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2021年央企經營業績創曆史最好水平

發布時間:2022-01-20 11:1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來自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的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溫源

  2021年,麵對各種風險挑戰,國資央企迎難而上、積極作為(wei) ,決(jue) 戰決(jue) 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優(you) 化國有資本布局,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經營效益持續增長、再創新高,交出了一份亮麗(li) 的成績單。在19日舉(ju) 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務院國資委秘書(shu) 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圍繞2021年央企主要經濟數據進行了詳解。

  央企運行穩中向好、快中提質

  2021年,中央企業(ye) 深化提質增效,圍繞穩產(chan) 增收、降本節支、創新發展、風險防範等不斷實現突破,推動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快中提質。“去年,國資央企規模效益大幅增長,經營業(ye) 績創曆史最好水平。運行效率大幅提升,發展質量進一步提高。”彭華崗表示。

  數據顯示,2021年,中央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36.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9.5%;實現利潤總額2.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0.3%;實現淨利潤1.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9.8%,均創曆史最好水平。中央企業(ye) 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人均達到69.4萬(wan) 元,同比增長17.5%;百元營業(ye) 收入支付的成本費用為(wei) 94元,同比下降0.9元;年末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為(wei) 64.9%,圓滿完成控製在65%以下的目標。

  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天問一號”著陸火星,“深海一號”大氣田投運,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chan) ,“華龍一號”實現商業(ye) 運行,川藏鐵路拉林段正式運營,中老鐵路成功開通……一係列重大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成果,彰顯了中央企業(ye) 在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中的突出作用。2021年,中央企業(ye) 研發經費投入9045.9億(yi) 元,同比增長16.1%;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包括房地產(chan) 投資)3.2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10.1%。研發投入和投資的穩步增長,為(wei) 中央企業(ye) 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與(yu) 此同時,中央企業(ye) 自覺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hui) 責任。去年,中央企業(ye) 煤炭產(chan) 量首次突破10億(yi) 噸,全年發電量達到4.95萬(wan) 億(yi) 千瓦時,同比增長10.2%,為(wei) 打好能源保供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

  市場化改革在更深層次破冰破局

  改革激發活力、發展凝聚動力。2021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70%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進入最後衝(chong) 刺攻堅階段。

  國有資本布局優(you) 化形成新格局。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國有企業(ye) 的“兩(liang) 非”(非主業(ye) 、非優(you) 勢業(ye) 務)“兩(liang) 資”(低效資產(chan) 、無效資產(chan) )剝離清退率超過80%,中央企業(ye) 重點虧(kui) 損子企業(ye) 三年減虧(kui) 83.8%。與(yu) 此同時,市場化經營機製呈現新氣象。經理層任期製和契約化管理普遍推行,覆蓋率超過90%;5600多戶具備條件的企業(ye) 開展了中長期激勵,激勵人數超過45萬(wan) 人;公開招聘、競爭(zheng) 上崗、全員績效考核等市場化用工製度普遍推行,形成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下的新型經營責任製。

  彭華崗指出,2021年,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和國資監管體(ti) 製向更加成熟定型邁出實質性步伐,企業(ye) 市場化經營機製改革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破冰破局。戰略性重組、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有力推動國有資本結構優(you) 化提升,改革為(wei) 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混合所有製改革是提高國有企業(ye) 活力的重要途徑。2021年,中央企業(ye) 通過市場化方式,實施混合所有製改革項目超過890項,引入社會(hui) 資本超過3800億(yi) 元。中央企業(ye) 在引進各類社會(hui) 資本開展合資合作的同時,也從(cong) 加強產(chan) 業(ye) 鏈合作、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出發,通過市場化方式開展對民營企業(ye) 的參股投資。目前,中央企業(ye) 對外參股企業(ye) 超過6000戶。

  “混改企業(ye) 堅持以混促改,以深度轉換經濟機製為(wei) 重點,在完善公司治理、市場化選人用人、中長期激勵、全員績效考核等方麵取得了積極進展。”彭華崗同時強調,混改要根據企業(ye) 功能定位分類、分層推進,宜改則改,務求實效,避免一混了之,並堅決(jue) 防止國有資產(chan) 流失。

  鞍鋼重組本鋼,寶武重組太鋼,中國電科重組中國普天,新組建成立中國星網、中國電氣裝備、中國物流、中國稀土集團、國家管網集團……2021年,央企重組整合邁出大步伐。“重組整合項目之多、力度之大、規模之新、效果之好前所未有,有力推動了國有資本布局結構優(you) 化,促進了行業(ye) 轉型升級。”彭華崗表示,今後將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穩步推進鋼鐵等領域的重組整合,同時以優(you) 勢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積極推動糧食儲(chu) 備加工、港口碼頭等領域的專(zhuan) 業(ye) 化整合,切實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企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全力以赴拔硬釘子、啃硬骨頭

  2022年,中央企業(ye) 提出了“兩(liang) 增一控三提高”的發展目標。“兩(liang) 增”即利潤總額和淨利潤增速要高於(yu) 國民經濟增速;“一控”即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控製在65%以內(nei) ;“三提高”即營業(ye) 收入利潤率再提高0.1個(ge) 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再提高5%、研發經費投入要進一步提高。

  “2022年,中央企業(ye) 要堅持把穩增長、防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掌握穩增長主動權,突出主責主業(ye) ,增強效益增長的穩定性、可持續性,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重大風險底線。”彭華崗認為(wei) ,中央企業(ye) 要堅持以改革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對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目標要求和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拔硬釘子、啃硬骨頭。

  據悉,中央企業(ye) 今年將全麵聚焦三年行動重點難點進行攻堅,包括建設專(zhuan) 業(ye) 盡責、規範高效的董事會(hui) ,推進三項製度改革在各層級子企業(ye) 落深落實,對關(guan) 鍵核心技術人才實行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薪酬激勵製度,推動混合所有製企業(ye) 深度轉換經營機製等。

  彭華崗提出,2022年中央企業(ye) 要堅持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以國家戰略性需求為(wei) 導向,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加強行業(ye) 關(guan) 鍵技術、共性技術、前沿技術攻關(guan) ,推動一批重大攻關(guan) 成果示範應用,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據透露,國務院國資委正大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組織開展中央企業(ye) 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路徑研究,鼓勵支持中央企業(ye) 瞄準世界先進水平,加強低碳零碳負碳的重大科技攻關(guan) 。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 10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