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美國如何強力布局人工智能教育

發布時間:2022-01-20 14:22: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環球視野】

  作者:蘇紅(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教育創新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近年來,以中美為(wei) 代表的人工智能第一梯隊國家和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人工智能特色發展國家都在國家層麵密集發布相關(guan) 政策規劃,布局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研發和教育,抓住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以期在不久的未來占據領先位置。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去年發布報告提出,美國政府必須製定一個(ge) 整體(ti) 而連貫的戰略框架來整合各項戰略計劃,以保持在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zheng) 法案》更是旗幟鮮明點出人工智能為(wei) 關(guan) 鍵領域,並將其作為(wei) 美國應對挑戰的重點。

  強化人工智能教育體(ti) 係化布局

  通過政策和法律擴大人工智能戰略布局。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密集出台國家政策和法案,不斷加強布局,逐步深化落實,為(wei) 人工智能教育提供強力政策和法律保障。

  2016年,美國密集發布《為(wei) 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yu) 發展戰略計劃》和《人工智能、自動化與(yu) 經濟》三份報告。這些報告均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的國家科技委員會(hui) (NSTC)牽頭起草,應對人才需求變化、聚焦人工智能重點領域,將人工智能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為(wei) 人工智能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為(wei) 維持美國在人工智能技術上的領導地位,2019年和2020年,美國發布多份人工智能戰略文件,加大人工智能布局,加速人工智能發展。2019年2月,特朗普簽署《維護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行政令,隨後發布《美國人工智能倡議》,闡述了增加研究投入、釋放人工智能數據和模型等資源、製定人工智能治理標準、構建人才隊伍、參與(yu) 國際合作等五個(ge) 發展人工智能的重點領域。2019年6月,更新《國家人工智能研究發展戰略計劃》,不僅(jin) 優(you) 化了2016年的七個(ge) 重點領域,還增加了第八項重點領域:擴大公私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加速人工智能的發展。2019年11月,發布《人工智能倫(lun) 理道德標準》。2020年,發布《人工智能倡議首年年度報告》,回顧在人工智能方麵取得的進展,提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長期願景。美國國防部2020年發布《人工智能教育戰略》,通過引領人工智能、促進人工智能發展、開發人工智能工具、增進人工智能應用、提升勞動力人工智能素養(yang) 等舉(ju) 措,促進人工智能的開發與(yu) 應用,培養(yang) 全球人工智能領軍(jun) 人才,從(cong) 而保障國家安全,促進經濟繁榮以及確保美國人工智能技術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

  2021年1月,美國正式頒布《2020年國家人工智能倡議法案》,旨在確保美國在全球AI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地位,將美國人工智能計劃編入法典,保障增加研究投入、獲取計算和數據資源、設置技術標準、建立勞動力係統及與(yu) 盟友展開合作。2021年6月,國會(hui) 下屬的政府問責署(GAO)發布人工智能問責框架,圍繞治理、數據、表現和監測這四個(ge) 互補的主題,並對每個(ge) 主題涉及的關(guan) 鍵實踐做法、係列問題和問責程序等進行了闡釋,以幫助確保聯邦機構和參與(yu) 人工智能係統設計、開發、部署和持續監測的其他實體(ti) 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能,不僅(jin) 體(ti) 現了對人工智能倫(lun) 理的深切關(guan) 注,而且為(wei) 今後人工智能政策和立法確立了原則和方向。

  設立專(zhuan) 門機構。為(wei) 了更好地落實人工智能國家戰略,2021年1月,根據《2020年國家人工智能倡議法案》以及《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美聯邦政府成立了專(zhuan) 門的國家人工智能倡議辦公室,作為(wei) 未來美國整個(ge) 創新生態係統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政策的中心,負責監督和實施國家人工智能戰略。2021年6月,拜登政府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STP)和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NSF)宣布成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工作組”,研究建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的可行性,並製訂路線圖詳細說明如何建立和維持這種資源。這個(ge) 特別工作組由12名來自政府、學術界和私營組織的技術專(zhuan) 家組成,將在2022年向國會(hui) 提交報告,就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的所有權及管理、治理模式、更好地傳(chuan) 播高質量政府數據集的機會(hui) 、安全、隱私、公民權利和自由、維持資源的方案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該工作組在工作過程中,將整合各界專(zhuan) 家和利益相關(guan) 者的力量,跨機構合作,利用雲(yun) 計算資源支持聯邦政府資助的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建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旨在提供一個(ge) 共享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基礎設施,為(wei) 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和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生提供可訪問的計算資源、高質量數據、教育工具和用戶支持,從(cong) 而使美國所有不同類型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都能平等接觸資源、民主參與(yu) 探索促進人工智能的創新想法。該小組還將起草一份創建人工智能研究資源的戰略文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讓研究人員安全地訪問從(cong) 人口統計到健康狀況和駕駛習(xi) 慣的美國人口的匿名數據儲(chu) 存。在全社會(hui) 高度重視個(ge) 人隱私的環境下,美國推出這樣一個(ge) 舉(ju) 措,盡管備受質疑和壓力重重,但還是一往無前,可見其重要性和政府的決(jue) 心。

  加大人工智能人才全民化培養(yang) 力度

  組建多元化人工智能人才隊伍。美國為(wei) 了持續領跑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確立了多元化、全民化人工智能人才培養(yang) 目標,全學段覆蓋,多途徑支持,將專(zhuan) 業(ye) 跨度從(cong) 人工智能拓展到科學、技術、數學和工程等多學科和跨學科領域,將培養(yang) 範圍從(cong) 拔尖人才擴大到包括弱勢群體(ti) 在內(nei) 的各學段學生和成年勞動力在內(nei) 的全民人工智能技能提升。2019年8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NSF)下屬計算社區聯盟(簡稱CCC)與(yu) 人工智能協會(hui) 聯合發布《未來20年美國人工智能研究路線圖》,建議對全能型勞動力隊伍進行重組和培訓,包括開發各級人工智能課程、實施高級人工智能學位招生和人才留存計劃,提升少數群體(ti) 和弱勢群體(ti) 參與(yu) 度、促進新興(xing) 跨學科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培訓高技能人工智能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以及勞動力再培訓等。在《人工智能倡議首年年度報告》中,將培養(yang) 人工智能人才作為(wei) 一項關(guan) 鍵政策和行動方針,並提出一係列具體(ti) 舉(ju) 措,包括:使教育適應未來勞動力的需要。其中,要培養(yang) 對象包括從(cong) 技術新手到能夠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人員,以及在人工智能最前沿領域開拓創新的專(zhuan) 家。為(wei) 了讓勞動者做好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準備,政府、企業(ye) 和其他組織機構需要更加關(guan) 注STEM教育人才領域以及技術學徒、再就業(ye) 培訓,讓他們(men) 掌握的技能能夠更好地適應行業(ye) 發展需求。

  強化STEM人才培養(yang) 。2017年9月,美國教育部長的總統備忘錄強調對STEM教育的重視,計劃每年至少投入2億(yi) 美元用於(yu) 促進高質量的計算機科學和STEM教育。2018年12月,白宮公布“北極星計劃”——《規劃成功路線:美國STEM教育行動方略》,提出美國未來五年STEM教育戰略的願景和目標。其願景即,所有的美國公民都將終身受益於(yu) 高質量的STEM教育,而美國將成為(wei) 全球在STEM領域的國民素養(yang) 、發明創造和勞動力就業(ye) 方麵的領導者。具體(ti) 目標包括:一是為(wei) STEM教育的普及建立強大的基礎;二是增加STEM教育的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三是為(wei) 未來的STEM勞動力做好準備。202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投資STEM領域,為(wei) 美國學生提供學習(xi) 體(ti) 驗。美國國會(hui) 撥款1.2億(yi) 美元的宇航局STEM參與(yu) 計劃,為(wei) 學生提供了多種活動,包括直接頒發宇航局實習(xi) 和研究的獎學金,挑戰和比賽,教育資源和教育機會(hui) ,對為(wei) 開展研究和開發、能力建設和創造學生學習(xi) 機會(hui) 的教育機構提供競爭(zheng) 性獎勵等。在宇航局STEM參與(yu) 辦公室(OSTEM)和各中心及職能機構等組織的共同努力下,豐(feng) 富多樣的STEM教育活動和產(chan) 品吸引著學生積極參與(yu) ,為(wei) 培養(yang) 未來STEM人才,全方位提高STEM素養(yang) 奠定了堅實基礎。《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zheng) 法案》以立法形式提出,旨在加大理工科教育投入,推動理工科學員向理工科人力資源轉化。該法案提出在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NSF)設立一個(ge) 新的“技術與(yu) 創新局”(DTI),加速技術商業(ye) 化,加強美國在關(guan) 鍵技術方麵的領導地位,通過獎學金和研究金發放,推動STEM勞動力培養(yang) 和發展。

  提升全民數字素養(yang) 。數字素養(yang) 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必然要求。美國聯邦的一項教育戰略計劃指出,數字設備和互聯網帶來的社會(hui) 變革,要求每個(ge) 人對這些技術或“數字素養(yang) ”有基本了解。有效地使用計算機或計算工具進行網站創建、視頻編輯、3D打印或操作製造控製係統等活動需要更高水平的技能或“計算素養(yang) ”。《2021年美國創新和競爭(zheng) 法案》明確規定,將計算科學引入中小學教育。賓夕法尼亞(ya) 州蒙托爾學區甚至開設了幼兒(er) 人工智能編程課程。美國人工智能協會(hui) (簡稱AAAI)和計算機科學教師協會(hui) (CSTA)聯合發起美國AI4K12計劃,提供資源幫助教師向學生教授人工智能知識。美國非營利項目AI-4-All開發了免費在線課程,幫助人們(men) 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為(wei) 人工智能領域的弱勢群體(ti) 創造更多機會(hui)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為(wei) 提升教師、學生和家長數字素養(yang) ,匯編了一係列網絡課程和資源,包括幫助學生了解計算科學的課程和工具、青年人與(yu) 數字媒體(ti) 互動相關(guan) 信息、高中和大學計算機科學專(zhuan) 業(ye) 學生所需的資源,以及麵向高中生的新聞和課程宣傳(chuan) 等。

  經費和培訓計劃向人工智能領域傾(qing) 斜

  持續資助人工智能研究機構。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聯合農(nong) 業(ye) 部、國土安全部、交通部等機構,推動“國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項目。該項目在2020年投入1.4億(yi) 美元首輪資助了7個(ge) 人工智能研究所,在2021年又投入2.2億(yi) 美元資助11個(ge) 新成立的國家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所覆蓋範圍擴大到了美國40個(ge) 州和哥倫(lun) 比亞(ya) 地區。這些研究所聚焦研究基於(yu) 人工智能的新技術,幫助老年人過上更加獨立的生活,享受更高質量的護理;將人工智能轉化為(wei) 更容易獲得的“即插即用”技術;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加強成人在線學習(xi) ;支持弱勢群體(ti) 從(cong) 小學到博士後階段的STEM教育,提高人工智能研究的公平性和代表性。新成立的11個(ge) 研究所將在未來五年內(nei) 各自獲得約2000萬(wan) 美元的撥款,資助其在人機交互與(yu) 協作、人工智能優(you) 化進步、人工智能和高級網絡基礎設施、計算機和網絡係統中的人工智能、動態係統中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增強學習(xi) 農(nong) 業(ye) 和食品係統中的人工智能創新等領域的研究。

  獎學金和培訓計劃向人工智能領域傾(qing) 斜。《人工智能倡議法案》規定,機構負責人應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nei) ,將人工智能作為(wei) 聯邦獎學金和人才服務計劃中的優(you) 先選擇領域,也就是在人才隊伍建設中優(you) 先考慮人工智能人才,包括優(you) 先向高中、大學和研究生群體(ti) 中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guan) 人才發放獎學金,實施針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yang) 的強化教育和培訓計劃、認可和資助早期職業(ye) 學院中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執行麵向人工智能的服務獎學金計劃,支持人工智能教學和人工智能課程開發計劃等,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將人工智能技術納入現有培訓體(ti) 係中,促進正規教育和非正式培訓的個(ge) 性化和自適應人工智能學習(xi) 體(ti) 驗。

  為(wei) 確保國家擁有能夠推進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高技能專(zhuan) 家,聯邦研發機構正在資助多項針對人工智能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的獎學金和獎學金計劃,參與(yu) 的聯邦政府機構和研究機構包括國務院、國家航空航天局、國防部、能源部、農(nong) 業(ye) 部、退伍軍(jun) 人事務部、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hui) 、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等。其中,國務院的傑斐遜科學研究員計劃,麵向具有美國公民身份、擁有美國高等院校終身教職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傑斐遜科學研究員在美國國務院或美國國際開發署任職一年,擔任外交政策問題的科學技術顧問,利用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經驗提供谘詢和教育服務,增進政策官員對複雜尖端科學問題及其對美國外交政策和國際關(guan) 係可能產(chan) 生的影響的理解。隸屬能源部的費米國家加速器實驗室,作為(wei) 美國最大的高能物理實驗室,為(wei) 在使用高性能計算解決(jue) 複雜科學和工程問題的領域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提供獎學金。更重要的是,該項目將來自不同的科學和工程學科,但都有興(xing) 趣在研究中使用計算機,希望在推進研究的同時對國家產(chan) 生影響的研究者聚集起來,培養(yang) 了一個(ge) 由博士生、校友、能源部實驗室工作人員和科學家組成的充滿活力的、忠誠的研究共同體(ti) 。

   深化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的融合研究

  近年來,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為(wei) 就業(ye) 帶來巨大衝(chong) 擊。身處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逐漸融合的時代,工業(ye) 4.0顛覆了所有層級所需的各種勞動力技能。人工智能技術和自動化的快速發展不僅(jin) 生成新的產(chan) 業(ye) 和職業(ye) ,增加創新機會(hui) ,提高生產(chan) 率,而且可以將人類從(cong) 簡單重複勞動和危險工作環境中解放出來,從(cong) 而有更多時間和機會(hui) 從(cong) 事更加安全、高效、更具創新性的工作。與(yu) 之同時,人工智能和自動化也會(hui) 帶來一些問題。隨著智能機器在美國工作場所普及,一些日常工作和體(ti) 力勞動將被機器取代,涉及社會(hui) 情感、創造力、技術和更高認知技能的工作需求增長,幾乎每個(ge) 人的日常工作性質都可能發生變化。如果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勞動者將會(hui) 麵臨(lin) 技能和職業(ye) 不匹配的問題,被迫轉崗或失業(ye) ,從(cong) 而導致一係列的社會(hui) 問題。

  為(wei) 了讓勞動者勝任當下和未來的工作,研究人工智能對工作的影響和未來趨勢顯得尤為(wei) 關(guan) 鍵。尤其是在後疫情時代,疫情加速企業(ye) 推進應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進程。國際勞工組織《2021年世界就業(ye) 和社會(hui) 展望趨勢報告》中指出,預計2022年全球失業(ye) 人數將達到2.05億(yi) ,大大超過2019年1.87億(yi) 的水平,相當於(yu) 5.7%的失業(ye) 率。麥肯錫《失業(ye) 與(yu) 就業(ye) :自動化時代勞動力轉變》報告指出,在對46個(ge) 國家的預測顯示,到2030年,幾乎三分之一的工作活動可能會(hui) 被取代。其中,受較高工資率的影響,發達經濟體(ti) 比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受到自動化的影響。研究認為(wei) ,不同國家和不同崗位受到的衝(chong) 擊有顯著差別,越是發達國家,人工成本高,越有動力率先采用機器人,因而其勞動力被機器人取代的程度會(hui) 更快更高。到2030年,被機器人取代的勞動力比率美國高達23%,中國為(wei) 16%,全球平均為(wei) 15%。

  為(wei) 了更好地應對不斷變換的工作和工作環境,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hui) 將人類-技術前沿未來工作作為(wei) 未來十大投入構想之一,並將其列在首位。2018年12月,美國發布“人類-技術前沿未來工作:核心研究”項目指南,提供3000萬(wan) 美元資助不超過30個(ge) 項目,通過相關(guan) 融合研究來理解和發展人類和技術的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開發新技術以提升人類績效,闡明新興(xing) 社會(hui) 技術場景,理解新技術的風險和收益,理解和影響人工智能對員工和工作的衝(chong) 擊,促進終身、無所不在的學習(xi) 。項目鼓勵多視角和跨學科的合作研究,並給出了可能的研究選題範圍,一類是增強身體(ti) 和認知能力,重點探討泛在、智能和自治係統背景下人類和技術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的未來,以及相關(guan) 風險和機遇,比如人類和機器智能共生以提高效率、員工生活質量、環境健康或社區福祉等。還有一類強調生產(chan) 力、工作與(yu) 生活質量、培訓和教育,促進對基本社會(hui) 和經濟結構、過程、政策或機構的理解。相關(guan) 主題包括深入分析人機前沿工作的法律、文化和道德因素,技術對隱私和安全的影響,勞動力偏好以及員工控製和自治等。項目可以探索先進的學習(xi) 技術或網絡學習(xi) ,同時研究其對未來工作和就業(ye) 前景的影響。

  (本文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級科研院所重點項目“人工智能教育戰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GYB2019007)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0日 14版)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