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摸清古籍“家底” 逾6萬部71萬冊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楊佩佩)18日,山西省圖書(shu) 館內(nei) ,工作人員正將古籍的題名、著者、破損情況等信息詳細登記在冊(ce) 。山西省圖書(shu) 館曆史文獻部副主任劉亞(ya) 男介紹,山西古籍普查基本完成,目前已摸清120家單位的古籍67484部716944冊(ce) 。
中國於(yu) 2007年啟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這是中國曆史上首次由國家主持開展的全國性古籍保護工程。同年,山西省圖書(shu) 館作為(wei) 百年老館,掛牌成立山西省古籍保護中心,開展古籍普查、名錄申報、古籍修複等古籍保護工作。
山西曆史悠久,古籍資源非常豐(feng) 富,其中不乏珍本,尤以宋遼金元時期佛教典籍獨具特色,體(ti) 現著古代山西的刻書(shu) 水平和三晉厚重的曆史文化。劉亞(ya) 男說:“十餘(yu) 年來,山西進行古籍普查,發掘出很多珍稀古籍。”
其中,山西博物院和高平市博物館藏中國第一部雕版大藏經《開寶藏》,目前所知海內(nei) 外僅(jin) 存12件,其中3件在山西;應縣木塔發現遼刻《契丹藏》連接起中國曆朝曆代雕刻大藏經的曆史長鏈;太原崇善寺藏南宋《磧砂藏》和元代《普寧藏》是目前全國僅(jin) 存不多的幾部宋元版大藏經之一;山西省圖書(shu) 館所藏北宋雍熙三年絳州刻本《佛說北鬥七星經》、偽(wei) 齊阜昌八年刻《成唯識論了義(yi) 燈鈔科文》等都是海內(nei) 外孤本,有著極高的版本價(jia) 值和文獻價(jia) 值。
此外,為(wei) 推動古籍普查工作,2016年,山西進行古籍普查誌願服務行動。百餘(yu) 名誌願者深入該省各古籍存藏單位,進行古籍整理、著錄登記、書(shu) 影拍攝、古籍保護宣傳(chuan) 等工作。
劉亞(ya) 男介紹,6年來,誌願者發現許多有研究價(jia) 值的古籍。其中,在運城市鹽湖區圖書(shu) 館發現宋元版《磧砂藏》零種、代縣圖書(shu) 館確認114冊(ce) 中國最後一部木刻大藏經《毗陵藏》零本等,不僅(jin) 是古籍普查工作的成果,也成為(wei) 學者的研究素材。
截至目前,中國共公布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其中,山西有280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