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一滴水映照一片情
作者:田芝健(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王者愚(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研究生)
前不久,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的電視劇《紅旗渠》熱了熒屏,火了網絡,帶領觀眾(zhong) 重溫曆史、感悟奇跡、致敬英雄。《紅旗渠》以時任林縣縣委書(shu) 記、紅旗渠總設計師楊貴為(wei) 原型創作,講述了主人公林捷與(yu) 一批共產(chan) 黨(dang) 人帶領林縣廣大人民群眾(zhong) 自力更生、團結協作,用原始工具在懸崖峭壁上攻堅克難,建造“人工天河”紅旗渠以解決(jue) 林縣人民缺水曆史難題的感人故事,深刻展現了其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精神與(yu)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ye) 、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深深感動了新時代的廣大黨(dang) 員群眾(zhong) 。
《紅旗渠》的亮點之一,在於(yu) 深刻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困境中強大的意誌品質。林縣地處太行山脈,全縣耕地不足百萬(wan) 畝(mu) ,十年九旱。1959年,自然災害的嚴(yan) 峻形勢嚴(yan) 重影響林縣群眾(zhong) 的生存,河塘枯竭、莊稼旱死,基礎的生存用水也得不到保障。劇中第一集以“水生娘”的悲劇渲染當時缺水的嚴(yan) 峻困境,緊張的氛圍緊緊抓住觀眾(zhong) 的心,仿佛一下子將觀眾(zhong) 帶回了那個(ge) 時代的林縣。麵臨(lin) 如此困局,林捷決(jue) 定號召大家破釜沉舟,開鑿水渠“引漳入林”,一舉(ju) 解決(jue) 世代困擾林縣的取水難用水難的問題,真正解決(jue) 了林縣百姓的燃眉之急。他們(men) 麵臨(lin) 兩(liang) 大困難,一是自然生態條件的困難,二是政治生態環境的困難。林縣地理環境複雜,溝壑縱橫,又以石質山脈居多,以原始工具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上千公裏的引水渠絕非易事;此外還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如劇中的“方書(shu) 記”“餘(yu) 副書(shu) 記”等囿於(yu) 教條主義(yi) 、保守主義(yi) ,麵臨(lin) 困難變相退縮並設法阻攔。但是以林捷為(wei) 代表的林縣縣委並沒有被困難嚇倒,義(yi) 無反顧、克服萬(wan) 難,終於(yu) 開啟了十年的“水長城”開鑿之路。
《紅旗渠》的亮點之二是生動刻畫了黨(dang) 和人民群眾(zhong) 真摯牢固的血肉聯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政黨(dang) ,人民群眾(zhong) 的利益高於(yu) 一切,從(cong) 革命黨(dang) 到執政黨(dang) ,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保持黨(dang) 和人民的血肉聯係。劇中,林捷將林縣百姓比作修渠的金剛鑽,將人民視為(wei) 黨(dang) 和政府幹事的最大底氣。“這林縣的老百姓就是咱們(men) 手裏的金剛鑽!”深刻體(ti) 現了黨(dang) 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長達十年的紅旗渠施工,離不開黨(dang) 的團結帶領,離不開人民群眾(zhong) 的無私奉獻。偉(wei) 大的紅旗渠奇跡,是黨(dang) 同人民血肉相連、眾(zhong) 誌成城、團結協作所創造出來的;是林縣黨(dang) 員群眾(zhong) 甘於(yu) 奉獻,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條件艱苦的工地上創造出來的。紅旗渠的勝利修建,充分展示了人民群眾(zhong) 的無限創造力,也充分展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真情。
電視劇用了相當的篇幅,講述了林縣縣委在上馬引漳入林工程時的決(jue) 策過程。在這場百年不遇的嚴(yan) 重自然災害麵前,林捷與(yu) 林縣縣委一切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以大無畏的非凡膽識和超強的智慧勇氣,未雨綢繆,積極作為(wei) ,開啟了林縣人民引漳入林的恢宏序幕。林捷帶領大家修紅旗渠,既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的眼前所盼,又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的吃水問題。
當年,林縣人民能夠自力更生修建紅旗渠,靠的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責任與(yu) 擔當,以及為(wei) 民造福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在所不辭的博大情懷。時下,弘揚和學習(xi) 紅旗渠精神,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辦實事,就要撲下心來從(cong) 群眾(zhong) 需要的“一滴水”做起,為(wei) 民辦事不嫌小。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常生活中雞毛蒜皮瑣事中有大民生,百姓的急難愁盼中有大政治。黨(dang) 員幹部要千方百計從(cong)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認認真真,踏踏實實,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操心事、煩心事。
弘揚和學習(xi) 紅旗渠精神,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辦實事,要始終保持“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當年林縣人民能夠自力更生,修建紅旗渠,靠的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責任與(yu) 擔當,是為(wei) 民造福的無私奉獻精神,是受委屈也在所不辭的博大情懷。新時代的黨(dang) 員幹部在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的過程中,更應該不怕困難與(yu) 風險,敢於(yu) 擔當,在人民群眾(zhong) 的利益麵前真正敢想、敢說、敢做。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誌在中華民族千秋偉(wei) 業(ye) ,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紮根人民、依靠人民、為(wei) 了人民,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創建百年偉(wei) 業(ye) 的發展邏輯和勝利密碼。《紅旗渠》用藝術的手段重現了黨(dang) 帶領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十年史實,再次唱響紅旗渠精神,讓廣大黨(dang) 員群眾(zhong) 重溫曆史的同時深刻領悟精神力量。在新時代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奮勇爭(zheng) 先、造福人民、建功立業(ye) ,努力創造無愧於(yu) 黨(dang) 、無愧於(yu) 人民、無愧於(yu) 時代的功績。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9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