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一餐一飯”裏的紅色故事
【青少年期刊講黨(dang) 史】
光明日報記者 任 鵬 顏維琦
“沒多久,周邊的榆樹葉幾乎都被吃光了,哪怕餓到全身浮腫,工程兵戰士們(men) 也沒有停下施工的腳步。為(wei) 了保持高昂的精神狀態,確保試驗基地如期完工,戰士們(men) 時常在施工前齊唱軍(jun) 歌,鼓舞鬥誌。向前!向前!向前!……”
這是少年兒(er) 童出版社《故事大王》雜誌刊載的《羅布泊戈壁灘上的榆樹葉湯》。伴著高亢的軍(jun) 歌,來自青海省西寧市虎台小學五年級的王證宇小朋友聲情並茂地講述了這碗“榆樹葉湯”的故事。他和來自上海、重慶、江蘇的三位小朋友的故事音頻在“一餐一飯有故事”專(zhuan) 題大賽中脫穎而出,被“故事大王”微信公眾(zhong) 號推送,並在“大王擂台”的公眾(zhong) 投票中吸引了近萬(wan) 人參與(yu) 。
食物這一特殊載體(ti) ,在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中有著濃重的一筆。2021年,《故事大王》在一期合刊中開設專(zhuan) 題“一餐一飯有故事”,從(cong) 孩子們(men) 身邊常見的“食物”展開,以嶄新的視角講述紅色故事。這些或感人、或振奮、或激勵人心、或充滿智慧的故事,選自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古琳暉所著《糧心》。
敵軍(jun) 嚴(yan) 密封鎖的井岡(gang) 山上,紅軍(jun) 官兵同吃紅米飯、南瓜湯,艱苦奮鬥,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紅軍(jun) 戰士挖野菜,吃牛皮帶,心懷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絕處逢生;敵強我弱的抗美援朝戰場,誌願軍(jun) 將士一把炒麵一把雪,忍饑挨餓,以血肉之軀與(yu) 強敵搏鬥到底;戈壁灘上,工程兵戰士吃樹葉,戰風沙,鬥嚴(yan) 寒,為(wei) “兩(liang) 彈一星”基地建設無悔付出……
有時,食物是一個(ge) 故事的核心,有時,食物是一個(ge) 故事的線索,通過食物這一載體(ti) 以小見大地介紹百年黨(dang) 史、傳(chuan) 播黨(dang) 的精神,是少年兒(er) 童喜聞樂(le) 見的呈現方式。
“一餐一飯有故事”專(zhuan) 題秉承“一種食物、一個(ge) 故事”的敘事原則,通過講述食物背後的紅色故事,讓小讀者從(cong) 中探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長進步的鏗鏘足跡,感悟黨(dang) 從(cong) 苦難走向輝煌的製勝密碼。故事一經刊出,就得到全國各地小讀者的熱烈響應。除了獨立報名的參賽者,還有來自全國的100多家青少年活動機構自發組織小朋友錄製故事,選送作品。
“孩子們(men) 的聲音雖顯稚嫩,卻鏗鏘有力,激情澎湃,極具感染力,這不僅(jin) 是孩子們(men) 用心學黨(dang) 史、用心講黨(dang) 史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孩子們(men) 用自己的方式向黨(dang) 的百年華誕獻禮。”《故事大王》執行主編姚慧說。
《故事大王》創刊於(yu) 1983年,以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為(wei) 讀者,兼及初中一二年級學生。根據孩子們(men) 愛看故事、愛講故事的特點,確立了“能講能讀,有益有趣”的辦刊宗旨,很快躍居全國兒(er) 童刊物發行量之首。姚慧告訴記者,從(cong) 1984年起,《故事大王》開始在全國開展少兒(er) 講故事大賽,引導小讀者們(men) 讀好故事,講好故事,這個(ge) 傳(chuan) 統賽事一直延續至今。最近兩(liang) 年,受疫情影響,刊物在做好少兒(er) 講故事品牌賽事的同時,特別開設“大王擂台”專(zhuan) 欄,每月滾動評選一個(ge) 擂主,與(yu) “故事大王”微信公眾(zhong) 號同步,實現線上線下聯動。
“回顧黨(dang) 的光輝曆史,向廣大少兒(er) 讀者講好紅色故事,對《故事大王》來說,是一種紀念,更是一份責任和使命。”姚慧說,“我們(men) 不光希望孩子們(men) 讀紅色故事,更鼓勵他們(men) 來講。在講述的過程中,孩子們(men) 也成了紅色故事的傳(chuan) 播者。”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4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