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學的體育故事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北京中學的體(ti) 育故事
新華社記者王鏡宇
2014年,剛剛踏入北京中學的時候,江宛月沒有想到,在這裏的生活帶給她的最大改變,會(hui) 是從(cong) 一名仰臥起坐不及格、800米跑不下來的體(ti) 育“困難生”變成擁有皮艇、舞龍、跑步等特長的國家二級運動員。
從(cong) 隊尾到“龍頭”
江宛月剛入讀北京中學的時候,她的體(ti) 育經常掛科。體(ti) 重超重,跑800米總是落在最後,所有人都跑完了她還在艱難地“走著”。
入學之後,江宛月發現學校的體(ti) 育課可以選自己喜歡的項目,她看中了平常難得一見的舞龍。在分配位置的時候,江宛月覺得自己力量還不錯,就自告奮勇報名當了“龍頭”。
2015年冬天,跟著舞龍專(zhuan) 業(ye) 的老師侯雪萌練習(xi) 1年多之後,原來是零基礎的江宛月和其他同學組成兩(liang) 條“龍”,在學校裏進行了首次露天演出,那種興(xing) 奮感她至今難以忘懷。
“第一個(ge) 衝(chong) 上場,感覺太好了,我很喜歡。”江宛月說,“‘龍頭’不好當。你在場上負責定位,如果你站偏了,整條‘龍’就偏了;你得把握好節奏感,你太慢了,‘龍’舞不起來,你太快了,後麵的‘龍身’跟不上。”
要想當好“龍頭”,得有較好的體(ti) 能和耐力。加入舞龍隊之後,江宛月的體(ti) 育課上得比別的同學更認真,課下作業(ye) 也完成得更好,她還加強了上肢力量訓練。從(cong) 剛開始一個(ge) 套路跑下來上氣不接下氣,到後來幾個(ge) 套路連續跑也能從(cong) 容應對,江宛月身體(ti) 素質的變化“肉眼可見”。
舞龍隊的經曆讓江宛月更加自信,後來她又加入了學校的皮劃艇隊。這支隊伍是北京中學跟北京市朝陽區第三少兒(er) 業(ye) 餘(yu) 體(ti) 校以體(ti) 教融合的方式合辦的。隊員們(men) 平常課後利用劃船器訓練,周末和假期去通惠河上劃真艇。經過兩(liang) 年半左右的訓練,江宛月代表朝陽區在北京市運動會(hui) 上取得佳績,獲得了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
在北京中學就讀期間,江宛月的體(ti) 重不知不覺降了下來。在沒有刻意控製飲食的情況下,因為(wei) 參與(yu) 體(ti) 育運動比較多,江宛月減重近10公斤。在高三的體(ti) 質健康評測中,江宛月被評為(wei) 優(you) 秀,這是她從(cong) 小學以來的頭一次。
如今,江宛月在上海交通大學上大一。讓她開心的是,恰好上海交大也有舞龍隊和這個(ge) 項目的選修課,隻是沒對大一學生開放。將來有機會(hui) ,她一定會(hui) 選。江宛月說,進入大學後課業(ye) 壓力很大,同學們(men) 學到淩晨1點是常事。她明顯感覺到,女生普遍參與(yu) 鍛煉比較少,她的身體(ti) 素質明顯比一般同學好。
“現在有點體(ti) 育是自己特長的感覺,我要感謝母校在中學時為(wei) 我打下的基礎。”江宛月說。
“700分先生”也是體(ti) 育多麵手
跟江宛月不同,翟與(yu) 寧進入北京中學之前就很喜歡體(ti) 育,足球、籃球是他的最愛。到了北京中學之後,豐(feng) 富的體(ti) 育選修課程讓他更加如魚得水。
翟與(yu) 寧加入了羽毛球隊,跟著王芳老師練習(xi) 羽毛球。有了專(zhuan) 業(ye) 指導,他的水平提高很快,還結識了不少誌同道合的同學。2021年考入北京大學元培學院之後,翟與(yu) 寧在新生杯比賽中獲得了冠軍(jun) 。
高二上學期,翟與(yu) 寧報了梁攀攀老師的散打選修課,還加入了散打社團。梁攀攀回憶,翟與(yu) 寧的模仿能力很強,學動作很快。不過,因為(wei) 戴眼鏡,他一開始對打對抗有點小小的心理障礙。後來,梁攀攀給翟與(yu) 寧講了李小龍的故事,告訴他李小龍原來也戴眼鏡,翟與(yu) 寧慢慢克服了害怕情緒,大膽投入到對抗訓練中。
翟與(yu) 寧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梁攀攀說的兩(liang) 個(ge) 故事。一個(ge) 是梁攀攀小時候在體(ti) 校練習(xi) 散打條件很艱苦,為(wei) 了練就腿部的肌肉和力量,經常通過踢樹或者踢鐵杆的方式訓練,翟與(yu) 寧聽了深感震撼。另一個(ge) 是梁攀攀在小區裏遇到小流氓欺負人時見義(yi) 勇為(wei) ,這個(ge) 故事說到了翟與(yu) 寧的心裏。
“遇到小流氓能防身自衛、敢於(yu) 出手,在強身健體(ti) 的同時能夠多一些保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這是我練習(xi) 散打的初衷。”翟與(yu) 寧說。
有一次,翟與(yu) 寧跟一位體(ti) 重比他大很多的同學打對抗,對方一拳打到他的肋骨上,他好半天喘不過氣來。不過,自那以後,他也有了對付“重量級”對手的策略,後來在大學的散打社團裏也更敢於(yu) 跟體(ti) 重超過自己的同學對抗了。
直到高三那年,翟與(yu) 寧還在參與(yu) 散打社團的活動。在他看來,雖然這會(hui) 占用一些時間,但也有正向作用。
“高三壓力大,去打一打可以發泄情緒、排解壓力,出點汗之後心情非常愉快。再去寫(xie) 作業(ye) 、考試,會(hui) 更加聚精會(hui) 神。”他說。
後來,翟與(yu) 寧在高考中以705分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被老師們(men) 譽為(wei) “700分先生”。進入大學之後,翟與(yu) 寧又開始參與(yu) 冬季項目,加入了學校的滑雪隊。大學裏可以選擇的項目更多,他說如果可能還想嚐試擊劍、壁球、射箭這些平常難得參與(yu) 的項目。
“中學時期培養(yang) 的體(ti) 育愛好給我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進入大學以後,參與(yu) 體(ti) 育運動不僅(jin) 是強身健體(ti) ,也是交往的方式,可以認識更多的新朋友。如果達不到一定水平,跟人家玩不到一起去。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中學的體(ti) 育氛圍非常關(guan) 鍵。”翟與(yu) 寧說。
“無體(ti) 育 不北中”從(cong) 課表做起
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峰告訴記者,北京中學成立於(yu) 2013年9月。在創辦之初,就非常重視體(ti) 育工作,提出了“無體(ti) 育 不北中”的理念。北京中學在開設國家課程規定內(nei) 容的體(ti) 育課基礎上,堅持每個(ge) 年級每天一節體(ti) 育課,開設類別豐(feng) 富的體(ti) 育選修課程(每周3節必修課加兩(liang) 節選修課),並在足球、籃球、健美操、民族傳(chuan) 統體(ti) 育等多個(ge) 項目上探索小、初、高一體(ti) 化課程貫通培養(yang) ,鼓勵學生組織相關(guan) 項目的社團,希望充分提升學生對體(ti) 育項目的興(xing) 趣和技術水平,進而像江宛月、翟與(yu) 寧這樣掌握一兩(liang) 項甚至更多陪伴終身的體(ti) 育技能。
“一專(zhuan) 多能”的課程目標對體(ti) 育師資的數量和專(zhuan) 業(ye) 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北京中學高中部第一屆學生入學時,隻有6、7位體(ti) 育老師,學校總共開設了20幾個(ge) 項目的選修課。因此,每位體(ti) 育老師需要承擔兩(liang) 、三個(ge) 項目的課程。此外,學校還采用外聘社會(hui) 教練和邀請有體(ti) 育特長的家長、外教進校園義(yi) 務授課等多種方式,解決(jue) 體(ti) 育選修課和社團師資不足的問題。
北京中學學生發展中心主任李大偉(wei) 告訴記者,學校對體(ti) 育老師的師德師風、個(ge) 人素養(yang) 和專(zhuan) 業(ye) 技術水平要求很高,北中的體(ti) 育教師必須要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團隊意識。在專(zhuan) 業(ye) 上,必須有運動等級,同時,要做到一專(zhuan) 多能。比如去年新入職的王詩朦是中國女足前國腳,北京中學體(ti) 育教研組組長劉萌是北京市學科帶頭人,學校“區學帶”“區骨幹”“區優(you) 青”教師比例非常高,大部分體(ti) 育教師都是碩士畢業(ye) 、高水平運動員。
“無體(ti) 育 不北中”的理念在學校的課程安排上也有直接體(ti) 現。夏青峰告訴記者,每次排課表,首先排的就是體(ti) 育課。因為(wei) 北京中學嚴(yan) 格執行每個(ge) 學生每天一節體(ti) 育課的要求,再加上初、高中的體(ti) 育選修課是走班教學。如果體(ti) 育課沒有排好,其它課程的時間也定不了。
“無體(ti) 育 不北中”的踐行者不光是學生,還有老師。翟與(yu) 寧對在北京中學期間參加過的師生籃球對抗賽印象深刻,他還通過打羽毛球跟不少其它學科的老師熟識。他說,共同參與(yu) 體(ti) 育活動讓同學們(men) 有了更多和老師交流的機會(hui) 。
為(wei) 了引導學生養(yang) 成自主的健康生活習(xi) 慣、培育良好的體(ti) 育品質,北京中學從(cong) 2018年起推出精英跑者計劃。迄今為(wei) 止,在這個(ge) 計劃的推動下,北京中學跑團已經吸引了700多名師生參與(yu) ,已經有十幾名同學和部分老師達到累計跑步1000公裏的裏程碑,獲得了專(zhuan) 門設計製作的北京中學精英跑者獎牌。
2013級北京中學畢業(ye) 生、現就讀於(yu) 美國史密斯學院的蔡佳希曾經是北京中學田徑隊和羽毛球隊成員。當年,在北中趣味親(qin) 子運動會(hui) 上,她曾和父親(qin) 聯手創下了平板支撐總計時18分鍾的紀錄。蔡佳希說,在北中杯足球賽、籃球賽、運動會(hui) 、長跑接力賽、拔河比賽中,她都深切地感受到團隊協作共贏的重要性。
“比如在足球賽前,男生們(men) 會(hui) 讓踢得最好的幾個(ge) 人負責策略和戰術安排,隨後在緊張的課餘(yu) 時間抓緊練習(xi) ;女生呢,即使不上場,在後勤方麵也發揮著巨大作用。記得我們(men) 會(hui) 用班費購置屬於(yu) 自己班級的隊服、能量供給,安排啦啦隊、班歌播放和攝影,並打出‘大象無形,不服不行’的口號;我們(men) 高三五、六班女生為(wei) 班級籃球賽搞笑助跳《野狼disco》;還有閱曆課程大漠之上激烈的拔河比賽、軍(jun) 訓時泥潭裏並肩共唱《強軍(jun) 戰歌》的振奮情景,依舊令我記憶猶新。”
蔡佳希在去年的東(dong) 京奧運會(hui) 之前感慨道:“麵對這場盛大不凡的競技比賽,我們(men) 看的不僅(jin) 僅(jin) 是成績高低、誰強誰弱,更是奧運會(hui) 傳(chuan) 達的本質——體(ti) 育精神。同樣,北中豐(feng) 富多彩的體(ti) 育活動和競賽給我留下的不是誰第一第二第三,而是融於(yu) 我血液裏的團結合作、堅持不懈、積極進取的意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