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歸處是吾鄉!《似是故人來》第二季第九期今晚播出
為(wei) 什麽(me) 要保護古村落?
於(yu) 小來說,人生多有相似,朝趕車流皆為(wei) 匆匆人群,暮燈璀璨依舊身影忙碌;懷揣夢想在都市為(wei) 生計辛苦,回首時光半生出走半生漂泊。周遭繁華,不知心之歸處;重返故土,隻怕老屋不在、鄉(xiang) 音難舊。
於(yu) 大來講,了解過去方能規劃未來,先祖何以在這方土地繁衍生息?他們(men) 建構房屋如何保持實用與(yu) 美觀、人與(yu) 自然的和諧統一?以家族為(wei) 單元的古村落又蘊含怎樣的傳(chuan) 統文化精神?文字記載固然可助我們(men) 走進過往,但某些曆史空隙依然需要現存的“活化石”來補充說明。
古村落越來越少,以至於(yu) 成為(wei) 稀缺的文旅資源、現代社會(hui) 的別樣風景。不少地方投入到保護開發古村落的隊伍中,但若對古村落文化認識了解、規劃設計不夠透徹,對之進行淺層次、急功近利式開發,強行加入很多不和諧的現代元素,對古村落本身也是種破壞。
是以,對古村落還需正確認識、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所幸,越來越多積極的例子湧現,比如江西的一個(ge) 千年古縣——金溪。
撫州多才子,金溪出大儒。受理學浸染,依禮製而建,在贛撫平原的懷抱中,金溪是未被打破的儒家田園夢。
老屋緊湊小巧、一板一眼,房頂、水井、內(nei) 飾都方方正正、整整齊齊,即便是天井式房屋也依然講求坐北朝南……流俗和標新立異從(cong) 來都不是儒家追求的本質,平直中正才是。
牌坊不再宏大、醒目,不以獨立建築張揚存在,而與(yu) 房屋合而為(wei) 一,做成門樓;鮮有高規格戲台,僅(jin) 以空地作舞台,重禮樂(le) 而輕民樂(le) ……簡約低調,貫穿於(yu) 金溪古村落方方麵麵。
耕作之餘(yu) 讀經史子集、聽曆史演義(yi) ,這是當地人以耕為(wei) 本、重土重家的文人基因。無數儒士從(cong) 青田中走來,最耀眼者當屬宋明“心學”的開山鼻祖陸九淵。同時,連商人們(men) 從(cong) 事的最輝煌職業(ye) ,也是與(yu) 文化息息相關(guan) 的刻書(shu) 。金溪文化之盛景,體(ti) 現於(yu) 儒、耕、商的美好相遇。
金溪古村落的最大魅力,可用武漢大學王炎鬆教授的話來作答:“拜訪(金溪)這些遺落在鄉(xiang) 野的古村落古建築,仿佛是與(yu) 曆朝曆代的鄉(xiang) 賢貴族們(men) 相約見麵,我的所遇所見,是那些被春草憐惜的舊日君子,他們(men) 滿腹經綸,他們(men) 精致得體(ti) ,像星星一樣閃光。”
幸運的是,這些古建築至今保存完好且數量眾(zhong) 多。部分古民宅現在仍有人居住,幾百年的古井依然清澈甘甜,廟宇宗祠也仍舊發揮著各自功能……
按照“保護為(wei) 主、搶救為(wei) 先、傳(chuan) 承為(wei) 本、利用為(wei) 要”的思路,金溪當地探索出一套富有特色的模式,如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內(nei) 涵,充分培養(yang) 村民對家鄉(xiang) 文化的自覺與(yu) 自信,設身處地考慮村民權益願望,合理保護、科學規劃,將遺產(chan) 保護與(yu)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等等。
1月18日晚21:00黃金檔,《似是故人來》第二季第九期,跟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主席潘魯生的腳步,一起走進江西省金溪縣,看傳(chuan) 統古村落如何被合理保護、開發利用,在新時代以文化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李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