稱讚:“每一幀畫麵,都是一幅中國水墨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